陸志平
華應龍在小學數學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小學數學教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而我以為不僅可以稱之為一位杰出的小學數學教師,而且可以稱之為一位杰出的人民教師、年青的教育家。華應龍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他所處的學段和學科,每個學段、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從他身上得到啟發(fā)。
我不是從事數學教學的,但是,我很有興致地研究了華應龍的幾十個課例,因為我不由自主地被這些課所吸引。
我認為華應龍的課到達了揮灑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充滿智慧,充滿創(chuàng)造性。一段小故事、幾個啤酒瓶蓋、一副撲克牌,在他那里都是絕妙的素材,都能變成一根魔杖,魅力無限。因而,學生們喜愛他的課,因為抽象枯燥的小學數學,變得那么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同事們喜愛他的課,因為原來看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學數學,變得那么富有內涵、美不勝收。專家喜愛他的課,因為他的智慧根源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充滿了靈氣卻又是那么大氣,而不是耍耍小聰明、玩玩小噱頭。
我以為,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正是表現在將新課程倡導的教育理念轉變成了日常的教學行為。在他那里,數學真正成為人人需要的數學、人人喜愛的數學、人人身邊的數學、人人自己的數學。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艱難的,然而華應龍做到了,而且了無痕跡。教育理念并不是掛在他的嘴上,而是體現在他的每一個教學設計之中。他的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都滲透了科學的教育理念。明明看來只是一個數學問題,可是仔細推敲,支撐它的卻是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對人的尊重、是對美的追求……難怪張奠宙教授認為他的教學案例可以作為經典,劉兼教授說他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資深記者李建平的系列介紹更是對其贊賞有加。他幾乎到國內的每個省都上過公開課,而且都是好評如潮,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這些課在華應龍那里卻很是平常。他幾乎每堂課都能讓你拍案叫絕,又能讓你會心一笑。你會說虧他想得出來,但你也會說確實合情合理。你會感到妙不可言,而又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教學的智慧,就是創(chuàng)造性,毫無疑問,這對于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是十分需要的。
華應龍的創(chuàng)造性來源于他對小學教育事業(yè)的摯愛,他愛他的學生,愛他的小學數學,他充滿激情。為了他的孩子們,為了他的事業(yè),他愿意殫心竭慮,千方百計,因而,他富有親和力,一進他的課堂,就會被他感染、被他吸引,試想,這樣的教師怎么會教不好學生呢?如果你研究一下華應龍,你就會理解他為什么會那么崇敬斯霞老師的童心母愛。還是華應龍自己說得好:“當今社會,信息多元、知識激增、學習終身,我們教師憑什么能夠執(zhí)掌人類的教鞭?‘唯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