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泉
當前農村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條件較以前已經有所改善,但與城市學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條件上,還體現(xiàn)美術學科被學生、家長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程度上。所以作為一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想從真正意義上上好美術課真的很難,但這不等于對美術教學放任自流。我覺得要搞好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需要教師做如下努力:
一、教師要有信心搞好美術教學
農村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如周圍環(huán)境不寬松、美術的學科價值不被重視、缺少教學必備的用具等等,這些使得農村美術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有所創(chuàng)新是很難的。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美術教師自身首先要樹立起搞好美術教學的信心,要相信隨著考試制度的日趨完善,美術也會有它發(fā)展的空間。教師的這種信心,不僅來自于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先進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而且來自于終身學習觀念的樹立和對教育事業(yè)的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搞好農村美術教學。
二、在生活中搜集和制作教學用具
美術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需要一些教具、學具輔助教學,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沒有顏料、畫筆、手工材料等學具或臨摹品等教具,美術教學很難進行。而農村學生或因家庭條件貧困,或家長不予支持,或因地理位置偏僻無處購買等原因,造成美術教學用具匱乏,美術教學難以開展。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這就要求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制造教學用具。比如,沒有城市學校里專用的美術教室,教師可以找一間破舊的寢室或倉庫代替;沒有幾何體就用白卡紙做;沒有靜物用舊瓶罐當;將舊衣服和舊床單、被罩改造成畫布;用膠合板做畫板;沒有專業(yè)聚光燈用燈泡上面放鐵皮等等,這樣教具就在生活中誕生了。
三、開發(fā)校本課程和美術教育資源
新課改下的中小學美術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有些內容離農村中小學生的生活很遠,這就需要教師要開發(fā)屬于本地本校學生的校本課程,以彌補教材的不足,使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興趣。我曾在自己任教的農村學校開發(fā)過泥塑課校本課程。當時正處在夏季,我利用本地黃土多且質量好的優(yōu)點,帶領八年級的學生開展了泥塑課。我首先帶領男同學推車到村頭挖回幾車黃土,然后師生共同把泥和出來且摔成泥塊,最后進行泥塑。學生們興致勃勃,沒等我演示完泥塑的步驟,就急不可待地動手操作起來。全班學生分為五組,每組學生共同探討、互助合作,我巡回指導。教室像個工廠,熱火朝天,室內響著輕音樂,打破了以往美術教學中教室里鴉雀無聲的局面。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做出動物、人物、交通工具、武器裝備等泥塑作品,這些作品有的小巧玲瓏,有的質樸大器,每件作品都被放在講臺前展示、評價一番,學生非常有成就感。在開發(fā)身邊的美術資源方面,農村學校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樹葉、雞蛋殼、糧食、石子、玉米秸、樹皮、樹根、易拉罐、土豆、蘿卜等,都是既經濟又環(huán)保的美術資源,教師可以教學生用豐富的靈感和靈巧的雙手,將它們變成一幅幅漂亮的畫或者裝飾品。
四、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農村學校美術資料匱乏,并且教師出去學習的機會較少,因此,相對地造成了農村美術教學信息的閉塞。而網絡、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美術教師利用網絡查找教學資料、學習先進教育理論、了解美術專業(yè)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情況,可以為教學帶來極大的新鮮內容。同樣,多媒體教學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如果農村美術教師學好了計算機知識及相關的軟件,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增強美術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處理好畫面中遠與近,動與靜,實與虛,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多年來在農村美術教學中總結出的一點心得。我認為美術教學同其它學科一樣,不能死教書、教死書,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環(huán)境氛圍,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案,讓美術教學真正成為一種美的傳播、美的創(chuàng)造、美的享受。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