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璟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計算機操作已經成為了人類必備的技能。而中專校計算機的教育就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計算機的技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學習中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 激發(fā)興趣
一、學生缺乏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的表現(xiàn)
1.理論與實際操作相分離,教師教學幾乎都是先講解理論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在機房來解決實際問題,很多學生上機時大多在玩游戲或看其他的東西,這種講解和實際操作的分離,大大降低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2.學校教材的選用跟不上計算機的發(fā)展,教學活動也就不能有機的結合當前飛速發(fā)展的計算機技術。
3.計算機設備更新慢,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
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卷入學習,并從中體現(xiàn)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習和實踐中去,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1.用任務驅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同樣也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師應在計算機教學中,根據課程的教學要求,以任務驅動為主的原則,結合教材設計一個有趣味、實用性的教學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從實驗操作中認識到計算機的知識,鼓勵他們在探索中完成任務,學生經歷從不會—會—熟練—鞏固—提高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教授給學生的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使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的、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能有最大的收獲,學生的潛力充分得到挖掘。
2.使用多種輔助軟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面向所有學科的,而在計算機本學科的教學中,充分使用更多的媒體信息,給學生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剛開始學習計算機的同學,重點應先放在鍵盤指法操作能力和指法訓練培養(yǎng)上,為今后的漢字錄入及計算機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剛開始,由于練指法是比較枯燥,單調又乏味,如果再要求指法正確,時間一長,學生恐怕難以堅持了,也就很難達到一定熟練水平。要把這課上好,就要活躍課堂氣氛,采用打字通、TT軟件等供學生們練習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些軟件操作界面有動畫,生動活潑,學生是在邊玩邊學中練習了指法。不但能隨時顯示擊鍵的正誤和速度,而且能選擇內容的難易程度,并且能指出你哪些鍵成績差,提供相應的內容對這些鍵進行重點練習,還能保存每次練習的成績,從成績榜上的結果,可使學生有成就感,這樣學生興趣濃厚,創(chuàng)造出一種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3.采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中國古代教育家就很重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鬃訌娬{學習要按一定順序,不可雜亂無章,學習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欲速則不達。作為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學生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后,再開始學習使用較為高一層次的應用軟件,使學生由淺入深、有步驟地學習,再用這些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有興趣。如用Word制作宣傳海報、用excel制作班級成績排名表、用Frontpage制作個人主頁、使用Powerpoint制作小課件、組建小型網絡等。為了使學生對要學習的軟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它的功能有更好的理解,我們首先給學生展示結果,比如一個功能全面的網站、一個內容豐富的演示文稿,和學生一起研究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才能完成,然后再對各個知識點、操作逐一分析、講解,讓學生自己操作實踐,體會到計算機給自己在生活上、學習上帶來的方便,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WORD教學中,教師不能一步一步枯燥的告訴學生字體怎么設,段落怎么排,打印怎么打,圖片怎么插入到文章中,這樣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如果先把一份排版好的宣傳畫報打印出來讓學生看,學生感覺很驚奇,再告訴學生如果內容一改就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宣傳畫報,那他們肯定很羨慕,心理如果自己能會做就好了,教師引導的提問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宣傳畫都進行了哪些的編排,對這些操作一一詳細講解,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練習,最后給本堂課布置一篇作業(yè),就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宣傳畫,大家比比誰做的最好。
4.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胡錦濤主席指出:“實現(xiàn)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論述,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黨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任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教學的和諧。教師應該尊重、關心、愛護、理解每位學生,師生之間通過坦誠的對話與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關系。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應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當學生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時,教師應要給予啟發(fā)、引導,不能訓斥、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把教師當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師也才能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因材施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不斷健康發(fā)展。
因此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教師的關鍵任務是要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滿激情、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姚希鐸.實用信息技術基礎.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