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峰
復習,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學習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復習的過程就是鞏固知識的過程、提高知識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復習課大多是教師將每章所學過的主要知識點羅列出來,復述一遍,然后找?guī)椎烙嗅槍π院痛硇缘睦}在黑板上講解,最后再出幾道課堂訓練題和布置課后練習題。這種復習模式完全是屬于“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對于自覺性強、基礎較好的學生,復習效果或許還不錯,但對于其他學生而言,不僅不能起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反而使他們無所適從,不僅毫無上課的興趣,反而會對化學產生畏懼乃至厭學的心理。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三化學的首要任務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不僅僅是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教師應以積極主動的教學行為去影響學生和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重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雖然復習課的內容沒有教學新課內容那樣具有新鮮感和神秘感,但是教師如果改變復習方式,組織得當,完全可以把復習課上出新名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起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提問是檢測和復習的最好方法之一,提問要在具有針對性的情況下進行,有關基礎性內容的問題,要問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即使他們仍然答不上來或答錯了,教師的微笑和一句“請坐”,對學生仍然是一種鼓勵。如在復習“物質構成的奧秘”時,教師應該明白,這部分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學習的一個分水嶺,學生學得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為了銜接好這部分學習內容,教學時筆者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Cl與C1-這兩種微粒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學生們紛紛舉手,筆者先讓基礎較弱的學生說,由淺而深,由點及面,然后在黑板上寫出四種元素符號:H、S、Na、He,剛好分為四組,每組的每個成員都可以上黑板在元素符號周圍加上一個適當的數字,并說出它們的涵義,允許學生寫錯,甚至重新上來否定自己或加以訂正,為下步學習搭橋過渡。
教材中安排了“活動和探究”與“調查與研究”等內容,在習題中也作了這方面的要求,那么我們的復習課也可以將生活中的有關化學知識和事例引入課堂。教師不是魔術師,不是演說家,但教師應該以自身積極主動的育人態(tài)度,通過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和個人魅力吸引學生,把每節(jié)課上得如同在敘述一個又一個美麗而又動聽的故事,讓學生樂此不疲,而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孜孜以求的方向。
(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