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語文教學,主要包括講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兩大板塊。一般的語文教學方法是將講讀課與作文教學分開進行,沒有將兩者有機結合。其結果是無形中留給學生一個錯覺,似乎講讀課文與寫作文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有的學生甚至錯誤地認為不上語文課照樣能寫好作文。多年來,筆者在講讀課上努力探索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大膽實踐,除結合講讀課進行仿寫、改寫、縮寫、擴寫、補寫(想象片段)、寫作讀后感等多種作文的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之外,還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講讀課文為材料,為作文積累資料
目前語文教材中的入選范文,總體上說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這就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材料,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學生在寫作文,特別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往往覺得無內容可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太狹窄,知識貧乏,占有的寫作資料太少。針對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筆者特別注意將范文中的內容教給學生作為寫作材料,作為學生寫作的“流”。譬如,筆者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等課文中關于愛國主義方面的歷史人物、英雄事跡、理論闡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紹給學生;對《出師表》《燭之武退秦師》中諸葛亮、燭之武等歷史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頌揚或批判。這樣就為學生寫作以愛國主義和革命理想為內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時,筆者非常注意啟發(fā)學生對范文中提供的寫作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加以靈活運用。學生擁有了那些資料,在作文中就能較好地活用從范文中獲得的資料,又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作文的內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也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借鑒范文寫作方法,在實踐中提高寫作水平
在講讀教學中,許多老師經常是從鑒賞的角度向學生介紹一些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特色。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滿頭云霧。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把講解范文的寫作特色同引導學習和運用范文的寫作技巧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例如《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等課文中人物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特色。筆者在講解作品的寫作特色時,密切聯系學生描寫人物時往往只滿足于人物動作的籠統(tǒng)抽象的描寫,而不能給人以具體且細微的形象這個實際,在啟發(fā)學生體會課文中關于細節(jié)描寫的內容時,非常明確地告訴學生:細節(jié)描寫成功的關鍵,一是用好動詞,二是抓好動詞修飾語的運用。
在講讀教學中,利用一些優(yōu)秀作品全方位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譬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從藝術性上看,文章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接著緊緊地聯系唐莊宗盛衰轉化過程的實際,進行揚抑結合的對比論證,在論證過程中又通過嚴密的推理,逐層深化論點,最后又使觀點升華。作者在論證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理足氣壯,而且通篇結構甚為嚴謹?!读婀賯餍颉凡粌H在論證的內容上抑揚頓挫,而且在文字的語勢上也是抑揚頓挫的。文章時而高昂,時而低沉,具有章節(jié)變化之美。對于優(yōu)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們能從文章學的角度指導學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教活了,學生也學活了,語文教學的質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結合范文講授,進行作文評點
通常的作文教學,老師們往往在學生作文之后,一個學期中進行為數不多的講評,將學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講,但缺少講評的參照文章,學生常常有過眼云煙之感。筆者的作文講評,除了在作文課進行作文集中講評外,更多的則是把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帶到講讀課上與課文對比去講評。這樣把范文當作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出學生作文的瑕瑜,使學生們從對比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益。既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鑒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學習《祝?!分械南榱稚┑男は衩鑼憰r,筆者把作品中對祥林嫂眼睛的描寫作為教學重點之一。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第二次來魯鎮(zhèn)時,她“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 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廟捐了門檻后,“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將結束的祝福前夕,則“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而祥林嫂在這之前遇到“我”時,要問“一件事”,“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fā)光了”。魯迅曾說過,要描寫一個人,極省儉的方法是描寫眼睛。筆者在講讀教學中著重講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訴學生,只有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詞將使人物形象失去個性特征。這樣結合范文講評作文,具有較強的啟發(fā)力量和說服力量。
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講讀教學重在“讀”,作文教學重在“寫”,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的實踐,就是努力將“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想使寫作知識起作用,就得在多寫多練中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多寫多練中完成由借鑒“轉化”為創(chuàng)新的工作。昔人所謂“文入妙來無過熟”“讀十篇不如作一篇”“多作自好”等,都是經驗之談。
(張強勝 甘肅省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7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