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松
在朝核問題上,美國上下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朝鮮“無賴”。在一邊倒的批評聲中,美國需要反省一下自身的責任。朝核危機之所以發(fā)生到目前的緊張態(tài)勢,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在核問題上所持的態(tài)度和觀念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制定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如果不想讓更多國家擁核,正視自防擴散起始以來就存在的那些錯誤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 國家掌握核武器有合法非法之分。該觀點認為,即核武器的第一波擴散是可以接受的,而它被更多國家掌握就十分危險了,因此核擴散是不能允許的。美國過去以“合法”者的身份反對“非法”獲得者,又不希望自己的行為受到國際條約的約束。既然美國為保持其核武器和運載工具絕對的全球優(yōu)勢及本國的絕對安全,一直不斷地對核武器的性能進行改進,近年來還在研制鉆地核彈,無核國家為什么要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核談判,并對相關(guān)核問題的國際機制和國際法律文書保持信任呢?
對于秘密或公開獲取核武器的企圖,僅僅予以打擊是不夠的,像入侵伊拉克那樣的武力防擴散只是起到了加速擴散的效果。防止核擴散,追求無核世界的目標,美國首先要做的,是放棄自己擁有核武器合法的觀念,為其他國家做出實際的榜樣。如果美國不能夠以身作則,防止核擴散將變成一句空話。
第二、 盟友可以擁有核武器、別人不行。這種錯誤先是存在于冷戰(zhàn)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其后存在于布什政府的保守主義政策中。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美國的反應(yīng)堆曾先后進入了伊朗、巴基斯坦和哥倫比亞;蘇聯(lián)的則進入了利比亞、保加利亞和朝鮮。美國默許了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卻在1981年支持以色列對伊拉克核設(shè)施進行突擊。如果說在那個以軍事實力決定國家地位的冷戰(zhàn)年代,超級大國希望自己和盟友擁有超過對方的摧毀能力可以理解,那么冷戰(zhàn)結(jié)束以后,布什政府一方面反對朝、伊核計劃,另一方面卻通過特殊貿(mào)易條約為印度的核計劃施以援手的做法,就難以說是負責任的行為了。在全球性解決方案中美國一直采用兩種標準,并將私利作為行動的依據(jù)。認為自己和盟友可以繼續(xù)擁有核武器,卻禁止其他國家擁有的主張是注定行不通的。
第三、 核武器是可以使用的武器。和冷戰(zhàn)期間的軍事學(xué)說相比,現(xiàn)行的核理論似乎更為廣泛地允許使用核武器,并賦予了它更加多樣的功能。
然而,核武器是未來可以使用的武器嗎?雖然許多西方高級將領(lǐng)表達過核武器在實際的軍事運籌中靠不住的觀點,認為它耗資巨大卻只是理論上的武器;但計劃使用、鼓吹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卻一直存在于美國的戰(zhàn)略言論中。
核武器被追逐的實質(zhì)在于它的政治影響力,除了理論上的威懾意義,它沒有其他價值。美國需要首先停止這種喧囂,并放棄為某些國家提供核保護的主張,讓核武器逐步淡出軍事計劃,進而說服朝鮮這樣的國家最終一起加入到放棄核武器的行動中來。
使用核武器是暴力沖突的最激烈的方式。以暴力追求國家安全,不論暴力的工具多么先進,它只會導(dǎo)致暴力的循環(huán),以及更大的不安全。既然安全不是以包括核武器在內(nèi)的暴力工具打出來的,就不應(yīng)該等到核擴散的危害達到人類無法承受的底線時再尋找回頭之路。美國需要做出抉擇?!ㄗ髡呤墙K連云港發(fā)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