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虎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先生于1983年提出并創(chuàng)立。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語言智能、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內省智能等。這是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新型智能理論,與傳統(tǒng)智能理論相比,多元智能無所謂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傾向的不同和強弱的差異。《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充滿生命力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運行體系,促進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新課程倡導的是注重學生個別差異的個性化教育,而多元化智能理論認為這一設想提供了理論的指引與實踐的思路,對初中歷史教學具有現(xiàn)實的啟示作用。
首先,在教育觀念上,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范疇和性質呈現(xiàn)差異。有人有語言天賦,有人擅長藝術,有人善于與人交往。正如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睂W生的差異不應成為教育教學的負擔;相反,教師應當認識到差異也是一種資源,是值得尊重和好好挖掘的資源。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和智能劣勢加以確定。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一個人很難具有全部七項主要職能,每個人可能只擁有其中的若干種。在一個人所擁有的若干種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種或兩種在他們的智能中占主導地位,其他智能只能處于次要的從屬地位;一個人只有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中得到親切的引導和輕松的發(fā)展,他的智能結構才會顯示出最佳的狀態(tài)。
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方法,讓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長的學生都有機會利用自己最發(fā)達的智能學到知識,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輕松的、有效率的;讓他們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借助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就會真正做到發(fā)展學生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下面是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的一些初步嘗試。
1.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的表現(xiàn)是能用語言有效地描述事件,表達情感,與人交流。它對人們的學習和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從“聽、讀、說、寫”四個方面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智能。主要形式有講故事、朗讀、演講、看圖說話、寫作等。根據(jù)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可以不斷變換方式來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如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準備中國古代有趣的典故和成語故事,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講故事的才能;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名言警句、詩詞佳作,都讓學生朗讀,鍛煉他們的語音語感;對課文中的插圖,我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這樣操作,要比教師直接講授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2.數(shù)理智能
數(shù)理智能的人,對抽象的概念非常敏銳,擅長推理,思考注重因果關系。這樣的學生數(shù)理化學得都不差。而歷史屬于人文科學,怎樣讓這些與數(shù)字打交道的學生也能積極投身于歷史課的學習中來呢?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數(shù)據(jù),他們都是對當時史實的具體記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是學生了解和感悟歷史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些數(shù)據(jù)里所包含的內容,變抽象為具體,我時常設計一些數(shù)學題,讓學生計算,調動數(shù)理智能發(fā)達的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我在講授淮海戰(zhàn)役時,史料記載此次戰(zhàn)役消滅蔣軍55萬人,這55萬人到底是多少呢?顯然不夠直觀具體。于是,我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55萬人如果用客車裝載,每輛載40人,可裝多少輛客車?如果每輛客車長為4.5米,那么,這些裝載的客車首尾相連,要排多長?問題一出,學生們都懷著好奇之心動手算起來,幾秒種后,那些數(shù)理智能強的學生就得出了答案:13750輛,它們首尾相連可排61875米。答案一出,四座驚嘆:一嘆淮海戰(zhàn)役勝利的偉大,二嘆那幾位同學的神奇的計算速度。而那幾位同學從此也愈發(fā)對歷史課感興趣了。
3.空間智能
空間智能是指人們能準確地感知空間世界,利用三維空間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能力。歷史是由歷史活動的主體(人)、時間、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培養(yǎng)良好的空間感是歷史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歷史教學中,我經(jīng)常教學生如何看歷史地圖,如何制作表格,如何繪制圖示等,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從空間要領上把握歷史時間和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漸漸地,那些空間智能強的學生不僅學會了看歷史地圖,還有了一套記憶地圖的方法與竅門,而且繪制圖示與表格的水平越來越高。課上,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當堂展示,并讓大家依次對模塊進行記憶。這樣,作品被展示的學生也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以點帶面,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熱情。
4.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人善于運用身體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巧妙操作物體的能力。這樣可以鍛煉肢體的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歷史教學可以通過戲劇、舞蹈、小制作等方式來發(fā)展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如我在講原始居民制作陶器的艱辛以及他們的聰明才智時就運用了這一方式:讓學生親手做陶器。這其中大部分學生的作品很簡陋,但也不乏一些心靈手巧的學生的精品之作。但無論好壞,此方式都讓學生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體會到了快樂,感悟到了歷史,也學習到了知識。
5.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是指感知、欣賞音調、旋律、節(jié)奏、音色的能力及創(chuàng)作音樂的才能。音樂給人藝術熏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歷史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歷史教學中,借助音樂智能,適時播放一段音樂作品,不僅可以烘托氣氛,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如在講楚漢之爭的時候,播放一曲《十面埋伏》,講抗日戰(zhàn)爭時,放一曲《黃河大合唱》或《游擊隊之歌》,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有時也可以讓學生上臺親自演唱,例如講“九·一八”事變,演唱一首《松花江》,講大生產(chǎn)運動時唱一首《南泥灣》,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人際交往智能
人際交往智能是指人能夠理解別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歷史教學中,同樣需要合作學習,我們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編演歷史劇等合作學習的形式來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智能。課堂上,我時常布置一些有意義的思考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與他人一起討論,學生需要合作與配合,需要闡述與分享彼此的觀點,以達到對知識全面深層次的理解。
7.自我內省智能
自我內省智能是指個體關于建構正確的自我認識、洞察、反省的能力,是有關于人的內心世界的認知。歷史教學中,為了發(fā)展自我內省智能,每節(jié)課,我都要留上3~5分鐘時間,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沉淀、總結,看一看都學到了哪些內容,還留著那些疑問,提出后共同探討、解決。也可將本節(jié)課學習的心得體會寫成課堂反思,以便課后和老師交流。
通過借助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歷史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明顯提高,課堂氣氛生動、融洽。這種各有所長,各有所學,節(jié)節(jié)有活動,人人有活動的歷史課堂給了學生們展示才華、提高能力的機會,同時也為他們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得到了別人的尊重與認同。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開辟了廣闊的途徑,給了我們一個發(fā)展革新教學方法的機會,使我們的歷史教學方法的花園變得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