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天
[摘要]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兩課”的積極性,使“兩課”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的積極引導者?要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第一,加強“兩課”教師師德建設,提高業(yè)務素質,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第二,靈活的教學形式,寬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氣氛中觀察、思考、討論和領悟;第三,豐富的教學內容,妙趣橫生的哲學典故,啟發(fā)思維,引人入勝。通過教學實例,闡述提升“兩課”教學魅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教學魅力學生思想引導者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20153-01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兩課”的積極性,使“兩課”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的積極引導者?筆者認為,提升“兩課”的教學魅力至關重要。為此,需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加強“兩課”教師師德建設,提高業(yè)務素質,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兩課”教師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了解國情,具有強烈的職業(yè)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內容源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善于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教學活動,防止“照本宣科”,把社會考察、調研等實踐內容納入教學過程,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
二、靈活的教學形式,寬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觀察、思考、討論和領悟
1.高職學生具有善思、多疑、好問、思維敏捷和批判性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可以事先定出課題讓學生在課后查資料、社會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再由小組代表發(fā)言。例如在講“職業(yè)道德行為養(yǎng)成及其作用”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收集各行各業(yè)從業(yè)者遵守職業(yè)道德行為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的一個,編成故事,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并選出代表在班上發(fā)言。這種討論方式由于目標明確,學生在深入社會,接受多方面教育的同時,開拓了視野,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等能力得到了鍛煉。
2.高職學生世界觀已初步形成,有較強的是非辨別和較成熟的模擬、表演等能力?!皟烧n”教師可以事先設計表演主題,由教師分配或學生認領角色,把學到的知識點融于表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在講解“職業(yè)理想的實現(xiàn)”時,教師可模擬人才招聘市場,事先在教室中公布招聘信息,聘請部分教師擔任招聘者;學生準備好《自薦信》和《個人簡歷》,到相關單位的攤位進行應聘,在一問一答中,學生得到了實際鍛煉,這樣,學生既學會了應聘技巧,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兩課”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提升了“兩課”教學的魅力。
3.教學手段從“平面”到“立體”,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兩課”教學效果,增強“兩課”教學魅力。
傳統(tǒng)的“兩課”教學,相對于時代發(fā)展而言,教材跟不上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單靠教科書講解,很難在教學上有所創(chuàng)新,因為敘述體例的教材始于原理而終于原理,忽視了學生的可接受性。隨著教學技術手段的多元化,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課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方法手段空前靈活,在原理講解的過程中,穿插專題講座,主題鮮明,聯(lián)系實際,全面地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獲得了更強烈的心理體驗,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課堂節(jié)奏加快、密度增大,教學效率提高,“兩課”魅力彰然顯示。
三、豐富的教學內容,妙趣橫生的哲學典故,啟發(fā)思維,引人入勝,使“兩課”教學發(fā)揮了神奇的功效
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具有傾向性、廣泛性,持久性的特點。如果一個人對某一領域的知識饒有興趣,他就會主動尋求、刻苦鉆研,而且不知疲倦,不畏艱辛,最終成為行家里手。
不少學生覺得“兩課”很枯燥,不愛學。但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是很有趣,很實用,一點也不枯燥的東西;思想品德課也是一門關于成功的學問,不是累贅和浪費時間。學生對“兩課”有抵觸情緒,不是課程內容本身的問題,而是課程形式要有改變和突破。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和熱愛馬克思主義,認識到它是一個有很高理論的東西,學生才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兩課”教師自身積累和精心備課,上好每一堂政治課。
(一)新課導入,引人入勝。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妙趣橫生的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課堂上來并很快進入角色,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皟烧n”可以通過名人名言、漫畫、幽默、笑話、故事、成語、哲學典故等導入新課,震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講《認識的本質和基礎》這節(jié)時,我講了“殺龍術”的典故:朱平漫從小就想學一點特殊的技能,他的父親讓他學習木瓦工,他不同意,后來,又讓他學習殺豬、殺牛羊,他也不同意。朱平漫聽說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叫支離益的人會殺龍,于是便不遠萬里找到支離益學習殺龍術。為了學到真本領,他把千金的家產(chǎn)全部耗盡了。朱平漫在支離益手下學習了三年的殺龍術,最后總算學成了,但遺憾的是,朱平漫回到家里以后,自己所學的手藝總也沒有用武的機會,因為天下沒有地方找到龍。這個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已經(jīng)思考到世界上沒有龍,“殺龍術”學得再好,無法實踐仍然是沒有意義的道理,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跟隨著老師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二)講授生動形象,啟發(fā)思維,層層遞進。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思維?!皟烧n”教師不但要善于處理教學重點和難點、善于巧設問題,還要善于巧用語言(包括肢體語言),渲染課堂氛圍,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情理交融,教與學統(tǒng)一的境界。
(三)總結內容,給人啟迪。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每一堂課應當是一個完善的整體,不僅要有引人入勝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還要有韻味無窮的“尾聲”。在經(jīng)過良好的開端和成功的過程后,最后達到高潮。
結尾的方法很多,可用教師概括法、學生自解法、引經(jīng)據(jù)典法等,但切忌語言空洞、機械重復。一堂成功的課應在愉悅的情境中結束新課,使結尾生動活潑,余味無窮,給人啟迪。
例如,在講《質量互變規(guī)律》時,我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勉勵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有遠大的理想,又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要以胡錦濤總書記“八榮八恥”為指導,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成為一名出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語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伴隨著下課鈴聲響起,一堂融知識、能力和覺悟的“兩課”圓滿完成。
教學實踐證明,“兩課”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的積極引導者,必須要提高“兩課”的教學魅力,讓學生在美的感受中開動腦筋,領悟人生的道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