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杰
中國不參加2018和2022年世界杯申辦是否明智?這個話題曾在國內輿論、球迷以及網絡上引發(fā)激烈交鋒。一些熱盼世界杯蒞臨神州大地的球迷,也許仍為中國不參加申辦的決定懊惱。
筆者認為,如果洞悉國際足聯內部的潛規(guī)則、派系斗爭,對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有所了解,對“后奧運時代”世界體壇上中國舉足輕重的影響有所領悟,我們就會水到渠成地得到一個結論:放棄申辦是明智的。
假如中國申辦誰最高興
世界杯只要有中國參與申辦。就會熱鬧非凡、舉世矚目。于是布拉特對這個足球弱國一次次發(fā)出了深情的呼喚。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布拉特屢屢示好中國、希望中國申辦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他的支持是否就是成功的保證?
不久前,英國媒體曾刊登—篇名為《他們認為一切都結束了》的有關中國體育的長篇報道,文中說道:“在世界體壇,中國現在的確是居于中央,是世界體育的心臟中樞。”報道說: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體育市場發(fā)展迅速,其龐大人群的喜好選擇將決定整個世界體育的主要潮流走向;NBA多年來對中國采取的友善開發(fā)策略收效顯著,多數中國孩子都喜歡玩籃球,籃球因此取代足球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體育運動:歐洲足球應該借鑒NBA,對中國體育要以誠相待,給后者一些實際好處,否則將被這個世界E最大的體育消費人群拋棄。
這篇文章的言外之意是:過去我們帶著中國人玩體育,將來我們要玩什么,卻要取決于中國人的意愿了。
如今,成熟運作的競技體育以贏利為目的已不是秘密,其主旨核心不是“健身”而是“賺錢”,市場和金錢既是商業(yè)體育的指揮棒,更是至高無上的權杖。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潛力最大的體育市場,必將在世界體壇發(fā)揮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就是這篇文章對中國之于世界體育的定位。
2007年5月,筆者在北京一豪華酒店內碰到一批為世界足球前景而憂心忡忡的人。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足球專家,有切爾西俱樂部主席、德國甲級聯賽高級代表,也有國際足聯、亞足聯資深官員。他們在參加“國際足球競技場論壇”時得出一致結論:歐洲足球在中國市場的開發(fā)上已經遠遠落后NBA了。用商人的語言來解釋這個結論就是:NBA推開歐洲足球,把手伸進了更多中國人的腰包。他們幾乎是在哀號:不能這樣下去了,國際足聯應該代表我們對中國市場“采取行動”。
于是,布拉特就站出來了,屢次把橄欖枝拋向中國:來申辦世界杯吧,你們有希望。
如果中國提出申辦世界杯,會有什么后果?
毫無疑問,占全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將為之注目,“世界杯”將暫時取代奧運會,在中國人意識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如果能讓世界一下多出十幾億人口密切關注世界杯申辦,這個不但免費而且賺錢的廣告做得可謂無本萬利。中國人做事向來認真執(zhí)著,加上媒體的狂轟濫炸,他們參與申辦將把“世界杯申辦大戰(zhàn)”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看看2010年世界杯申辦情況,只有非洲寥寥數家競標,最后當然是南非毫無懸念地勝出;再看看2014年世界杯申辦,只有可憐的巴西一家。如此獨腳戲還能冠以“大戰(zhàn)”?沒有懸念傻瓜才會關注。
再想想奧運會的申辦大戰(zhàn),那種全國總動員、元首齊上陣的盛大場面,那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超凡架勢,怎是場面冷清的世界杯申辦所能比擬?想到這里,國際足聯的掌門人布拉特先生只有一種心情:著急。于是他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足球運動尚處“原始”狀態(tài)的中國。世界杯只要有中國參與申辦,就會熱鬧非凡、舉世注目,就會是他期望的那種樣子。于是他對這個足球弱國一次次發(fā)出了深隋的呼喚。假如中國申辦張吉龍的痛苦之旅張吉龍周游列國游說一圈,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其實一張有把握的選票也爭取不到。
假設我們中國參與申辦了,并馬上進入了狀態(tài),勢必就要大把花錢了。一切行動不光要靠決心毅力、計劃策略來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靠人力和財力來實施。澳大利亞媒體為他們國家算了一筆帳,僅僅申辦世界杯至少要花費4500萬美元。那么,中國申辦怎么也要花幾個億人民幣吧。
花費這么一大筆錢主要為了一個目的:讓國際足聯那24個執(zhí)委投我們的票。這時候,最忙碌的人應該是張吉龍,他在亞足聯供職多年,人脈最深。除了他,中國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才了,這也是我們的一種軟實力。未免可冷。
國際足聯24名執(zhí)委中,4名來自亞洲:日本足協前主席川淵三郎,亞足聯主席、卡塔爾人哈曼、韓國足協前主席鄭夢準和泰國的馬庫迪。張吉龍給前三位打電話:請投我們中國一票啊。人家肯定給他這么一個答復:沒搞錯吧,難道不知道我們國家也申辦嗎?最后他只好求助馬庫迪,對方支支吾吾、不好意思地說:“哎呀,你看看,哈曼先生剛給我打過電話了啊?!?/p>
于是,龍哥又風塵仆仆來到了歐洲,那里有9張選票。布拉特信誓旦旦地許諾會考慮支持中國,但英格蘭和俄羅斯的執(zhí)委肯定要各為其主,沒必要去碰一鼻子灰了。其他6位執(zhí)委都面帶愁容地說:“張,我們是好朋友,但歐洲足聯要求我們先投英格蘭和俄羅斯的票,然后才能考慮其他的?!?/p>
張吉龍只好南下非洲。喀麥隆、突尼斯、尼日利亞和科特迪瓦人手里握著4張選票,對他嘿嘿一笑:“你們動手太晚了,別人早就來過了。我們還指望從歐洲人那里得到更多足球援助和支持呢,你們中國足球能支援我們什么呢?還有,我們欠北中美洲的人情也要還呢?!?/p>
于是,龍哥硬著頭皮來到了阿根廷,直接找南美足聯老大格隆多納:“朱里奧,你們手里的4張選票怎么也要給我們中國幾張。”“這個?美國和沃納已經和我們打過招呼了啊。你們中國還是再等等吧,這次嗎,重在參與。大家不是經常說:只要參與就是勝利嗎。”
“什么?沃納?美國?……”張吉龍一時語塞,只好掉頭回家了。他雖在紐約轉機,但已無必要去拜訪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qū)足聯設在紐約的總部了。那里有兩張選票,主席杰克·沃納和美國足協手里各有一張,但那肯定都是美國人的了。
對了,大洋洲足聯還有一張選票。但去拜訪他們毫無意義,那些人誰也不敢得罪,喜歡在投票時棄權。
張吉龍周游列國游說一圈,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其實一張有把握的選票也爭取不到。如果中國不灰頭土臉地中途退出申辦,最后在投票時得到的票數有可能是:0。當英格蘭、澳大利亞(或美國)最后為贏得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歡呼雀躍時,中國人不過是陪太子讀書而已。
如果我們提出申辦,最后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花錢幫人營造氣氛,陪著人玩,最后連聲吆喝都沒賺到。又會有人大罵:我們丟得起這個人嗎?
那些不見棺材不落淚者,此時可能會氣急敗壞地質問:布拉特不是支持我們嗎?他那張票哪里去了?
久經沙場、老奸巨滑的布拉特先生此時肯定會不慌不忙地拿出—套說辭,讓我
們的氣急敗壞者怒氣驟消,并對未來重新燃起了希望。布拉特是有如此本事的。
國際足聯“潛規(guī)則”揭秘
歷史證明,布拉特是個善于許諾、但最后又能把一切都擺平的人。連阿維蘭熱、約翰松都拿他沒有辦法。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布拉特吧,我們一些人對申辦世界杯的熱情多半就是由他煽起來的。當年阿維蘭熱借助非洲人和阿迪達斯老板達斯勒的力量入主國際足聯之后,達斯勒為了進一步控制國際足聯,就把瑞士某表廠某部門的經理布拉特安插進了國際足聯,最后授以秘書長這—關鍵職位。
阿維蘭熱拉攏非洲、美洲和亞洲對國際足聯實行高壓統治,過去的主權派歐洲人只能臣服在他的絕對權威之下。到1998年,阿維蘭熱決定退隱時,歐洲派認為卷土重來的時機已到,推舉時任歐洲足聯主席約翰松高調競選,但在最后時刻,一直利用秘書長職權之便拉攏選票、暗渡陳倉的布拉特跳出來宣布競選,并得到了阿維蘭熱的極力支持,利用非洲陣營的分裂以及英格蘭足總的反戈,戰(zhàn)勝了約翰松。
阿維蘭熱其實一點不喜歡布拉特。在1994年美國世界杯前夕,布拉特曾經私下鼓動歐洲足聯支持他挑戰(zhàn)阿維蘭熱的統治地位,野心畢露。阿維蘭熱得知氣急敗壞,計劃當場就要把瑞士人拿下,但布拉特帶領的國際足聯秘書班子卻對他忠心耿耿,當場向阿維蘭熱挑明:如果布拉特下課了,我們也就撂挑子,馬上開始的美國世界杯也就不用舉辦了。阿維蘭熱只好罷手。
阿維蘭熱之所以支持布拉特,是因為他必須要在兩個“壞蛋”中間選擇,只好選擇比較好的“壞蛋”——布拉特。約翰松當時競選時高舉“公開”“透明”的旗幟,這可嚇壞了阿維蘭熱。一旦瑞典人當選,把過去國際足聯的“黑帳”全抖摟出來,那阿維蘭熱就會身敗名裂。他絕對不能讓這一幕發(fā)生,于是他堅決支持布拉特一曾經一起分過贓的戰(zhàn)友。
那非洲人和英格蘭人為什么支持布拉特呢?因為瑞士人曾經許諾支持他們申辦2006年世界杯。
事實上,2006年世界杯既沒有去英格蘭、也沒去非洲,而是被德國人搶走了。此時,布拉特卻無辜地對英格蘭人和非洲人聳聳肩、攤攤手,意思是:我已盡最大努力了,事已至此,我也沒辦法。而非洲人和英格蘭人就相信他的解釋,因為他此前已經做足了鋪墊。他鋪墊很多,難以詳述。如果有人有志研究厚黑學,這些都是絕佳的學習材料。
說到這里,我們應該明白再也不能相信布拉特的許諾了。“來申辦世界杯吧,你們中國有希望。”真有希望嗎?
歷史證明,布拉特是個善于許諾、但最后又能把一切都擺平的人,絕對是個道中高手,也難怪阿維蘭熱、約翰松都拿他沒有辦法。
到此該多說一句。1998年布拉特競選國際足聯主席的時候,帶著自己的競選班子滿世界游說,花費巨大,單憑他那點積蓄遠遠不夠。那他的競選資金從何而來?答案是:卡塔爾的哈曼。后者不但是他的親密幕僚,并且還是他的財神爺。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哈曼為什么現在亞足聯如此強勢,曾經的“不倒翁”維拉潘被他輕松扳倒,鄭夢準也被他逼迫下野。哈曼在國際足聯被認為是將來有可能取代布拉特的牛人。對他,泰國的馬庫迪當然要唯命是從,手中那張選票死活也不會送給張吉龍的。
在國際足聯內部還有一能呼風喚雨的牛人,他就是此前我們提到的杰克·沃納。此公手段多多,連布拉特都要敬讓他三分。有他,以及新上任的奧巴馬總統,美國在2022年世界杯申辦中將處于有利的地位。屆時,如果英格蘭如愿以償得到了2018年世界杯,那么非洲的選票和歐洲的多數選票會流向美國。在2006年世界杯申辦大戰(zhàn)中,沃納支持了非洲,非洲當還他一個人情。
南非當年之所以會輸給德國,一個表面的原因是大洋洲足聯主席鄧普塞在投票時棄權了,他本來答應曼德拉要投南非一票的。結果投了棄權票,這位來自新西蘭的老爺子隨后溜之大吉,跑到新加坡去打高爾夫。
但南非人不干了:“我們算好是12票的,怎么變成了11票?另外一票哪里去了?”細察之下,才發(fā)現是鄧普塞在背后施了手腳,于是在新加坡的高爾夫球場上抓住他質問。老爺子只好大倒苦水:“過去那兩天太恐怖了,我經受了難以忍受的壓力,不斷有人打電話給我,要我做這做那。布萊爾首相都和我取得了聯系,我感覺自己當時孤零零地站在世界舞臺上受人擺布。我不愿再去經受那場噩夢了。”
在各方威逼利誘之下,鄧普塞只好棄權,其實也就是支持了德國人,省去了布拉特很大麻煩。因為,如果他真投了南非一票,那南非和德國都是12票,按照程序,最后要布拉特投下關鍵一票決定世界杯的歸屬,那樣的話,他不是得罪非洲就要得罪歐洲。狡猾的布拉特怎么可能會讓這一幕出現呢?于是鄧普塞一棄權,一切就都好辦了。南非雖然沒贏,但布拉特已經明確承諾過:如果最后是12:12,他會把關鍵定生死的一票投給南非。給足了非洲人情。雖然布拉特嘴巴上沒有支持德國,但后者卻撈到了好處,歐洲人也就沒什么好抱怨的了。于是,布拉特老好人先生兩不得罪。今后在國際足聯主席競選時,這兩派都會投他的票。
鄧普塞也沒有白白做出犧牲。他后來被授以國際足聯榮譽會員稱號,國際足聯大會小會都可參加,還可以去看世界杯,當然~yJ費用全由國際足聯負責報銷。布拉特對他真夠意思啊。說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看清布拉特這位老人慈祥的笑容后面隱藏著什么了吧?慈祥的老人原來是位讓人高山仰止的頂級權術大師啊。
申不申辦中國自己說了算
中國這次是否申辦世界杯,不取決于布拉特的誘惑。也不取決于西方媒體幾篇捕風捉影的蠱惑性報道。而是取決于我們自己對時局理性的分析和把握。世界杯舉辦有個規(guī)律:每隔一屆就要在歐洲舉行。2006年德國世界杯之后。2010年和2014年將分別在南非和巴西舉行,所以2018年必須要回到歐洲。否則,歐洲人就要生氣了,那布拉特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是不會讓這個局面出現的。所以,2018年世界杯幾乎可以鐵定屬于英格蘭人。而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的競爭將主要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美國獲勝的可能性較大。
那些對中國申辦抱有希望的幻想主義者現在應該明白了:我們申辦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根本沒戲。也許有人還硬著脖子說:我們該去申辦積攢經驗啊。您設想一下:去搞一次明知失敗的申辦、明知會被老百姓大罵“丟不起人”的申辦,我們申辦團隊會有何等斗志?誰會愿意去當這個團隊的負責人呢?有志之士誰愿意加入這個團隊呢?如果知道必敗無疑,這樣的申辦又會有多少真實的經驗可以積累呢?
舉辦世界杯,我們中國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強大的體制保障絕對能保證舉辦一屆無與倫比的世界杯。但能舉辦成功和能申辦成功是兩個概念。我們現在有舉辦能力,卻無申辦實力。這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應該了解潛規(guī)則。
張吉龍已經離開了中國足協,相信中國放棄申辦世界杯的決定絕對不會僅僅是中國足協作出的。這次放棄是在一種成熟心態(tài)下作出的明智選擇。這也說明:在經歷北京奧運會的盛大體育洗禮之后,中國體育的決策層有了—個質的飛躍。
《他們認為一切都結束了》一文有些無奈地說:過去英國是通過槍炮和鴉片向中國強行輸出體育的,現在只能在市場上向中國兜售了,愿不愿意買,中國現在自己說了算。
同理,中國這次是否申辦世界杯,不取決于布拉特的誘惑,也不取決于西方媒體幾篇捕風捉影的蠱惑性報道,而是取決于我們自己對時局理性的分析和把握。現在我們中國自己說了算。
放棄申辦世界杯,我們失去的只是一次毫無意義、勞民傷財的折騰。就像電影《瘋狂的石頭》里黑皮同志說的:“費那勁干嗎?”這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