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飛 李 磊
信息網絡化使傳統(tǒng)的圖書館經歷著革命性的變革,高新技術改變了圖書館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與手段,現代圖書館不再局限于本館的館藏,已經進入了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整體化建設的新階段。面對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如何適應網絡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更新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能,已成為學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更新讀者服務觀念
長期以來,封閉自守的管理模式使圖書館成了文獻貯存基地,也使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藏書展開,如對圖書文獻的收集、整理、加工等內部基礎工作、圖書文獻的外借、閱覽等服務也只是針對讀者的需求,向他們提供所需要的具體的文獻資料等。因此,學校圖書館工作必須在讀者服務上更新觀念,一方面,對那些內容陳舊過時、復本過多、無人問津的文獻,應該及時提存或剔除;對剛到館的新書則應該盡快投入流通,通過新書目錄、新書專欄進行推薦宣傳,改變過去圖書館給讀者留下的藏書陳舊的印象。另一方面,隨著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日益完善,多媒體、光盤及網絡等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應用,圖書館的信息存貯、傳遞和檢索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深閨”“獨院”的封閉式服務向開放式網絡化信息服務轉變,服務內容由館藏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轉向館藏資源上網服務,徹底改變僅憑有限的館藏文獻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做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價值。
二、以人為本做好讀者服務工作
“以人為本”用在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上,就是一切以人為中心,處處給讀者以親切和關懷,充分考慮讀者的意愿和習慣,以方便師生利用文獻信息和進行交流活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
首先,改進服務方式。隨著社會對知識信息需求呈現全方位、綜合化的特點,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開始向開放型、主動型等方向轉化。為了滿足廣大師生讀者的需求,圖書館已打破機關式的作息制度,一再延長開放時間;傳統(tǒng)的圖書外借、閱覽服務正向收藏、外借、閱覽一體化服務的模式轉變;以開放開架書庫取代長期沿襲下來的閉架借閱形式;引進現代計算機管理的模式簡化師生對文獻的檢索與獲取。
其次,拓寬服務內容。隨著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和普及,人們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向多元化、多樣化和縱深化方向發(fā)展,要求得到快、準、精、新的信息。作為高校圖書館應該拓寬服務內容,為讀者提供聯機檢索、光盤檢索、數據庫檢索、網上館際互借服務、網上專題信息服務和各種網上培訓等信息服務。再次,改善服務態(tài)度。在網絡化環(huán)境下,讀者成為圖書館工作的中心,館員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一般化借閱為多樣化、特色化服務;同時改變過去冷漠、刻板、機械、僵化的服務態(tài)度,做到親切、熱情、友好、靈活地對待讀者,使讀者對圖書館有親近感,愿意來到圖書館,這才是圖書館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
三、提高館員的自身素質
隨著圖書館的入網,網上的進一步開發(fā),這就要求館員不僅要具備比較廣博的知識面,而且還要具有相當熟練的檢索技能,熟悉檢索途徑,能夠迅速準確地命中目標文獻。這就要求圖書館要有一大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作為一個學校圖書館員,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著保存文化遺產、傳遞文獻信息、開發(fā)智力資源的重要責任,才會對自己的職業(yè)萌生一種自豪感,才能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圖書館各項工作中去,埋頭苦干、盡心盡職、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在圖書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高尚的精神風貌展示于學生,使學生們受到高素質的啟示和感染。
其次,要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校圖書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其目的就是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得到全面發(fā)展。館員只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在工作中做到觸類旁通,適應圖書館發(fā)展的需要。
再次,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嫻熟的專業(yè)技能。館員要在掌握傳統(tǒng)的圖書館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具備專業(yè)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和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熟悉圖書館工作中的計算機和信息網絡的應用,使自己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做好圖書館工作的先決條件。只有館員自己掌握了嫻熟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才能正確分析、判斷文獻信息的質量及利用價值,對大量無序的文獻信息進行篩選、整序和加工,指導和幫助學生在信息海洋中過濾并識別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才能使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咨詢員”“信息導航員”!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農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