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硤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與有限的學習時間產(chǎn)生尖銳的矛盾。新世紀教育面向的是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要使今天的學生更好地適應明天的社會,就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切實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而獲得持續(xù)發(fā)展、自我發(fā)展的能力??茖W技術的突飛猛進為教育技術運用于課堂創(chuàng)造了契機,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是大勢所趨。為此,筆者在這方面作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以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春蠶》為例,談談信息化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的體會。
小學語文教材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為此筆者采用“課前研究——課上研究——課后研究”這種全新的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1、課前研究:搜集信息、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對小學生來說社會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學習語文不應該局限于狹隘的教學之中,不局限于語文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搜集信息,選擇研究專題,突破教室的局限,延以室外、校外,使課堂變得博大、豐富、生動。
《春蠶》一課是背景性很強的文章,無論是對蠶的了解還是語言藝術大師巴金本人以及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小學生都了解甚少,難以體會作者通過母親養(yǎng)蠶的過程體現(xiàn)母親的辛苦和偉大這一情感。為此,筆者課前讓學生到書店、閱覽室、互聯(lián)網(wǎng)去查閱與課文有關的文章、圖片等資料,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專題進行課前研究,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并將課前研究的內容整理成書面交流材料,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獨立探究的能力。
有人認為,學生課前都研究會了,還用老師干什么呢?其實不然,自主學習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以獨立學習過程為載體,教師起輔導、點撥作用,實際上這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才能適當?shù)卣{控整個教學進程。因此,除了布置學生課前研究搜集信息之外,筆者自己也通過PowerPoint的各種功能及FounderAuthor Tool(方正奧思——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多媒體集成制作工具)將自己搜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整合,以便更好地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引導學生質疑,回答學生的疑難,并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果斷處理。
2、課上研究:交流信息、協(xié)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人生本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在合適的條件下,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的潛能和愿望是能夠被釋放出來的。因此,課上筆者采取有效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研究的成果全都釋放出來,相互交流。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因而其認知方式方法必然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在“社會問題”的背景中進行探索。筆者結合《春蠶》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列出提綱,呈現(xiàn)問題,用多媒體軟件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重點段落,讓學生按提綱的主線去閱讀課文,并積極思考。
閱讀理解課文的過程是一種由接受信息到思維加工、理解信息形成心智技能的過程,它涉及到感知、理解和記憶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這時教師就要善于指導學生邊讀邊感悟,強調邊讀邊畫,對重難點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的屬性相比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調整,并使原來多種意見相矛盾且態(tài)度紛呈的復雜的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當然,還有一些無法統(tǒng)一的問題就可以向教師質疑,這時教師就會利用課前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通過信息整合給文章賦予動畫、色彩、聲音,使其成為活動的板書,并利用它的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讓學生閱讀課文,來進行信息傳遞,使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解決疑難,這樣就對課文的重難點有了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全文,體會作者寫作意圖:作者以《春蠶》為題,實際上是贊美母親像春蠶一樣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而使學生想到自己的母親,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母親,體會母親的每一份關愛,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
3、課后研究:利用信息、擴展學習,增加知識儲量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文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通過大量語感積累獲得。因此,教師不僅要立足教材,更要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中的契機進行擴展性研究,激發(fā)學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興趣,以便更快更廣地增加學生知識儲量。在教學《春蠶》一課之后,筆者讓學生以《無私的奉獻》為題,搜集有關以物寓人,贊美人類高尚品質的文章讀一讀,并進行一次小練筆,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在閱讀和寫作中逐步提高。
通過信息化教學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不斷變換媒體、變換信息傳遞方式,使學生的感覺器官收到教師傳遞的各種不同的知識信號,容易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教學內容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