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華
“音樂,是情感的語言。”音樂和歌唱在學校中不僅僅是一門教學科目,它還是一種有力的教育手段,可以從情感上和審美上美化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如何在《月兒彎彎》一課中貫徹審美原則呢?
1、創(chuàng)設情境美
在課的一開始,筆者就設計如下導入。
師:夜空中閃閃發(fā)亮的是什么呀?
生:星星。
師:那怎樣用動作來表現一閃一閃的星星呢?(請學生做一做)
師: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并且看老師做了哪些動作。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學生說出老師示范了哪些動作)
師:讓我們都來做一顆閃亮的星星,去裝點美麗的銀河吧!(學生隨著《閃爍的小星》跟師律動)
師:天空中除了有閃爍的星星外,還會有什么呀?
生:月亮、云朵……
師:那月亮像什么呢?你能表現一下月牙的樣子嗎?(請學生做一做)
師:剛才有小朋友說月亮像小船,那讓我們一起乘坐月亮船去美麗的夜空中遨游吧!(筆者結合學生的想法別具匠心地設計出一個人、2個人、小組的方式來表現月亮船,這樣的設計很有視覺層次,非常美。通過動作來表現出彎彎的小船的形式,勾勒出夜空的美麗畫面。)
接著就在一首動聽的《月亮船》的旋律中劃著月亮船隨音樂的韻律輕輕擺動。這種立意和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筆者還營造了卡通動感的星空、美麗的月亮船等課件畫面,讓學生有更直觀的美的感受。一個巧妙、藝術、新奇的情境能吸引住學生,激發(fā)他們去自主、積極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思考音樂,從而很自然地想去接觸和學唱關于月亮的音樂作品。只有創(chuàng)設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情境,才能一下子抓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
2、引導音韻美
在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成功導入之后,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副美麗、令人無限遐想的畫面,說:“有個小朋友也跟我們一樣劃著月亮船來到美麗的夜空中,他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在想些什么呢?”接著《月兒彎彎》的伴奏音樂響起,筆者輕柔、飽含深情地朗誦歌詞:“月兒彎彎,云兒飄飄……”在把歌詞中出現的事物貼出一幅完整的歌詞圖譜之后,筆者帶領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接著讓學生聆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速度。筆者范唱歌曲《月兒彎彎》后提問: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喜歡呀?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仍然是結合課件,筆者用寶寶依偎在媽媽懷里的一幅畫面很好地詮釋了歌詞中大陸和寶島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去體會歌詞中表達出的思鄉(xiāng)情懷。
要學會這首歌曲,教師必須帶學生數一數共有幾句旋律,哪幾句是相同句,這就需要結合教師有效的范唱,學生反復地聆聽歌曲旋律,哼唱比較和分辨,并且跟師用“1v”哼唱相同句并用手指劃出旋律線。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體會歌曲的音韻美。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從情緒的角度聽辯旋律的起伏、強弱,找出感情最強烈的一句,利用師生接龍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鞏固歌曲演唱的同時,又有效地在演唱音色和情緒上做了處理。
3、激發(fā)表現美
在學生學會歌曲以后,筆者設計一個綜合表現和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月兒彎彎》的歌曲中來表現美麗的夜空。有學生表演閃爍的星星,可以自由穿梭于夜空中;有2人表演月亮;其余的學生一邊演唱歌曲一邊表演動作。這樣就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也充分綜合了前面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成果。用貼圖畫的方式繼續(xù)保留并完善貼圖的美觀空間視覺效果,引導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基礎上走向“表現美”,從而逐步提高審美情趣。通過學生自信的演唱以及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形式,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潛能,并使學生用音樂和動作的表現手段表達了個人對歌曲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情感,在音樂綜合實踐活動中使自己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4、音樂為本的學科綜合
在《月兒彎彎》一課進入尾聲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時,筆者綜合語文中的詩歌、歷史中的政治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升華和愛國教育。
如此下來再縱觀本課的教學設計,從始至終貫穿著情感教學,通過與其他學科綜合的手段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學唱歌曲的階段,而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歌曲音韻美的同時,通過表現美,來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在多形式的課堂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情感滲透。音樂是情感藝術,需要人真情去感受、體驗、表現、創(chuàng)造,只有幫助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收到音樂課的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