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芳
[摘要] 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從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方面談了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 物理教學 素質教育 學生
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在教學中,更要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地發(fā)展,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本文僅以物理課程電學部分“電容器、電容”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談談在職業(yè)學校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體會。
一、使學生主動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1.啟發(fā)學生內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需要是人類活動的根本動力,是個性積極發(fā)展的源泉。學生只要有了強烈的需要和愿望,才會產生興趣,才會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對電子技術感興趣的這個心理,一開始就向學生談電子技術的應用,接著又指出電子線路的組成很簡單,基本原件有三個:電阻、電感和電容器。那么電容器這個元件到底是什么東西?有什么作用呢?這就是本節(jié)所講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本節(jié)的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了強烈的學習愿望。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后來的事實證明:本節(jié)教學所獲得的成功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有很大關系。
2.貫徹直觀性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直觀的教學可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學中,教師在教態(tài)上力求給學生以親切感,在語言上力求給學生以嚴密、條理、簡練、通俗和趣味感,使學生百聽不厭,越聽越愛聽。因為生動、形象的語言本身就具有直觀性與感染力,能使學生間接形成具體深刻的印象。同時,只有直觀手段與教師語言直觀恰當?shù)慕Y合,才能使直觀收到良好的效果。
電容器的教學,我展示了幾種電容器的實物,又把廢舊的紙質電容器拆開來讓學生觀察。這比空洞地講解電容器的概念、結構效果要好的多。另外,學生在觀察實驗時,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本節(jié)內容教材上沒安排實驗,在講解電容器的充放電時,為了增強學習的效果,我設計了一個演示實驗。如圖所示,G為J0401型演示電表的G檔,R1=300歐,起阻尼作用,避免表針的固有振動。R2=5千歐,起限流作用。C為200微法的電解電容器,原來不帶電。當K接1時,G指針偏轉,顯示充電電流的強弱及方向,并看到充電電流逐漸減小到0。然后K接2,又可看到放電電流的方向和充電電流相反,并且放電電流逐漸減小到0。通過演示,把難懂的充放電理論轉化為直觀的教學實驗,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利用遷移規(guī)律,加強對物理量的理解
電容的教學是電學的一個重點,根式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好。我注意到,電容和場強都是采用比值法來定義的,有類似的地方。場強是E=F/q,檢驗電荷在某點所受的電場力F與所帶電荷量q成正比,比值F/q是恒量。這個比值與檢驗電荷無關,即某點的場強E與F、q無關。關于場強這個物理量前面已經學過,在電容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已學的場強知識和新學的電容知識作類比,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電容C=Q/U,即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Q與兩極板間電勢差U成正比,比值Q/U是個恒量,即C與Q、U均無關,反映了電容器儲存電荷的本領。上面的教學內容,從認識學習角度來看,就是運用了遷移規(guī)律,即先前的學習促進以后的學習。
4.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電容的概念講完以后,本節(jié)的教學過程已經過半,學生的注意力已不大集中,思維也不太積極。這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在地毯上行走時的人體靜電壓可高達1萬千伏,脫下衣服的靜電壓可高達數(shù)萬伏。產生這樣的高壓靜電,花費的能量卻極為有限。微小的能量為什么能產生這樣高的電壓呢?在強烈的好奇、好勝心理驅動下,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思維處于主動狀態(tài)。經過學生的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兩導體之間的電容、電壓和電量之間保持U=Q/C的關系,而電容C與極板之間的距離成反比。兩物體機密接觸時,其接觸電勢差很小;當兩物體迅速離開時,距離是原來的幾萬倍,電容則是原來的幾萬分之一。分離前后電量保持不變,電壓U將是原來的幾萬倍。因此,數(shù)萬伏靜電壓是不足為奇的。
5.貫徹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把著眼點放在學生身上,以學生為本為核心,強調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要求。一堂課成功的重要標志就是學生的積極性如何,以及學生參與程度如何,是否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安排了一些從易到難的判斷思考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重點考查對電容概念的理解上,目的就是對學生強化重點部分的刺激程度。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早班上巡視,重點注意程度不太好的同學。老師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并做耐心解釋、引導。肯定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享受到取得成功的樂趣,從而在心理上建立信心和決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然后每組抽一個人發(fā)言,全班同學作評委,最后老師講評。這樣既照顧到了少數(shù)程度不好的同學,又面向了全體同學,貫徹了素質教育的面向全體學生和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思想。
二、結合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應該看到教材本身已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教育的素材,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挖掘,如何去教育。本節(jié)電容的單位,是用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的名字命名的,講課中可穿插些這些史料。法拉第是依靠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從小愛思考,學習非常勤奮。他在科學的征途上走過了大半個世紀,始終如一地實踐了自己獻身于科學的諾言。他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驗,經歷五次重大的失敗,終于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確立了電磁感應的基本定律。人們利用這個理論,制造出了各種電機,使人類逐步邁進現(xiàn)代化社會。講課中老師就要用這些事實教育學生:科學技術一旦為人們所掌握,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同時,教育學生在學習中,應該知難而進,不怕挫折,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三、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理論認為,心理素質是素質的根本。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要以優(yōu)化心理品質作為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突破口。因此,以培養(yǎng)發(fā)展良好的心理任務的心理教育是貫穿五育的一根主線。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同時,還要與情感、意志、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中,教師要有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如滿腔的熱情、親切的目光、飽滿的精神和高雅的氣質,都會感染著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情、老師的愛,從而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要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言行和一些事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