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丹寧 蘇寶英
[摘要] 情景喜劇,以其詼諧幽默的搞笑方式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本文以《家有兒女》為文本,試圖利用語用學中預設這個概念,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分析其讓人捧腹的緣由。分析發(fā)現(xiàn)保存預設、取消預設和曲解預設是引人發(fā)笑的常用形式。
[關(guān)鍵詞] 預設 情景喜劇 幽默
一、理論介紹
預設(presupposition),也稱“前提”或“先設”,指說話者在說出某個話語或句子時所做的假設,即說話者為保證句子或語段(utterance)的合適性(felicity)而必須滿足的前提。例如,我相信他下次一定不會遲到了。說話者默認:他這次已經(jīng)遲到了,這就是對原句的預設。預設一般可分為兩類: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簡單而言,前者與語境等無關(guān),只需通過真值進行判斷,即原句否定或疑問后預設仍然保持不變。而語用預設涉及到言語交際中人的因素和語境的因素,是說話人預先設定為交際雙方共知的前提條件,是以句子意義和結(jié)構(gòu)為基礎,結(jié)合語境推導出來的(何兆熊,2000)。本文以情景劇中的人物對話為研究對象,對話的效果與語境息息相關(guān),因此,語用預設為作者分析文本的主要手段。
預設語( presupposition trigger)是指能作為預設基礎的詞項或表層結(jié)構(gòu)。Levinson(1983)介紹了限定性描述,實情動詞,含蓄動詞,表示狀態(tài)改變的動詞,表示反復的詞語,判斷性動詞等13種預設語。
二、相關(guān)研究
預設作為一個重要的語用學概念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研究者的關(guān)注。有些學者(Kempson,1975;Levinson 1983)在理論上對其不斷探究,爭論,如對于預設的學科劃分。預設最初屬語義學范疇,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學者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的預設都能以真值為基礎做出判別,因此它又傾向劃入語用學領(lǐng)域。有人也提出預設可以分為兩類即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還有一些學者(程曉堂,2003)對預設語的分類也有不同的看法。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學者(陳新仁,1998;陳春華,1999;曹正波,2006)利用預設對各種語言現(xiàn)象做了嘗試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廣告語,新聞報道,日常對話,笑話,小品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正是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注意到許多大人孩子對情景劇的喜愛,著手從預設的角度對其分析研究,期望發(fā)現(xiàn)預設對幽默的產(chǎn)生具體是如何起作用的。
三、文本分析
作者選取《家有兒女》為研究對象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此劇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第二,劇情生活化,幽默技巧容易效仿;第三,作品較新,能反映最新幽默動態(tài)。
通過分析,作者發(fā)現(xiàn)對預設的不同處理,即保存預設、取消預設和曲解預設是本劇制造笑料的重要手段,這與曹正波(2006)等對其它幽默語料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也反映出預設在中國式幽默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喜劇大師們制造幽默不可或缺的手法。
1.保存預設
預設可以在一句話的否定句及包含事實謂詞的表達中得以保存(姜望琪,2000)。正是由于預設的保存特性,一些說話者極力想要推翻的意思反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從而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幽默由此而生?!都矣袃号分袆⒚?媽媽)前夫來借錢,劉梅不在家,夏東海(爸爸)便請他在家里邊喝酒邊聊天:
夏:你這心態(tài)應該擺正一點,別老那么自卑。
前夫:誰自卑了?
夏:我是說,你別老是用一種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前夫:誰?你說誰小人?
夏:對不起,我用詞不當,我是說你總不能不識好人心吧。
前夫:你罵我,誰是狗啊,狗咬呂洞賓。
看到這里,觀眾都會被夏東海的話逗樂。夏東海想方設法要解釋自己沒有要污蔑對方的意思,可因為他每句話中都含有表示事實的詞語(別,總不能),每句話中的預設——你自卑,你是小人以及你是狗反而都完整的保留下來,引發(fā)觀眾開懷大笑。
2.取消預設
說話者的話語所包含的預設可以通過隨后的話語部分或完全取消,讓人們被話語突然的轉(zhuǎn)變而逗樂。在《家有兒女》中,劉梅為迎接小雪(夏東海的女兒)做了一桌好菜,本想拉近關(guān)系卻反而惹了一肚子火,她獨自坐在臥室床上:
夏:有什么委屈就趁早說出來。說出來,說出來(唱)。
劉:還有什么可說的呀?我想哭。
在此情境中,老公知道老婆受了委屈,便鼓勵她把話說出來不要悶在心里,可劉梅卻說“還有什么可說的呀”,這句話會讓觀眾認為,劉梅的氣消了或她根本沒生氣,所以不需要抱怨。可就在此時,她卻冒出了另一句“我想哭”,前面觀眾所做的預設立刻被取消了,人們會猛然意識到,原來她不是沒話說而是說也解不了氣,必須用更激烈的方式——哭來宣泄自己的委屈。她話語的突然改變,讓觀眾在恍然大悟中得到了樂趣。
另一情景:夏東海得知自己女兒結(jié)交了一個名叫狂野男孩的男朋友異常生氣,決定去教訓他,劉梅趕忙攔住:
夏:還用我親自動手?
劉:你要雇人打他?
夏:我準備使用最銳利的武器。
劉:咱們家新磨得切菜刀?
夏:拿菜刀干嗎?我準備舌戰(zhàn)狂野男孩兒。
從夏東??谥械摹坝H自”,“武器”這兩個預設語,觀眾會立刻想到狂野男孩必定會挨打。但當觀眾聽他的到最后一句話中的“舌戰(zhàn)”才會頓時明白,原來他是要用“嘴”跟男孩理論,而不是觀眾認為的采用武力解決問題,這一轉(zhuǎn)變讓人覺得緊張的氣氛轉(zhuǎn)眼消失,夏東海的形象從一個氣憤帶有一些魯莽的父親立即變?yōu)橐粋€溫文爾雅冷靜的父親,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笑。
3.曲解預設
出于各種原因如避免尷尬,為自己辯護,諷刺他人等,說話一方會故意歪曲另一方的意思,造成曲解。這種出其不意的還擊讓人們在朦朧中感受到了極大的樂趣。一次吃飯時,劉梅為表示對小雪的關(guān)心給她碗里夾了一個大蝦:
劉:來來來,小雪,看大蝦,多吃點。
小雪:但正確的健康觀念是讓人少吃點。
“看大蝦”這個詞語可以看作是一個預設語,聽到這個詞一般人的感受是蝦這么營養(yǎng)美味一定要多吃點??墒切⊙┱驹谒牧錾蠋е鴮髬尩牡挚骨榫w,刻意曲解了劉梅的話,否定了觀眾的預設,故意說“正確的健康觀念是讓人少吃點”,這不免讓人覺得多吃蝦反而會對她健康造成不利,劉梅的一番好意變了味。人們在被她的回答娛樂的同時,也會感慨做后媽的辛酸。
除語言外,作者在分析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在情景劇中身勢語也可以起到曲解預設的作用,引人發(fā)笑。
劉:不著急,要有耐心。
夏:是,我不著急,一點都不著急(暈倒)。
夏東海得知小雪交了男朋友后氣不打一處來,劉梅在開導他不要著急,從他的回答我們得出:他沒有著急,但他隨即暈倒這一身勢語立刻否定了他的話。語言與行為的不一致,顯示出夏東海生氣到了極點,一個大男人的突然暈倒讓人哭笑不得。
四、結(jié)束語
本文從保存預設,取消預設和曲解預設三方面對《家有兒女》這部人人喜愛的情景劇中的幽默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預設對幽默的產(chǎn)生確實具有實際意義。對預設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語料的分析上,對于預設的實際應用,還需做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新仁.論廣告用語中的語用預設[J].外國語,1998,(5).
[2]程曉堂.名詞化與語用預設[J].外語研究,2003,(3).
[3]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Oxford:Cambridge University,1983.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姜望琪.語用學——理論及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陳春華.會話幽默的語用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