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萍
摘 要: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經(jīng)久不衰的著名小說。本文從倫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這部名著,分析作者通過《簡·愛》表達出來的婚姻家庭倫理傾向,凸顯簡·愛這個勇敢的知識女性所擁有的而又被人忽視良久的倫理道德感,讓我們看到在今天構(gòu)建和諧社會時期《簡·愛》的現(xiàn)實主義意義。
關(guān)鍵詞: 《簡·愛》 婚姻家庭倫理 基督教
《簡·愛》從1847年問世以來一直是世界聞名、經(jīng)久不衰的女性小說之一。其在20世紀初期對中國女性起到了類似開啟民智這樣的重大作用,因為中國女性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禮教壓制下,苦難深重且找不到文化思想出路。簡·愛這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無疑立刻成為受壓迫女性的代言人。多少女性被簡·愛的這番話所震撼:“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jīng)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的腳跟前,是平等的——因我們是平等的?!敝袊缘呐砸庾R開始覺醒,慢慢走出了“唯女人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番話造成的心理困境、人格壓抑。但是很多讀者只欣賞《簡·愛》的前半部分而不喜歡其后半部分,因為簡·愛在斗爭取得勝利時在教堂的結(jié)婚儀式上逃跑了,放棄了她與羅切斯特真正的愛情,流浪他鄉(xiāng),獨飲苦酒。簡·愛好像變了,不再具有小說前半部分所描寫的抗爭性格,要不是老天有眼,安排羅之瘋妻死于火災,簡·愛就不會得到美滿的人生真正的愛情。
一、敢于斗爭、反抗的新女性簡·愛哪里去了?
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說《簡·愛》中塑造了一個有強烈抗爭意識的女性——簡·愛。簡·愛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敢于反抗的女性。雖然她從小失去父母,是弱勢群體的一員,但她性格中的抗爭精神并沒有消失。童年時她反抗驕橫殘暴的表哥約翰,反抗冷酷自私的舅媽里德太太;少年時她反抗慈善學校道貌岸然的布洛克爾·赫斯特教士;青年時與以英格拉姆小姐為代表的上流社會抗爭,但是她以自尊自強的性格、智慧熱情的氣質(zhì)贏得了羅切斯特的愛情并步入教堂結(jié)婚時,卻一反常態(tài)地逃跑了。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愛情,只因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有一瘋妻。讀者很納悶:雖然羅切斯特有欺騙簡·愛之嫌,但羅切斯特對簡·愛的真情是不爭的事實,她為何在愛情上要草草收兵呢?
這個疑問一直持續(xù)到今天仍未有理論上的解答,使《簡·愛》這部名著頭上的光環(huán)逐步消退,尤其在改革開放自由競爭的21世紀,青年人處在生活節(jié)奏太快又善惡難辨的快餐文化時代里,婚姻十分自由。流覽網(wǎng)上的簡·愛貼吧,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評論貼子:“簡·愛在感情上的翻騰無非是發(fā)現(xiàn)了羅切斯特已婚,她本人只能做情婦而得不到合法妻子的地位,若按某種說教,她在思想上還未突破資產(chǎn)階級婚姻神圣性的正統(tǒng)觀念?!边€有人認為:“如果當時簡·愛不離開羅切斯特,或者和她一起走,想必他們早已過上快樂的日子,不必浪費青春歲月,不必讓彼此苦苦生活在無盡思念之中?!边@些看法無疑是代表了今天一些年輕人的思想——自私又現(xiàn)實。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解讀簡·愛的行為思想,勢必造成讀者們對作家的寫作意圖及能力的繼續(xù)誤解,削弱這部經(jīng)典著作的現(xiàn)實主義影響。
二、《簡·愛》的家庭婚姻觀的來源
不同的文化承載不同的思想觀念,不同的思想觀念導致不同的傳統(tǒng)習俗。20世紀初,當中國人第一次從電影、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看到西方人婚禮上莊嚴的宣誓是非常震驚的,圣壇前牧師問新人:“×××,你愿意娶她為妻(嫁她為妻)嗎?并在她(他)疾病時、年老時都照顧她(他)一生嗎?”這對新人要彼此回答“是的”,婚禮才有效。無論城鄉(xiāng)、貧富都是如此,這種形式對中國人是新奇的,不可理解的。因為從本質(zhì)上講西方人的婚誓是人和神之間立下的,不硬要父母同意(當然父母同意是最好的)和媒人作證。而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婚姻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結(jié)的,和神無關(guān),拜天地只是形式,拜父母才是內(nèi)容,夫妻對拜也不表示必須發(fā)誓廝守終生,只要父母同意就可以離婚,丈夫愿意就可以取妾。東西方不同的婚姻傳統(tǒng)來源于不同文化中的倫理觀。倫理學屬哲學范疇,它是研究人類的社會道德現(xiàn)象的一個領(lǐng)域。但是不要忘記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工具,描寫社會存在的道德矛盾和沖突,我們必須從倫理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簡·愛》,才能獲得更合理的詮釋,達到對作品更全面的欣賞。中國人的家庭婚姻倫理觀念來自“儒,道,佛”三種不同的思想,而西方人的家庭婚姻倫理觀來自三個基本相同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逗啞邸返淖髡呦穆宓佟げ侍厣L在英國,英國以基督教為國教已有千年歷史,所以,查考基督教文化是解讀《簡·愛》家庭婚姻倫理觀念的必然途徑。
三、歐洲中世紀主流文化中的婚姻觀
基督教文化按其歷史傳承,既是古希伯來文化、古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之結(jié)合,亦是西方文化發(fā)展演變的重要載體。
基督教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婚姻倫理的文化,在基督教的婚姻觀中,首先教導人們婚姻就是宇宙的主宰神所設立的,在《圣經(jīng)·馬太福音》中記載,當神看到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第一個男人——亞當獨居時,就主動關(guān)心他,用亞當?shù)囊桓吖窃斐梢粋€女人——夏娃——為其配偶,幫助他。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異性結(jié)合,二人結(jié)為一體,即靈魂與肉體的合一。這種結(jié)合是一生之久,不可分開,因此基督教不主張離婚,正如《圣經(jīng)·馬太福音》中耶穌強調(diào)的,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了,是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梢娚褚暬橐鰹橐粋€盟約關(guān)系,盟約之極,無悔之諾。所以基督教教導人們“婚姻,人人都當尊重”。這種理念與中國俗語中“寧拆十座廟,不拆一門婚”有些相似。
以上是基督教文化中婚姻家庭倫理觀念早期形成的簡略介紹,可以說由于對神的尊重,人們尊重婚約,并視之為不可違背的誓約。所以在基督教文化啟蒙和教育下的歐洲一直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連統(tǒng)治者也不例外。各教區(qū)很少有離婚現(xiàn)象,對中世紀社會的安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家庭是任何社會型態(tài)的最小單位,家庭的和睦穩(wěn)定是社會治安的重要前提,這也是目前我國人民的共識。
四、《簡·愛》作者的世界觀形成的背景
大約4世紀時,基督教就已經(jīng)傳入不列顛諸島,7世紀初英國基督教會正式建立,基督教被奉為國教。中世紀時英國教會得到空前發(fā)展。16世紀英國自上而下實行宗教改革,成立獨立的民族教會,《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父親是英國北部約克郡一個圣公會的窮牧師,青年時畢業(yè)于劍橋圣約翰學院,學識很淵博。1821年當夫人因肺癌去世后,他就親自教孩子們讀書,給他們講故事,這些都對孩子們的成長有正面的影響,也使他們養(yǎng)成了愛讀書思考的學習習慣。在貧困的環(huán)境中,他們受到了豐富的思想滋養(yǎng),造就了重知識、輕財富,重人格、輕門第的不卑不亢個性,長輩的思想也點點滴滴滲透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心田,為其日后創(chuàng)作《簡·愛》打下了基礎。并且從《簡·愛》中人們的確可以看出作者的信仰傾向。“上帝啊,在他的仁慈中,賜給可憐的孤兒保護、安慰、希望!上帝啊,你是可憐孤兒的朋友?!边@是簡·愛小時候讀書聽到女仆唱的歌。這也許是生活中夏洛蒂·勃朗特的長輩給她唱過的歌,深深地融入到她的思想和血液之中,而后來從她的作品中流露出來讓人心動,并給予弱勢群體以希望。我們還可以從下面小簡·愛和海倫的一段對話中窺見夏洛蒂思想成長的片段。
“有些人給我不公平的懲罰,那我就不能不反抗,這是很自然的事,正如有些人疼我,我就愛他,或者是我覺得該受懲罰的時候,我就甘心情愿地受懲罰?!?/p>
“異教徒和野蠻的民族才信這樣的道理,基督徒和文明民族卻不承認。”“怎么?我不懂?!薄白钅芸朔骱薜牟皇潜┝?,最能醫(yī)治創(chuàng)傷的也不是復仇?!薄澳鞘鞘裁矗俊薄澳钅钚录s,看看基督是怎么說的——你們的仇敵要愛他們,詛咒你們的要為他們祝福,恨你們的,凌辱你們的要待他們好?!?/p>
這段對話多么像真實的生活中的父女交談,孩子們有疑問,長輩們耐心引導。
五、《簡·愛》作者婚姻倫理觀念在作品之中的表現(xiàn)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有本能,更有思想。不同的世界觀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又寫出不同的文學作品,要想真正了解并欣賞世界級文學作品中的精華部分,就必須超越讀者本身所知的文化局限,盡可能地站在與作者相同的背景,以人性的態(tài)度來分析作品。但是我們今天有些讀者不是以流傳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一個建立等級并維護不平等關(guān)系的文化傳統(tǒng))就是以才形成百年之久的無神論思潮(崇尚平等、自由、博愛,卻無永恒文化根源和秩序規(guī)范)的眼光來讀《簡·愛》,就不免產(chǎn)生疑問:簡·愛不是一個追求愛情的敢說敢斗的智慧女性嗎?她為何不跟羅切斯特遠走高飛呢?她為何不勸說羅徹斯特沖破宗教條例的束縛而大膽與瘋妻離婚呢?其實我們不要誤解作者的寫作能力。夏洛蒂作為一個有個性有豐富想象力的女作家,并非不能寫出一個大膽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簡·愛,就如同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琳娜或者魯迅筆下的子君。但是這種設想違背了作家的家庭婚姻倫理觀。事實上夏洛蒂并不是全盤否定基督教文化的思想,她只是批評其中人為的錯誤部分,比如男女不平等,弱勢群體受歧視等。只要讀者細心,就不難從小說中的情節(jié)中發(fā)現(xiàn)作家的婚姻觀與基督教文化中倫理思想的一致性。當簡·愛和羅切斯特走進教堂舉行婚禮時,書中這樣寫道:儀式開始了,婚姻的目的解釋過了,接著牧師跨前一步,微微俯向羅切斯特,說:“我要求并且責令你們二人——因為一切心里可怕的秘密都要宣布出來的那個可怕的審判日,你們是要答話的——如果你們中間的一個人知道有什么障礙,使你們不能合法地結(jié)為夫婦,那就現(xiàn)在自己坦白,因為你們要相信,凡是不經(jīng)過上帝的圣言允許而結(jié)合的,都不是由上帝結(jié)合的,他們的婚姻也就是不合法的?!蹦翈煹倪@番話似乎很嚴厲,似乎不太合喜慶婚禮的氣氛,但卻完全透露出基督教婚姻的神圣性和莊嚴,完全合乎英國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作者筆下的簡·愛絕不是像今天某些趕時髦的女性那樣,只是喜歡教堂婚慶這種古樸、莊嚴簡單的形式而走進教堂的,而是懷著誠實虔敬的心帶著對美滿婚姻的期盼走進教堂的。羅切斯特明白重婚的罪惡是可怕的,當婚禮因有證人宣布存在障礙而停止舉行時,羅切斯特的內(nèi)心世界再也承受不住長久的折磨而大發(fā)牢騷,他說:“重婚是個丑惡的字眼!——然而,我決意要成為一個重婚者;命運用策略勝過了我;或者說天命阻止了我——也許是后面一個?,F(xiàn)在,我并不是比魔鬼好;而且,正像那兒的牧師要對我說的,毫無疑問,應該受到上帝嚴酷的審判——甚至受不滅火和不死的蛆的折磨?!弊骷蚁穆宓佟げ侍亟柚P下男女主人公的言詞、行為表達了她自己的倫理思考。她對婚誓的重視、對愛情的忠貞不二也在下面簡·愛真相大白以后的內(nèi)心活動中展露無遺:“我看著我的愛情,……它在我的心里顫抖,……它再也不能轉(zhuǎn)向羅切斯特,因為忠誠已給摧殘,信任已給毀滅,……在他的觀念中已經(jīng)不再有純潔無垢的真實這個特性;我必須離開他?!焙啞蹜阎鴱碗s而痛苦的心情離開桑菲爾德府。這一舉動不但為自己贏得了女人的尊嚴,而且避免了羅切斯特犯重婚罪,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舍己行為維護了當時英國社會認可的正確的婚姻倫理觀念,即一夫一妻制,在客觀上就起到了保護弱者(羅切斯特之瘋妻)的作用,這也是上帝在創(chuàng)世之初設立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美意之一:病人和孩子、老人和女人在任何社會中都被視為弱勢群體,理應受到強勢群體自覺的保護和尊重。作家筆下的簡·愛雖然是又窮又弱的小女子,卻義無反顧地堅持原則并勸導羅切斯特說:“先生,你對你那位不幸的太太太狠心了,你談起她的時候,懷著憎恨——懷著復仇的厭惡心理。那是殘忍的——她發(fā)瘋是沒辦法的事。”一個弱女子有這樣的博愛情懷實屬難得,這種高尚無私的美德不正是我們受現(xiàn)代正統(tǒng)教育的人所要追求的嗎?這種博愛情懷不正是今天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嗎?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時常、愈反復加以思維,它們就給人心灌注了時時在翻新、有加無已的贊嘆:頭上的星空和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睆試軐W家康徳的這段經(jīng)典語錄道出了一切深愛人類之士的關(guān)注重點——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人內(nèi)心世界的道德法則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生活中人品流露的基礎,也能體現(xiàn)一群人或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而家庭倫理道德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要體驗和表達的生活內(nèi)涵。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轉(zhuǎn)型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體系越來越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對新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時對《簡·愛》中體現(xiàn)出的家庭婚姻倫理觀的深入探索,不僅給當代人引出了又一片思想園地,而且使《簡·愛》這部名著的挖掘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夏洛蒂·勃朗特著.祝慶英譯.簡·愛.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2]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
[3]卓新平.基督教文化百問.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
[4]楊鳳賢.論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5.
[5]聶珍釗.文學倫理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外國文學研究,2004,5.
此文為石河子大學校級課題“中西方文化中家庭倫理觀念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