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謀清
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他倆各畫各的,各自成了大師。
按李可染的說法是,如果齊白石只活到60歲,那么世人將不會知道齊白石。
60歲以前的齊白石,可大不同于我們熟知的齊白石,剛踏入京門,畫風冷僻,知音無幾,生涯落寞。有人勸他出新意,于是他開始了“衰年變法”。
我想順著他畫了一生的蝦,看看他變法的軌跡。
八大山人、李復(fù)堂、鄭板橋等都畫過蝦。齊白石60歲以前畫蝦,主要是摹古。
齊白石的變法,由工筆走向?qū)懸?,主要是師法造化。他在畫案上的水碗里養(yǎng)幾只白蝦,看它們悠游,又以筆觸動它們,看它們彈跳,便感覺紙上的蝦不如水中的蝦有精神。
有一天,他在原來用淡墨畫的蝦的頭胸部加了一筆濃墨。這是神來之筆,可以說前無古人,這一筆不但加重了蝦的分量,并且表現(xiàn)了蝦軀干的透明。表現(xiàn)蝦的軀干透明的,還有畫完節(jié)后,他在蝦身上加的另一筆,勾出了蝦的一線腹中物,這樣便有了齊白石的蝦。
80歲以后,齊白石畫蝦的技術(shù)爐火純青,在一組蝦中,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個性。
一只蝦不過寥寥數(shù)筆,卻要把中國畫用筆的疾、緩、頓、挫,用墨的濃、淡、干、濕,全都融合其中,他的蝦成了中國畫中的精品。
徐悲鴻呢?
徐悲鴻畫油畫,畫素描。也畫國畫,主要是畫馬。兩人有一點相似,都師法造化。齊白石在畫案上的水碗里養(yǎng)蝦。徐悲鴻在畫室里擺一副馬骨架。他到草原上畫馬,速寫稿不下千幅。
蘇聯(lián)學者用杜甫的詩句來稱贊徐悲鴻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
那么,難道齊白石的蝦就這樣游入畫壇,徐悲鴻的馬就這樣躍入畫壇,各自去摘取桂冠?并不那么簡單,于是有了下面的故事。
齊白石木匠出身。
徐悲鴻科班出身。
齊白石在家里畫畫,算個民間藝人吧。
徐悲鴻呢,則是北京藝術(shù)學院院長。
齊白石在北京的胡同、自己的家里賣畫。
徐悲鴻在比利時、法國、德國等舉辦個人畫展,被人稱為“世界上的一支神筆”。
應(yīng)該說,兩個人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徐悲鴻是有慧眼的,清楚齊白石在繪畫上的造詣比自己還深,于是親自下聘書,聘請齊白石到藝術(shù)學院當教授,還親自登門拜訪……
掰著手指頭算算,徐悲雞去請齊白石的時候,齊白石已是古稀老人了,再看看他的畫,藝術(shù)上已經(jīng)是登峰造極。
徐悲鴻大駕親臨,還說,齊白石不僅是學生們的教授,也是他的老師,齊白石嚇了一跳?!袄夏窘场辈粐樢惶殴帜?
齊白石當然知道有些人木匠長木匠短的擠軋他,才深切地感到徐悲鴻的提攜恩重如山,于是這位龍鐘老者一撩長袍,按舊時的規(guī)矩,向徐悲鴻屈膝下拜,徐悲鴻趕忙扶住他……
齊白石是畫壇上的一顆星,徐悲鴻也是畫壇上的一顆星,星和星連在一起,便構(gòu)成了星座。
(摘自《尋找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