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萍
關鍵詞:宋玉 《高唐賦》 《神女賦》 高唐神女 巴巫文化 藝術特征
摘 要:楚辭是多元文化的結晶。宋玉是繼屈原之后的又一個楚辭大家。其作品《高唐賦》、《神女賦》有著濃厚的巴巫文化色彩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本文擬從文化和藝術角度來解讀“高唐神女”的豐富意蘊。
學術界一般認為宋玉為楚國(今湖北宜城)人,與屈原同時而略晚。是屈原之后并求學于屈原,從事楚辭創(chuàng)作,從文學史上“屈宋”并舉就足以說明宋玉作品的價值和地位。宋玉的作品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有賦十六篇(其篇目已不可考);《楚辭章句》有《招魂》和《九辯》;《文選》有《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古文苑》有《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宋玉辭賦的影響,如“巫山云雨”成為了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諸如“曲高和寡”一類成語典故也為后世廣泛使用。宋玉辭賦中有著濃厚的巴巫文化特色,其中尤以《高唐賦》與《神女賦》最為突出。“高唐神女”有著很強的歷史文化意蘊和藝術價值。有說“高唐神女”的原型為炎帝女瑤姬,這是由《高唐賦》高唐神女的自白引證而來的。
王逸《楚辭章句》曰:“昔楚南郢之邑,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眾神?!蔽咨揭粠俏孜幕陌l(fā)祥地,巫風更為昌盛。從“望高唐之觀”得知,巫山高唐上建有神廟之類的建筑物即舉行巫術儀式的場所,高唐觀很可能就是先民們祈神祭神之神壇。高唐觀必然會使宋玉在文化心理上受巴巫文化的影響。宋玉的“兩賦”(《高唐賦》與《神女賦》)是在內(nèi)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均因宋玉與楚王登臨高唐觀所見、所感而成,內(nèi)容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陡咛瀑x》,主要寫巫山地區(qū)大自然的景觀,帶有山水文學的性質(zhì);后篇《神女賦》則主要寫傳說中的神女,借神話寫男女情思,具有愛情文學性質(zhì)?!陡咛瀑x》與《神女賦》浪漫主義氣息濃烈,有著濃厚的巴巫文化意蘊?!陡咛瀑x》和《神女賦》的創(chuàng)作,是三峽地區(qū)流傳的神話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反映,在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峽中的地名巫山、高唐(觀)、陽臺和神話人物巫山神女便是佐證。“高唐神女”是以故事發(fā)生地作為神女的專名,這種命名方式在中外神話、文學作品、民間故事中常見。
宋玉是同楚襄王“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的?!陡咛瀑x》中所描述的巫山山水風物,具有鮮明的巴巫文化特色。巫山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奇?zhèn)?,山水氣勢的險峻,生態(tài)尚處于原始狀態(tài)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則成為宋玉創(chuàng)作的景物來源;巫山一帶流傳的古老神話給了他創(chuàng)作素材,賦予他神奇的想象;身受巴巫文化影響的作者,必然會在創(chuàng)作中對其進行自我詮釋。據(jù)《巫山縣志》所說:“巫山山脈矗立東南……大巴山山脈亙峙北部……七曜山山脈橫亙中部……”“縣境1500米以上的山峰33座”;“巫山山脈在本境北起巴霧河……向南西綿延,直達湖北咸豐;東入巴東,西進奉節(jié)。山脊海拔1500~2500米。”境內(nèi)大巴山之“最高峰太平山,海拔2680米”。宋玉在《高唐賦》中說:“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睂ξ咨降牡乩憝h(huán)境所作描寫完全符合三峽巫山一帶自然地理的客觀實際。宋玉用酣暢的筆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描繪了三峽巫山一帶的峻山險水、佳木芳草、珍禽異獸,以及方士云集于此地而進行的狩獵、祭神活動的宏大場景。用華美的辭章鋪敘了巫山一帶的地形地貌、雄奇的峰山、險峻的流水以及豐富的植物,動物資源等壯麗的大自然景觀?!暗菐f巖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禾蓄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涌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正是巫山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賦予他詩情畫意?!芭褪U峻,傾崎崖聵,巖嶇參差,縱橫相追……”賦中所展現(xiàn)出的巫山山勢陡峭、峰高巖陡、谷幽澗深、溝壑縱橫、氣象萬千,就是三峽中的巫山地區(qū)景色的再現(xiàn)。三峽之山林泉壤,乃宋玉文思之源泉??梢?,正是巫山在地理環(huán)境上的特色賦予了宋玉辭賦中景色描寫的變幻無端、雄奇壯闊。從而將巫山神奇浪漫的文學氣息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古今學者對《高唐賦》的藝術成就評價甚高,多認為此賦全面展示長江三峽自然景觀極富獨創(chuàng)性,堪稱中國山水文學之祖。
《神女賦》接著《高唐賦》而來,是我國最早而又較完整地描寫神女形象的篇章?!俺逋跖c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彼斡窀逋跤卧茐?,宋玉給楚襄王講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為其作了《高唐賦》之后,《高唐賦》遲回蕩漾之筆,牽惹了楚襄王對巫山神女的懷想之情,當夜楚襄王果然夢見神女。第二天楚襄王把他夢見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給宋玉聽,并叫宋玉再用賦把他夢中的情景描寫一番。于是宋玉便創(chuàng)作了《高唐賦》的姊妹篇——《神女賦》,這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神秘美麗的巫山神女(據(jù)程地宇的考證《高唐賦》中所述神女實則就是巫山神女)才終于在作者筆下翩然而現(xiàn)?!胺蚝紊衽愘猓庩栔罪?。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痹凇渡衽x》中宋玉給我們描摹出了一位連毛嬙、西施都無法與之媲美的神女形象。那么神女的源頭在哪?聞一多先生在其《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中提出高唐神女與涂山氏(傳說禹在南方治水時所娶涂山女,禹遇涂山氏于涂山而娶之;禹在治理三峽時,與巫山神女相遇峽中,巫山神女授以“天書”助其疏鑿三峽)同為一人的思考;學術界考證巫山神女即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據(jù)此,筆者認為:巫山神女是巴文化傳說中的女神意象。巫山神女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兩省邊境,東北——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陽,因而為神。巫山神女傳說的來源便是巴人神女傳奇,巴人崇鬼的巫風創(chuàng)造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巫山神女的前身是“帝女”,瑤姬之名源于“茵草”,《山海經(jīng)》指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學者楊琳認為:“尸是代神受祭者,尸女就是社中的仕女,也就是巫兒。”袁枚《隨園隨筆·尸女》所說:“大概遇社會之日,則巫兒皆出,妖冶喧闐,故莊公往觀,曹劌以為非禮,尸女即巫兒。”從《山海經(jīng)》記載的原始神話中得知,帝女瑤姬是由“女尸”演變而來,而化為茵草的神女,實際上就是擅長用茵草施行巫術的女巫。由此而論,巫山神女是巴人在宗教儀式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意象,而宋玉的創(chuàng)作正是受到了巴巫文化的影響。《神女賦》用細致的筆觸,明麗的色彩,動靜兼?zhèn)涞拿鑼懞透挥谇楣?jié)性的構思,為我們塑造出了一個一個鮮麗多姿,超塵絕世和情思綿綿的神女形象。
從《高唐賦》、《神女賦》中可看到,宋玉筆下的“高唐神女”是一個既美麗、端莊、自持而又不失溫柔的女神。在她的身上可看到巫山朝云彩霞飄逸、變幻莫測的自然屬性,又能看到其有一定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所具有的典雅、莊重、貞潔的形象。作者在二賦中把三峽云雨變化的自然現(xiàn)象與民間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故事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個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神女形象,奇艷的風流故事與瑰偉的巫峽風光結合在一起,令人意亂目迷、心蕩神醉。
綜上所述,在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中,巴巫文化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源遠流長的巴巫文化對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起到了極大作用。無論是其間巴人詩情畫意般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巴巫文化傳說中神秘奇特的意象、虛幻離奇的故事,都給宋玉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深刻影響,宋玉的辭賦正是對巴巫文化神奇浪漫的文化特色在楚辭上所做的更深層次、更富文學氣息的文人化的發(fā)揮。
《高唐賦》和《神女賦》中似真似幻的情節(jié)、雄奇壯觀的自然景象、美麗多情的神女,在讀者心中引發(fā)無窮的遐想?!案咛粕衽背蔀槲覈糯娰x中長盛不衰的原型意象,尤其是其中“云雨、巫山、高唐、陽臺”等詞,于兩千多年來的詩、詞、歌、賦、曲及話本、小說之中。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2008年湖北省教育廳社科項目:湖北民族文藝與巴文化研究,編號2008y245;
2007年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項目:古代巴文化與鄂西民族文學研究,項目編號:20074;
2009年湖北省教育廳社科項目:鄂西民族文學的巴楚文化解讀及其發(fā)展策略探討,項目編號:2009
作者簡介:黃 萍,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 劉亞虎:《楚辭與南方民族文化》《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2] 劉不朽:《三峽第一賦:宋玉〈高唐賦〉之文化詮釋》,《中國三峽建設》,2003年第9期。
[3] 劉不朽:《宋玉〈神女賦〉解讀——巫山神女傳說之原型與演變》,《中國三峽建設》, 2003年第9期。
[4] 熊篤:《宋玉賦中巫山神女的文學史地位與影響》,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5] 程地宇:《巫山神女:巴楚民族歷史文化融合的結晶》,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