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琪
【摘 要】人文閱讀必須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升華,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手段、模式及評價手段都應體現(xiàn)人文精神,實現(xiàn)從文學審美到文學“立人”的超越?!皩W習主體本位教學實驗”就是試圖建構起一種能充分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閱讀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課標 閱讀教學 人文精神 立人
閱讀教學的人文性,簡單地說,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從人文精神這一視角來考慮,閱讀教學的目標的合乎邏輯的結論只能是“培養(yǎng)獨立個體”,這是中國當代教育的使命,更是作為人文學科——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的使命。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個體意識、如何突現(xiàn)出鮮明的人文精神?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與人文精神
語文閱讀教學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體系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tǒng),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人文精神是文化素質中最精彩、最生動、最重要的部分,人文精神是文化素質的靈魂和精華,它是人真正成為人的必備條件。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升華,與別的人文學科的教學共同肩負起塑造學生獨立人格的使命。
近幾年,隨著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性的討論的深入,我們對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的認識在加深。隨著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的重整和回歸,我們的教學更貼近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與人文精神
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應該擴展到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義的方面。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如喪失了人文性,訓練,訓練,再訓練,就會使語文閱讀教學變?yōu)橐环N“技術操練”,教學內容變?yōu)橐詫W生掌握語言規(guī)律為中心的訓練,語言規(guī)律即語言知識,所以一提到語文的閱讀教學內容,無非是十二個字: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體)、聽、說、讀、寫,甚至有人把聽、說、讀、寫這些能力的訓練也給忽視了,試想一下,連能力都不訓練了,我們還談何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應該怎樣體現(xiàn)?筆者覺得,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確定非常重要,它應該擴展到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義的方面。諸如《詩經(jīng)》、《論語》、《莊子》、《離騷》、《史記》等,使學生能增進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增強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讀人文著作,簡言之就是讀人文方面的經(jīng)典名著。因為經(jīng)典是古圣先賢偉大心靈的結晶,經(jīng)典里活著一個民族的精魂。讀經(jīng)典就是跟古圣先賢對話,就是跟民族精神親密接觸。文學是人學,所以真正的經(jīng)典應該給閱讀者以審美體驗的同時,還應該給閱讀者以更深層次的靈魂觸動。
通過實驗總結,筆者發(fā)現(xiàn),多讓學生讀一些好作品很重要,語文閱讀教學有了好的閱讀內容,教學就有了憑依,這些思想性和知識性極佳的閱讀內容對學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幫助。經(jīng)典名著是實現(xiàn)這一切的最佳媒介。
三、語文閱讀教學過程與人文精神
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過多地重視作品的字詞句分析而忽略它作為藝術的審美特征、人文特征,結果是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了,但整體素質卻相對下降。人文閱讀就是用人文的方式閱讀。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應該是一種情意發(fā)展過程,不應該是簡單的知識體系傳播過程,教師要把閱讀對象作為一種生命主體對待。作品就是生命的機體,它與人有著異質同構的關系。從美學的角度看,學生閱讀作品,就是在審美中觀照自己的生命運動,實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因此,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貫注著人文精神,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教師與作品在人文意義上的對話,教師只是“導演”,他要使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發(fā),從而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妙的境界——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意義絕非使學生學點語文知識,甚至也不全是訓練某項能力。同時,在閱讀教學課堂模式的建構上也應該體現(xiàn)人文精神,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得到鮮明的凸現(xiàn),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和調控教學各要素,設計整個教學流程,使學生能自由、自主地學習。如教學《祝福》這篇課文,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寫出了一篇篇閱讀心得——《“我”與祥林嫂》《從“我”的“彷徨”來看魯迅的“彷徨”》《祥林嫂的死與封建禮教》等,教學是在學生展示閱讀心得開始的。整個課堂教學是師生通過開放的信息通道進行交流
的過程,這種具有研究特點的課型體現(xiàn)出以“自由”為基本特征的人文精神。
四、語文閱讀教學評價與人文精神
富有人文精神的閱讀就是潛入人類文化的深處,吸取民族精神的的精髓,通過個體的文化建構,實現(xiàn)個體人格的發(fā)育。而閱讀教學的評價是指根據(jù)閱讀教學目標,設定的評價指標,對閱讀教學效果進行鑒別的教學活動。語文閱讀教學的評估,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課堂閱讀教學的評價結合單元閱讀教學采用測試、寫閱讀心得、檢查閱讀卡片等形式進行,整個評價注意體現(xiàn)充分尊重閱讀主體個性的過程評價與終極評價相結合,我們這一評價特別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析,而不是“拼盤”式的檢測,因為知識點的“拼盤”式檢測會直接影響到語文閱讀教學,使作品被肢解得支離破碎。
閱讀的非智力性因素評價系統(tǒng)由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情感、閱讀意志組成。因此,閱讀主體的非智力性因素的評價不能忽視,它關系到“閱讀主體學習本位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因為閱讀主體的非智力性因素評價系統(tǒng)無法建構起純客觀的模式,那么,如何對閱讀主體的非智力性因素進行評價呢?我們采用對學生寫閱讀評語的形式進行。
在我們設計的整個評價體系里,教師與學生始終進行著人文意義上的對話,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對于在閱讀中出現(xiàn)理解偏差的學生,教師在引導中讓學生自己學會調整或矯正,對于在閱讀中理解較膚淺的學生,教師引導其刨“深”拉“寬”。因此,在這個閱讀評價系統(tǒng)中,學生的閱讀主體本位進一步得到豐滿,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進一步得到突現(xiàn),人文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
在新課標的人文語境里,強調通過珍視人類文化而關心人,關心人的發(fā)展。我們要讓學生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甚至是重塑自我。使我們的學生能夠站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文化擴張或沖擊中得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通過個體的文化建構,實現(xiàn)個體人格的發(fā)育。
參考文獻:
[1]王尚文.呼喚語文教學觀念的大討論.
[2]皮特?科德.應用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83.
[3]王希堯.人本教育學.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8.
[4]杜時忠.人文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6.
[5]閻立欽.語文教育學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韓向東.破除功利思想 弘揚人文精神.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