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娟
會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他們通過提問來叩開一扇扇神奇世界的大門,而日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了只學不問,有惑不解,或任何問題只求一個標準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現(xiàn)象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存在,在農村中學尤為突出。李政道博士曾對這種現(xiàn)象表示不解:“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是做學問,你們?yōu)槭裁蠢鲜亲鰧W答?”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币墒撬季S的開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啟發(fā)學生開闊思路,多想善想,質疑問難。這對于如何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質疑的信心和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至關重要。
一、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質疑的品質
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一個明智的老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就學生不懂的問題提問,不要害羞,不要怕出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究”,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獨立思維的天地。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評價并作出自己的判斷。
例如講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時,教師馬上給出一道選擇題:
He often practise_____English.
A.speakB.spokeC.spokenD.speaking
試題一給出,大部分學生會立刻作出反應,認為D是正確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維定式,教師進一步暗示學生此題可能答案不唯一,引導他們對那三個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質疑,許多學生很快會發(fā)現(xiàn)答案C也完全正確。此時如果再讓學生朗讀:“He i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學生定將興趣更濃,愉快地掌握這兩個表達式,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品質。而這種品質一旦形成,學生在實際運用英語時就會盡力避免固有的思維定式,慎重思考,全面考慮。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我國傳統(tǒng)教學往往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求同思維,而忽視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的訓練,無形之中使學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當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說:“一件事有一百種做法,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維問題,指導學生著意地探尋常規(guī)方法以外的捷徑,日積月累,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
例如,在職高預備級Lesson12Lost in the Fog的最后一句:The woman smiled and gave me an unexpected answer.大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是The woman was blind,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并非如此。為了培養(yǎng)其求異思維品質,我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理由。受到鼓勵,學生答道:“She may be a person with special abilities,or she may be a robot.” 本課暗示的答案是盲人,但教師不能由此壓制學生的探究性質疑,盲目追求標準答案。
三、教給學生質疑的技能
朱熹說:“始讀,未知有疑?!币胩岢鰡栴},提出好問題,就只有熟讀課文,鉆研課文,熟讀才能多思。為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一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二是要讓學生了解質疑的范圍,如:生詞和新詞,詞語和句子的選用,段落的劃分,結構的安排,材料的選擇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三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難點處求疑,關鍵處求疑,困惑處求疑,易錯處求疑的技能。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在實踐中發(fā)展自己的質疑水平。
在課外,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把能否找出問題作為學生是否預習課文的標準。對學生在課文預習中所提出的語音、詞匯、音標、篇章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應由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進行解答。通過設疑、解疑,使學生獲取知識、增長才干。
四、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辈粩喟l(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xiàn)。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同時,更應保護學生質疑的欲望,讓學生樹立質疑的信心。作為老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讓學生知道能大膽質疑是認真學習的表現(xiàn)。對于那些在平時特別是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反駁意見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即使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肯定他們勇敢精神的前提下,與其一起討論來加以引導,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切不可強行要求學生對老師的觀點深信不疑,按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新穎的問題能拓展思維空間,啟發(fā)想象。這樣的問題通常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其主要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古人云:“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知?!睂W生能夠主動提出問題,是主動參與、善于思考的表現(xiàn),是積極思維的結果,質疑中蘊涵著發(fā)散思維的萌芽,創(chuàng)新的曙光。因此,質疑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能引起觀察、探求知識的問題情境,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學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尋根究底。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疑是活躍學生思維的動力,是刺激學生主動探求、振奮創(chuàng)新的興奮點。只要學生帶著“懷疑一切”的眼光,就能夠從平凡中見新奇,于無聲中聽驚雷。
(張家港藝術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