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軍
一、讀
放聲朗讀,喚醒情感。
(多媒體展示:帶著我們的情感,帶著心靈的體驗,朗讀詩文,要讀出詩歌的內(nèi)涵,讀出游子的悲哀,讀出抑揚頓挫,讀到心中隱隱作痛,悲淚欲出,才真正讀懂馬致遠了。)
二、繪
(多媒體展示: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馬致遠的這首小令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請同學們揣摩這首小令的意境,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把你所想的繪成一幅畫。)
三、議
各組交流自己所畫的畫,學生之間互評。
四、品
(多媒展示)
1.小令中運用最多的是哪類詞?
2.小令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3.小令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4.小令中最讓你喜歡的詞有哪些?
五、比
(多媒體展示)
原詩仿作
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海南行
枯藤老樹昏鴉,沙灘貝殼腳丫,
小橋流水人家,椰樹和風早霞,
古道西風瘦馬。海鷗白帆浪花。
夕陽西下,旭日東灑,
斷腸人在天涯。暢游海角天涯。
通過原詩與仿作的對比閱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體會寓情于景的傳統(tǒng)技法。
六、擬
(多媒體展示:一切景語皆情語,馬致遠寓情于景的寫法把本來抽象的、難以表達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畫面將其刻畫得淋漓盡致,本詩堪稱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景物被賦予感情色彩后,使景物同感情融為一體的情形屢見不鮮。)
1.垂柳婀娜多姿,像為我的到來翩翩起舞;枝頭的鳥兒正在賣弄清脆的歌喉,唱著歡快的歌;水面上的漣漪好像漾開一個又一個笑窩。
2.垂柳無精打采地,懶洋洋地打著哈欠;一群鳥兒飛到柳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丟,丟,丟人!”;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紋如一張張嘲笑我的臉。
七、聯(lián)
“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鳥語花香可以令人心醉,也可以令人心碎。同學們在寫作時也同樣可以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的文筆,將我們的喜怒哀樂浸潤在景物之中。
(多媒體展示學生的成果)
生甲:那次考試我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回家的路上,平時那毒辣的太陽變得溫柔了許多,雖然還是以往的溫度,但在我眼中,它是咧開了笑臉祝賀我的;平時煩躁的知了聲也像是給我獻上的頌歌。
生乙: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獨自一人走在這空寂的荒野小路上,望著那陰森的樹林,聽著樹葉發(fā)出的令人驚悚的嘩嘩聲,我的腿也軟了很多,心跳個不停。
生丙: ……
八、結
(多媒體展示: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襯;是意,是情,相輔相成,相濟相生——“秋思之祖”當之無愧!)
一是在古代詩歌中注重朗讀品析,促使學生初步獲得語感,同時帶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是在一定的語境和文化背景下,使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
三是架設心靈的橋梁,拉近學生與古代詩歌的心理距離,同時在這種聯(lián)系學習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四是搭建擴展平臺,突破教材的狀態(tài),對教學內(nèi)容做適當?shù)难a充、擴展和延伸。
以下結合教學設計做具體闡釋:
朗讀品析法——透過朗讀品析,從語言的氣勢、韻味、節(jié)奏等,引領學生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領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通過低沉的語調,緩慢的節(jié)奏,讀出一種凄涼悲哀。
語境解讀法——通過比較性的語境創(chuàng)設,也就是仿作和原詩的對比,在一亮一暗,一喜一悲中,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聯(lián)系生活法——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反過來促進其更好地理解文本,達到“不言喜而喜不自禁,不說悲而悲痛欲絕”的神奇效果。
延展擴充法——對內(nèi)容做適當?shù)难a充擴展和延伸,讓學生在體驗、理解他人時,注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