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立
接受美學認為:作品寫出來,如果沒有讀者參與,亦即沒有讀者的解讀、欣賞、再創(chuàng)造,作品就是一種死的存在。但是縱觀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作文的讀者往往只有一個,就是教師,這就是“讀者缺失”。一位教師的評判決定著學生作文的優(yōu)劣,這顯然是不夠客觀準確的,這種評判方式難免會帶來種種弊端。初高中的語文教師已經普遍認識到這一斷層對作文教學的不利影響,紛紛出謀劃策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在中職的語文寫作課堂上,這一問題還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與普通初高中不同,中職學校要求結合學生的就業(yè)需求,更注重應用文寫作教學。例如:公文、求職信、計劃總結、會議記錄、合同等文書。這些為生活服務的文書,更需要將其放在相應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寫作,才能凸顯其社會實用功能。長期“讀者缺失”而引發(fā)的種種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弊端之一:教師批改工作量大,難以兼顧到所有的學生。簡單的終結式評價使學生失去互動提高的機會。
應用文寫作課程以學生寫作為主,一般每節(jié)課都有不同形式的練習。應用文的格式化特點突出,教師批改的重點往往落在遣詞造句方面,這樣的精批細改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中職學生的寫作基礎相對薄弱,班級人數(shù)多,教師批改工作量比較大,很難對每一篇學生習作進行充分的閱讀,然后給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只打上分數(shù),或寫上一個干巴巴的“閱”字。即使是有評語,也只能是寥寥數(shù)語,無法對作文做比較精細的批改。大部分學生看看分數(shù)了事,即便自己有不同意見,也極少主動找老師交流。
教師的角色往往是指導者,而不是一般讀者,教師給出的評判意見是終結型的,而不是互動交流型的。作者本可以根據不同讀者的反應來修正、調整自己的寫作,但讀者的缺失使學生失去了這個機會,寫作練習一般就在教師定性化的評價后終止了。
弊端之二:“讀者缺失”使學生陷入寫作的盲區(qū),缺乏方向感。
“寫作應先有讀者存在的預想”是夏丏尊先生在作文教學上的一個重要思想。應用文有特定的寫作對象和明確的行文目的,這是其最基本的一大特點。例如:上行文的主送對象是上級領導機關,行文用語應客氣委婉,以體現(xiàn)對上級的尊重。切忌以命令、告誡語氣行文,不能使用“望速批準”“希盡快批復”等結束語。平行文的發(fā)文機關和受文機關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也沒有必須配合的義務,因此行文用語一定要謙和平等。如果用語不當會引起對方反感或者得罪對方,事情反而不好辦了。這就是為不同的讀者所預設的寫作效果。如果作者寫作時心里為讀者著想,就自然會注意到不同文體、對象的不同需求,這對寫好文章有很大的幫助。能寫出與讀者的“期待視界”相一致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在初中階段,學生長期接受記敘文、議論文等幾大文體的寫作訓練,已經形成了固化的寫作思維定勢。而應用文寫作在文體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幾大文體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學生在寫作時缺少讀者意識,心里沒有讀者,那么一定會導致寫作目的不明確,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都定位不清,難于完成從普通文體到應用文體的轉型。于是我們很容易看到抒情散文式的表彰通報或是連地點時間都沒有的會議通知等蹩腳的習作。
弊端之三:忽視了應用文的社會功能與實用價值。
應用文是機關、單位、團體或個人用以處理各項工作、辦理日常事務的文體。它的實用性十分突出,各級領導機關可以通過制發(fā)文件來部署工作;同級的單位可以通過函件來溝通情況、商洽工作、處理問題;經過當事人雙方共同簽訂的協(xié)議書、合同等能起到憑證的作用等。可以說應用文就是為了社會生活服務的。由于長期缺乏讀者,缺乏正常的寫作環(huán)境,長期面對一個教師終結式的評價,學生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這樣的觀念:寫應用文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甚至為了拿個學分,而不是為了滿足生活社交的需要。忽視了應用文最終的社會實用價值,學生寫作如同演員在沒有觀眾的劇場里演出,缺乏創(chuàng)作的內驅力。寫作在學生的心目中就等同于單調乏味的語言訓練,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
我們常說學生對應用文沒興趣,寫起來也不倫不類。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們有沒有思考過這與長期缺少讀者,學生的“讀者意識”淡薄有關呢?應用文教學中如何填補“讀者缺失”這個斷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善做讀者,培養(yǎng)讀者意識
要寫好作文,離不開閱讀。讀別人的習作就是一次很好的讀者體驗,也是培養(yǎng)讀者意識的必需。因為小到遣詞造句的失當,大至構思立意的不足,往往與缺乏讀者意識,不了解讀者需要有關。應用文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報紙、公告欄等地方就是我們做讀者的最好地方,哪怕每天我們在學校的公告欄前駐足幾分鐘就可以有不少收獲。每個學期筆者都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一些應用文例文,在課前抽出8分鐘左右的時間讓他們上講臺來評析這篇文章,對于能積極查找文章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
二、多采用師生集體批改作文的方式講評習作
作文互改法是擴大讀者群體和增加交流溝通機會的好方法之一。筆者這里談到的師生集體批改作文的方法有所不同。一是重視了教師的參與指導,二是注重教師和學生討論修改工作的同步進行,而不是學生先改老師后評。
應用文寫作從格式到語言都有嚴謹?shù)囊螅谥新殞W生作文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實際情況考慮,用學生互改法效果不佳。操作起來會增加課堂的管理難度,并因為缺乏明確的指導而事倍功半。師生集體批改法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些比較短小的寫作訓練,安排學生到黑板上完成,教師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集體批改,有爭議的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解決。
比如在完成民航總局2007年發(fā)布的《關于限制攜帶液態(tài)物品乘坐民航飛機的公告》的相關練習時,原文中有這樣的一條“有嬰兒隨行的旅客攜帶的液態(tài)乳制品……”其中“隨行”一詞的選用讓學生們大費腦筋,之前他們使用的“攜帶”“懷抱”等詞不很恰當,“隨行”一詞是通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集體討論才最后得出的,同時教師也肯定了能把原意表達清楚的其他表達方法。這次練習讓學生領會到準確用詞在公文中的重要性,大家印象格外深刻。
三、在創(chuàng)設的虛擬環(huán)境下進行寫作練習
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設計一些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模擬相關的文書寫作。歷年來,千篇一律的求職書讓用人單位很是頭疼,不但篇幅冗長,而且寫不出就職者的優(yōu)勢特長,很多學生只會羅列自己學過的課程和獲得的職業(yè)證書。教師在布置這個作業(yè)前,可以設定報關員、跟單員、會計、秘書等多個與中職學校就業(yè)實際相符合的工種,再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設身處地為用人單位考慮:如果你是這個公司的老板,你希望在這個崗位上招聘到具有怎樣才能的人?在這個提示下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職業(yè),并寫出有針對性的就職書。相信在這種情景下寫出的求職書遠比泛泛而談更有競爭力。
如果學校的條件允許,還應該建設一些實訓基地,讓學生輪流上崗,體驗工作。筆者所在學校設立了一個模擬公司,文秘專業(yè)的學生可以輪流嘗試秘書的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秘書”可能要接觸到報告、計劃、請柬、會議記錄等多種文書,比如學生需根據上級的指示擬定工作的指示性通知等。進入角色的學生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自己寫作針對的讀者(也就是收文對象)能否接受理解自己撰寫的這份公文,他們的認可程度、執(zhí)行情況怎么樣。如果文書的傳達出了問題,那么公司接下來的運作就會受到影響。這樣必然會使學生們積極構思、謹慎下筆,認真努力寫好文章。
四、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活動,在真實生活中體驗與讀者的互動
在豐富多樣的社會生活中體驗應用文的實用性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教師可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啟發(fā)學生去使用書寫應用文。同學間借錢請先寫好借條;為參加家庭聚會的親戚朋友送上請柬;做學生干部的同學要學會寫好海報、通知;想利用暑假時間結伴自助游的同學,不妨先集思廣益寫一份旅游計劃,設計好旅游路線圖;創(chuàng)業(yè)前,觀察自己經常逛的兩家超市,比較他們的商品、銷售策略等,寫一份調查報告等。只要我們有心,隨時都可以從生活的點滴中獲得學習應用文的樂趣。只有學以致用,讓應用文回歸生活,才能真正填補“讀者缺失”。
想要填補“讀者缺失”的斷層,克服寫作中的難題,除了以上所述的幾種方法外,教師們也要更新觀念,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為他們設定讀者的同時,自己也要學會做一名合格的讀者,以平等寬容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的習作,不僅關心作品的成敗,更學會欣賞他們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多一些肯定鼓勵,讓學生在這權威“讀者”的身上獲得更多的寫作動力。
參考文獻:
[1]朱國娟.讀者意識——教師批閱學生作文的心理轉型[J].語文教學之友,2008,(4).
[2]朱希祥.從兩篇文章看中國大中小學應用寫作的忽視與缺席[J].應用寫作,2008,(1).
[3]汪昌友.關于學生習作“讀者缺失”的調查及矯正嘗試[J].語文學習,2008,(6).
[4]艾美華.應用文寫作應關注寫作受體的心理需求[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3).
(黃立 廣州 廣東省對外貿易職業(yè)技術學?;A教研室 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