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生
教課文,怎樣設計教學主線?這是當前許多年輕教師覺得困惑的一個問題。本文想就這個問題說一些看法。
教學主線設計是語文教學觀的反映
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學觀,就會設計什么樣的教學主線。有的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把一篇篇課文的內容弄懂、背熟就行了,于是便以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教學主線。這樣,教《富饒的西沙群島》這類與地理知識相關的課文,就教成了地理課;教育《我是什么》這類與自然常識相關的課文,就教成了科常課;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類與物理知識相關的課文,就教成了物理課。這樣設計教學主線,丟掉了語文教學的主心骨,專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種“不務正業(yè)”的表現(xiàn),顯然是不足取的。還有的教師認為,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教育,語文教材的課文大都情感豐富,因此主張以情感體驗作為教學主線。這樣,教《地震中的父與子》《橋》等課文,便把體驗人物的情感和品德作為教學重點和主線,課始、課中、課尾不斷補充煽情的課外資料,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則處于陪襯的位置。這樣設計教學主線,得“意”不得“言”,或日重得“意”輕得“言”,語文課類似思品課,同樣是不妥當?shù)摹?/p>
語文教學,是以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己任、獨任的課程。讓學生會識字寫字、會讀書、會作文、會說話,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是教學一篇課文的核心價值所在。抓住了這個根本和核心,語文教學才能回歸本色。才談得上成敗得失。才談得上提高效率,才談得上滲透人文教育;離開了這個根本和核心,語文教學就會變質變味,一切細節(jié)研究都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設計教學主線,一定要牢牢把握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這個根本和核心(具體論述,請參見“漫談之一”)。
設計教學主線的一般策略
那么,教課文,怎樣圍繞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這個根本和核心來設計教學主線呢?下面提供若干策略供老師們參考。
一、要圍繞重點目標設計教學主線
教任何一篇課文,首先要通過反復鉆研揣摩,從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角度人手,找準重點目標。找準重點目標,有四條思路:一是課標的年段目標,二是教材的編輯意圖,三是課文自身的特點,四是學生的實際。要從以上四個方面作綜合思考,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一課時以確定一個重點目標為宜,兼顧一般目標。準確地確定重點目標,是教好一篇課文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論述,請參見“漫談之二”)。
確定重點目標之后,就要圍繞重點目標設計教學主線。主線與重點應保持一致,不可脫節(jié)。所謂教學主線,也可以理解為教學的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一般說來,一課時的教學會有3——5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盡可能圍繞同一個重點目標運行。這樣設計,教學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不少教師教課文,常常就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出若干問題來構思教學主線。教育《我是什么》(二年級)一課的一二段(一般安排為一課時),教師常常會提出以下一些問題:我開始變成了什么(“汽”)?接著又變成了什么(“云”)?后來又變成了什么(“雨”)?再后又變成了什么(“雹子”)?最后變成了什么(“雪”)?由這樣五問構成一條教學主線,時而問答,時而朗讀,時而看課件,時而聯(lián)系一兩個詞語。一堂課下來,學生除了對水的變化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余可能什么印象都沒有。究其原因,是一味從內容理解上設計教學主線,而沒有從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角度設計教學主線。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把“抓重點詞語學習課文”作為教學主線,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了。圍繞這條教學主線,可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一)默讀課文一、二段,“圈”出課文中的“變”字(文中除總起句之外,還有四個“變”字,每個“變”字表明了水的一種變化),要舍得給時間讓學生去“圈”,這個“圈”的過程,就是用心讀書的過程,就是找文章線索的過程。在“圈”中,同桌可以交流,互相印證。(二)用橫線“劃”出水變成了什么的詞語(“汽”“云”“雨”“雹子”“雪”)。學生開始不一定劃得準確,這正是需要教師指點的地方(其時,只要找準打引號的幾個詞語即可,也不難)。這個“劃”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用心讀書的過程。(三)把劃出的詞語“連”起來,畫一張水的變化圖(允許多種形式)。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四)反復朗誦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可放在開頭)。這樣圍繞抓重點詞語設計教學主線??梢砸慌e數(shù)得:一是初步學習怎樣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自己讀懂文章內容。這雖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會的,然而歷練多了,就會自己讀書了,這是最重要的收獲。二是初步學習理清文章的線索。讀文章學會抓線索,以后寫文章也會想到應先理清線索,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三是學習的主動性強,學生在用心讀書、思考、探究,比起一味的問答效果要好得多。四是明白了水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過程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比起老師問出來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這樣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收獲又是多元的,何樂而不為?這樣教,在起始階段比一問一答,學習的難度可能大一些,但效果遠非簡單的一問一答可比。
二、要形成科學有序的訓練過程
教學主線的設計,要做到科學有序。所謂科學有序,是指教學主線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語文教學固有的特點,同時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作長期探索。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供老師們思考。
舉一反三。舉一反三是設計教學主線的常用思路。不少課文如《小蝌蚪找媽媽》《從現(xiàn)在開始》,都有反復的特點。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學一段,歸納學法,然后學生自主學習其他各段。又如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教師可示范教一兩個詞句,歸納學法,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其他詞句自覺自悟。
舉三歸一。舉三歸一,是一種歸納式的教學方法。鞏固舊知可用舉一反三,學習新知識可用舉三歸一。舉三,即舉若干同類實例,然后小結歸一。如教《草船借箭》,把教學重點目標定為“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課時),那就可以這樣設計教學主線:先研究諸葛亮的特點——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再研究周瑜的特點——妒忌小氣;再研究魯肅、曹操的特點——前者忠厚,后者多疑;最后歸一——寫人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逐步升級。逐步升級,是一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設計思路。如教低年級的某些課文,可考慮安排一課時專門進行朗讀訓練,分層次提出朗讀要求:第一步做到“正確”,第二步做到“流利”,第三步做到“有感情”。再如中年級的默讀發(fā)問,也可以逐步升級設計教學主線:第一步,就課題提出疑問;第二步,就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疑問;第三步,就全文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質疑、解疑來設計教學主線,并逐步提升質疑的要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問能力。
以新聯(lián)舊。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學的課文逐步增加,具有相同特點的課文多
了起來。教新課文時,可以聯(lián)系已學同類課文,溫故知新,從而讓學生加深對文章某些共同特點的認識。如教人教版五年級《橋》一課,課后有理解懸念的思考題。學習該文時,即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往學過的課文,如聯(lián)系《草船借箭》《魯本的秘密》等都有懸念設置的課文。這樣新舊聯(lián)系,學生對懸念的把握就能升華。小學教材中的幾百篇課文,這樣的新舊聯(lián)系點非常多。新舊連接,可以溫故知新,逐步感悟“類”的概念,形成知識結構。
讀中學寫。設計教學主線時,要盡可能把“寫”作為主線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安排進去。不要以為教課文的最佳方法只有讀、問、議,其實邊讀邊動筆也許更有效??煽紤]壓縮問和議,強化讀和寫,盡可能做到每課都能動筆寫一寫。寫,要圍繞所定重點目標進行。
教學主線的設計,還有多種思路。同時,以上幾種思路,也可以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三、要參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
以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核心設計教學主線,并不排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不但不排斥,而且要把這種引導當作分內之事。語文能力,不單單指語言文字,也包括識見、體察、思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涵。離開了人文內涵,語言文字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培養(yǎng)語文能力“天然地蘊含著人文性”。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力求有機、有度、有效。有機,指有機地滲透在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過程中,不要離開培養(yǎng)語文能力單純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有度,指適可而止,不要把情感教育無限擴大,而把培養(yǎng)語文能力當作陪襯;有效,指講求實效,不圖表面熱鬧。
因文而異設計教學主線
以上所說教學主線的設計策略,是就各類課文的共性而言。設計教學主線還要因文而異。因文而異的一個要點,是因文體而異。寫人、寫景、抒情、說明等不同文體的課文,就會有不同的設計思路。
一、寫人課文教學主線的設計
教寫人的課文,設計教學主線時,除了要注意共性外,還要凸顯人物描寫的特點。如人教版六年級《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主人公雖然是一頭大象,但作者已賦予這頭大象許多人的特點,因此可以看做一篇寫人的課文。這篇課文較長,又有一定難度,可考慮花三課時來教。
首先要根據(jù)高年級閱讀教學目標、教材編輯意圖和課文特點,確定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三個重點目標:1.培養(yǎng)速讀能力;2.培養(yǎng)品細節(jié)、悟感情的能力;3.讀寫結合,培養(yǎng)用細節(jié)表達感情的能力。在確定主要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即可設計三個課時的教學主線:
第一課時,圍繞培養(yǎng)速讀能力設計教學主線。速讀能力,不是簡單地快速讀一兩遍就能形成的,而要設計成一個有序的訓練過程,進行擴大視幅、快速捕捉信息的訓練。如:(一)速讀基本訓練(用卡片進行擴大視幅的訓練),歸納方法;(二)速讀嘗試(學課文1-4自然段),初步運用方法;(三)速讀全文(限時,讀后測試、反饋),總結提升。
第二課時,圍繞“品細節(jié)、悟感情”設計教學主線,側重理解、品位有關嘎羧神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領悟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達的感情。教學時,可先抓住一兩個典型句子讓學生品讀,歸納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找重點句子去品讀,從而形成一條舉一反三的教學思路。這樣教,學生在品細節(jié)方面會有顯著收獲,在情感體驗方面也會有所感悟,既得“言”。又得“情”,一舉兩得,“言”、“情”交融。
第三課時,圍繞用細節(jié)表達感情設計教學主線。教師可設計一個新的情境,讓學生寫一段用細節(jié)表達感情的文章,寫后交流評價。這個寫的過程。既是讀寫結合,又是“言”、“情”結合。
這樣設計教學主線,每課時都有一個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重點目標,并且形成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又能有機參透其中,既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寫景文教學主線的設計
教寫景的課文,要注意抓景物特點。如五年級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課時可以把朗讀、抓主要內容作為教學重點,并形成教學主線;第二課時可以把“寫出特點”作為教學主線:先學寫小艇外形的一段,歸納寫法(仔細觀察、抓住特點)一放手寫其他各段,感悟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寫駕駛技術、坐小艇出門、看戲后坐小艇回家一聯(lián)系曾經(jīng)學過的寫景文,了解寫景文的共同特點。
三、抒情性課文教學主線的設計
教抒情性課文,要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悟情,重在一個“悟”字。
如教五年級《草原》一課,第一課時可以把抓主要內容作為教學重點設計教學主線,第二課時可以把品優(yōu)美句子悟情作為教學重點設計教學主線:重點品一段話中的優(yōu)美句子(如體會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對偶句等句子對表達情感的作用)一放手品其他各段的句子一練筆(結合語境寫幾個類似的優(yōu)美句子)。
四、說明性課文教學主線的設計
教高年級說明性課文,設計教學主線時,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學習說明方法。
如教五年級《新型玻璃》一文,可用兩課時。第一課時,以抓住要點為主要目標設計教學主線:閱讀全文,概括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一重點學一種新型玻璃,抓住特點和作用(歸納方法)一放手讓學生自學其他各段。第二課時,以學習說明方法為重點目標設計教學主線:教師提示若干種說明方法一學生在課文中找相關句段理解、探討一寫一段話,能運用一兩種說明方法。這樣教,有利于提高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能力。
設計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主線,都會有多種思路。以上所說具體課文教學主線的設計,只是一種例舉,并非固定模式。這些課文教學主線的設計,其共同特點是緊緊抓住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這個主心骨,因而能凸顯語文本色,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