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一般是指在課堂的單位時間里對其內容及形式的調控把握。調控把握好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心理疲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應如何調整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呢?
一、調整對教學內容的控制
教材是實施教學的憑借,它一般是指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教師需要通過講授課文的內容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一堂課中所要講授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分主次難易,平輔直敘,自然體現(xiàn)不出節(jié)奏感,還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新的課程標準已全面實施,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從整體教學計劃、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重新調控教學內容。
怎樣調控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駕馭和處理教材時,突出教學的重點,抓住教學的難點,做到詳細得當,精細協(xié)調。教學中,對重點難點要“濃墨重彩”,重錘敲擊,節(jié)奏宜緩,如:在教《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文時,我就重點抓住課文中介紹的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反復讓學生朗誦,對于學生難理解的“鎧甲”“豌豆”還輔以實物,讓學生通過看鎧甲,摸鎧甲從而知鎧甲,在學生初步理解了課文后,再以填空式出現(xiàn):——媽媽準備了,它靠——傳播種,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植物種子傳播的方法,這樣,學生始終能夠全員參與,使學生感情律動融入課文,體會到課文的美妙。對次要部分則要“輕描淡寫”,微風拂過,節(jié)奏宜快。這樣,教學節(jié)奏就產生一種高低起伏,張馳有度的節(jié)奏美,學生的思維也具有節(jié)奏感,不斷產生興奮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調整對教學語言的控制
1.教師講課的語言。講課時,教師首先須字字清晰,學生才能聲聲入耳。其次,教師的語調要抑揚頓挫,輕重相合,語速要快慢適宜,疾緩相間。另外,還要準確把握課文的感情,傳達出作者感情發(fā)展波瀾的內在律動,重難點處反復強調,快樂時歡暢淋漓,抒情時真切感人,悲傷時沉郁頓挫,必要時可戛然而止,制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等。如在教學《我家住在大海邊》時,我就注意了指導朗讀時的高低起伏,輕重快慢的變化,邊讀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美好愿望,讀出舒服、清涼的感覺。讀到最后一句“船上有位老爺爺,他的故事講不完?!蔽揖透菐е环N無比快樂的語氣范讀。這種語調高低的交迭伴隨著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種節(jié)奏美,這種節(jié)奏感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強烈的感情共鳴,使他們得到一種藝術美的享受。
2.教師評價的語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因此,教師要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樣,把評價過程當作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自我調控的過程,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例如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我是這樣指導學生朗讀的:
師:看著大家專注的神情,老師就知道大家讀書是非常用心的。那么,你們來說說自己剛才是怎樣讀的。
生:我認為我讀得入了迷,因為有的地方。我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做起動作來。
師:能入情地朗讀,再配上適當?shù)膭幼?,這是感情自然抒發(fā)的表現(xiàn),說明你讀懂了、動情了。
生:我認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這句話寫得最美,我聲情并茂地讀,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你們評得真好!理解得真透徹!
在整個朗讀評價中,我始終讓學生自己當評委,自我評價、自我完善,再通過我適時點撥,讓學生把對文本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獨特體驗,呈現(xiàn)的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三、調整對教學過程的控制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課堂應是一個豐富多彩,開放型的,永遠吸引學生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時,不能一味地沿著教學思路的深淺來講授灌輸,而應做到張馳有序,不斷轉換教學活動,變換形式。我根據(jù)《課標》中提出的“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這一理念,在教學《池塘邊的叫聲》時,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運用評價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朗讀的熱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利用圖畫導人新課,然后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接著進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在認識生字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加深對角色的理解,我采用了表演課本劇的方式。課本劇表演完之后,由老師和同學進行“星級”評價活動。表演好的同學就獎勵九顆星星,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學生的表演欲,使學生以極高的熱情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講到大青蛙每天傍晚都給小魚講岸上的故事,我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了課外知識地延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教師的點撥與學生的讀議,知識的教學與智能的培養(yǎng),學生眼耳的投入與手口的并用等變換交替都要靈活而不紊亂,才能使語文課堂產生變化多端、儀態(tài)萬千的節(jié)奏美。
(責編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