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娟
摘要: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英語課堂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情景交際"在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從"利用實物進行詞匯教學";"利用課堂實景進行句型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虛擬情景進行對話教學";"英語口語日?;?四個方面進行實踐。情景交際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景氛圍中勇于開口。
關鍵詞:實物 課堂實景 創(chuàng)設情景 口語交際
近年來,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生和家長都對英語產(chǎn)生的較為濃厚的興趣。但是,這種現(xiàn)象只是一種表面的繁榮,其實,我們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英語只是出現(xiàn)在英語課堂上,只是出現(xiàn)在考場上。而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使用英語。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并不是真正地為了掌握一門語言。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在平常地英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身處真實的環(huán)境中張口去說英語,努力為學生營造說英語的氛圍。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實踐的。 一、利用實物進行詞匯教學。
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石,對詞匯的掌握要達到通過四會“聽、說、讀、寫,”來完成的,而這四項中有兩項都是須“開口”。可以說,怎樣使學生“勇于開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在反復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有實物展示的一節(jié)課,課堂氣氛既活躍,效率又高。比如學人體部位的名稱時,我把從鄰居家借了一個約一米高的布娃娃,布娃娃能“坐”,會“站”,眼睛還會活靈活現(xiàn)的動。當我把“她”放在講臺上時,一下子吸引了全班的眼球:“哇噻,好漂亮的洋娃娃”我們很順利地把“眼睛”與“eye”,耳朵與“ear”,頭與“head”等名稱對上號,我感覺學生已掌握了這些單詞,又很自然地聯(lián)系到學生自身。他們也很有興致地指著自己的頭說“head”;揮著手說“hand”;跺跺腳說“foot”。.我從這節(jié)課也嘗到了甜頭,在后來的詞匯中,只要能把實物帶到課堂的,我都盡量做到,如鐘表、雨傘等物品。更有趣的是學習水果名稱時,我也帶了香蕉(banana)、蘋果(apple)、橘子(orange)、進了課堂,上課積極發(fā)言的,還得了實物獎品:“an apple”,“an orange”,“a banana”。課后學生們說老師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利用課堂實景進行句型教學。
句型教學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句型的不斷反復訓練和操練,使學生牢固掌握語音、詞匯、句子,并能在日常交際中運用口語。
機械性操練雖然是句型教學的第一步,但是句型如果脫離了生活實際,那么學生學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沒有聯(lián)系的句子。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英語會枯燥無味。所以,我在教學句型的時候,盡量想辦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利用課堂情景,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從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在教學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的句型時,我從自己開始:Im from Pingdingshan.接著讓學生先用漢語說出自己的籍貫,然后把“Pingdingshan.”換成“Xinyang 、Luoyang …… ”學生逐個介紹自己的籍貫,自然而然地理解并領會了其涵義,并可以馬上學著老師的樣子,用“Im from…”“Liu Chao jie is from…”的句型來介紹自己和同桌,這樣,我就不必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漢語講解了。又比如:在教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和What's that in English ?句型時,我先指著手中的物體自問自答:“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或Its an ….”,然后再指著遠處墻上的圖畫自問自答: “What's that in English ? It's a picture.” 接著教師又指著課桌上的物體說this,指著后墻上的《作文園地》說that,通過反復對比,使學生理解this和 that的區(qū)別。再比如:在教學There be句型時,我從教室的實際情景出發(fā),說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理解there be句型的漢語意思。例如我講了: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our class .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in it. Look! This is the teachers' desk. What's on the desk ? There'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 a tape on it ,too.我一邊講一邊把東西添上去,構成情景,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單數(shù)名詞時用There is a (an)…;復數(shù)名詞時用There are …來表達。在鞏固和運用句型時,我讓學生自己來創(chuàng)設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用There be的句型來加以描述,把學習和運用句型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創(chuàng)設情景、虛擬情景進行對話教學。
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連貫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沒有意義。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來呈現(xiàn)對話內(nèi)容,既真實又生動,對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問候語(Greetings)時,我在課前用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Thank you.等問候語與學生互相打招呼,進行日常對話。又比如在教學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us/on foot/by bike…. 的對話時,我讓一個學生到講臺前面對大家,他做出騎自行車、步行、坐公交車等的動作,然后讓下面的同學用所學的by bike/by bus來猜臺前的同學是怎樣去上學。像這樣,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搬進課堂,讓學生在實際交往中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學生們很感興趣的。 英語教學中,我注意在情景中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也得到加強。例如,在學生回答“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ty?”的情景時,我引導學生不要局限于“Yes, I do.” “No, I dont.”的答案,要求學生打開思路,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時,附加不同的句子,這樣才會得到有生活情景的回答:
Yes, I do. I want a red one.
Yes, I do. I have a new bike.
No, I dont. I often walk to school.
No, I dont. I dont like fish at all.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對話是很難利用教室實景來創(chuàng)設情景的。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善于在教室里虛擬情景,這些虛擬情景有些是生活中生活片斷,有些是想象的情景。
例如在學習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時,我讓班上的一位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扮演一個老外來我校參觀,他現(xiàn)在剛下火車,“他該怎樣來?”與這個話題有關的句型詞組一一出現(xiàn):“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No.18 middle school?”“Go along Xinhua Street,”“take No.8 bus,”“Im new here,”“Thank you all the same”等,調(diào)換一下角色,有參觀者、有導游,學生在問答中掌握了“問路,指路”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