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難以理解的疑難問題,這些教學難點往往潛伏在教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到一章一節(jié),小至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對此,教師不能隨便逃避和應付,必須認真對待。對這些教學難點處理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所以,如何正確認定和順利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一、 教學難點的認定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的認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 內容抽象
教材對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的表述較為抽象籠統(tǒng),所例舉的事例或數(shù)據(jù)沒有進一步加以闡述和分析說明,學生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準備和生活情感上的體驗,教與學都有一定困難,這就構成了教學難點。例如初中七年級的教材中的《未成年人的權利》、《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等,教材都沒有從概念上進行解釋,僅僅是簡單地敘述內容,學生難以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這一內容,教師必須對此作必要的補充完善。
2. 理論深奧
教材中有些內容涉及的知識較深、較多,有一定的理論難度,教材僅做要點式敘述,點到為止,沒有具體展開論述和說明。限于中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教師不易把握和講清,學生也難以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接受,這樣的問題就是典型的教學難點。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涉及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的權利、未成年人教育的規(guī)律和方法、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等,但沒有具體展開講述,而且內容上有一定的理論難度,要讓學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相當?shù)碾y度。
3. 概念易混
教材中有些概念和問題,學生理解起來一知半解,往往易與文字相近的知識和問題混淆起來,從而產(chǎn)生錯覺或形成模糊認識,常常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例如宗教信仰自由與封建思想、公有制與國有制、公民與人民、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友誼與江湖義氣等,學生常常將它們混為一談,不但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4. 觀點排斥
教材中有些問題理論上講起來可能并不難,但要學生在思想上接受這種觀點和理論,或在行動上去實踐課文中提出的行為要求,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中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具有一定的抵觸或懶惰性。
事實上,只要具備以上其中的一個特征就構成了教學難點。而且,同樣的教學難點,其教學難度也有輕重之分,有的教學難度大一些,有的教學難度小一些。同時,同樣的問題,對不同的中學生來說,其教學難度也是有差異的。如對實驗班的學生或對城市的中學生來說,可能不成問題;而對于普通班的學生,或對于農(nóng)村的中學生來說,學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應該認真分析和鉆研教材,了解分析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想實際,正確認定和確立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用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縮短教材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變抽象思維為感性認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從生活中感悟教材,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使他們積極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識內涵。
二、 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已有很大的發(fā)展,但是,他們思考、認識、理解和解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維,且知識視野和認識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設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變被動為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理解、掌握和接受這些知識。
1. 比較鑒別法
俗話說得好,“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平時容易混淆或搞錯的概念和問題放在一起,認真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相互間的區(qū)別和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正確地將兩者區(qū)分開來。例如,對初中七年級的教材中“他律與自律”這兩個概念,就可以利用下面的表格進行比較:
2. 形象比喻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shù)乩靡恍┍扔?,既化解教學難點,又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都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講得口干舌燥,可學生聽起來仍像霧里看花一樣,模模糊糊,一片混沌??扇绻處熌芫痛舜蛞粋€恰當?shù)谋扔鱽碚f明,學生就可能豁然開朗,心領神會,恍然大悟,使問題迎刃而解,不但省力而且有效,做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3. 分解綜合法
對那些概念中套概念、問題中含問題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運用分解綜合法將其突破。具體做法是:先將教學難點按內容要求劃分幾個層次,然后逐層進行剖析,搞清每一層次的含義,最后再綜合起來講解。例如,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課關于承擔責任的內容是一個教學難點,內容較為抽象,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選擇一些名人典型材料加以例證,但由于遠離學生生活與實際,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沒有親身體驗,也就很難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思想問題。因此,筆者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運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感受,激發(fā)學生情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 成語典故法
成語典故經(jīng)過千錘百煉,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教育性。如果能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用一些恰當?shù)某烧Z典故,對化解教材中的疑難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
當然,處理疑難問題的方法很多,除了上面列舉的幾種方法以外,還可用討論法、參觀訪問法、實物演示法、電腦模擬法等多種方法??傊?,疑難問題多種多樣,化解疑難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認真探索和研究,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效率。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