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治
〔關鍵詞〕 聽評課;關注點;課堂表現;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 G423.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4(A)—0023—01
傳統(tǒng)的聽評課制度多帶有甄別和獎懲的功能,聽評課的結果多與評先表優(yōu)、晉級等聯系起來。因此,參與聽評課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唇處煹膶дZ設計、講授、提問、教學流程、教學基本功和課堂組織能力……學生的表現則常常被忽視。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轉變了,聽評課時關注的重點也要轉變。那么,聽評課時,究竟要關注哪些方面呢?
一、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因此,在聽評課時應從重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師生互動和學生的學情,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幾種狀態(tài)作為評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聽評課時應重點關注學生的以下幾種狀態(tài)。
1. 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觀察教師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之中,并能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學習情緒,學生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
2. 關注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新課改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課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辦代替,不能再唱獨角戲了,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參與提供時間和空間。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稍诼犝n中我們發(fā)現,有些課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設計的教學活動有溫度、無深度,學生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多數學生人云亦云,缺少獨到的見解,課堂缺少精彩的生成。實踐證明,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觀點和想法。
3. 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因此,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能否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是否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能夠暢所欲言,遇到困難能否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二、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
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主要是看教師在課堂上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愛學、會學、善學。教學組織策略很多,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聽課者在聽評課時需要重點關注教師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具有發(fā)展性和激勵性。
1. 自主性教學策略。關注自主性教學策略主要看: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是否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內容,教師是否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做;在課堂上教師能否解放學生的耳、腦、口、手。
2. 探究性策略。新課改提出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提倡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使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3. 激勵性教學策略。關注激勵性教學策略主要看:教師能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tài)度及時給予有價值的評價;教師是否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激勵、診斷和反思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是否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是否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