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語用學角度,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理論及Verschueren的語境理論,通過大量的例子,探討了交際主體對語境的認知不是一個籠統(tǒng)的整體,而是有層次的,主體的不同認知層面對話語的理解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強調(diào)了交際主體在交際過程中能夠利用其對語境的認知來操縱和控制語境。
關(guān)鍵詞: 言語交際 語境認知 交際主體
1.引言
自從Malinowski在1930年提出語境這一概念以來,話語的生成與理解受制于話語環(huán)境成了語言學界研究的熱點論題之一。Levinson(1983)在《語用學》中對語境研究的范圍不僅涉及語境的客觀因素,而且涉及像交際主體的知識結(jié)構(gòu)、信仰等主觀因素。Sperber Wilson(1986)在《關(guān)聯(lián):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認知環(huán)境”這一概念,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把語境定義為一個心理建構(gòu)體,把客觀世界中種種制約話語的因素定格在人的認知這個前提之下,讓交際主體的主觀認知統(tǒng)攬全局。這種觀點更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因而更具概括力和解釋力(周紅民,2002)。Verschueren(1999)的語境論比較客觀和全面,克服了傳統(tǒng)語境研究的不足,在語境研究中強調(diào)了交際者在言語交際中的能動作用。
本文收集了“Death of A Salesman”《銷售員之死》(Arthur Miller,1949)里的若干對話,旨在證明交際主體對語境的認知不是一個籠統(tǒng)的整體,主體的不同認知層面對話語的理解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交際主體在交際過程中能夠利用其對語境的認知來操縱和控制語境。
2.語境認知與交際主體的關(guān)系
語境是一種心理建構(gòu)體,是聽話者對世界的假設(shè)。這種假設(shè)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它們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大腦中,構(gòu)成一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Sperber Wilson,1986)。認知環(huán)境可能是交際雙方的共享知識,也可能是各自建構(gòu)的不同認知語境,由此反映出語境的動態(tài)性和差異性??陀^語境因素只有通過認知的過濾才能對話語的生成和理解產(chǎn)生作用,語境和認知的關(guān)系是客體作用于主體,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辯證關(guān)系。
在言語交際中,交際雙方(說話者和聽話者)都是交際主體。語境是交際主體的心理建構(gòu)體;對語境的認知也是交際主體對語言環(huán)境的認知。
3.交際主體存在不同層面的語境認知并影響交際效果
語境并非在交際之前所給定,而是交際雙方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語境會隨著交際過程的發(fā)展而不斷地發(fā)展和變更。這樣一來,交際主體的認知環(huán)境也在不斷地建構(gòu)和變更(Verschueren,1999)。筆者認為,交際主體總是從對即時語境的認知開始來理解話語的。當對即時語境的認知不足以幫助主體充分理解話語時,主體的思維就會深入到對普遍知識的認知層,然后深入到對社會知識的認知層,或者是主體不需要經(jīng)過普遍知識認知層就直接從即時語境認知層深入到社會文化認知層面。為了便于理解,可以用以下的簡單圖式表示:
即時語境認知——普遍知識認知——社會文化知識認知
3.1交際主體理解話語的難度隨著所需認知層面的升級而增加,而理解的程度隨之降低。交際雙方的談話在同一認知層面,在認知語境上達到共識,交際方能順利進行。
例1:(花花公子Happy Loman在餐館里注意到了鄰桌一單身漂亮女孩,指使服務(wù)生Stanley去試探。)
Stanley:Would you like a menu,am’am?
Girl:I’m expecting someone.But I’d like a...
女孩還沒有點菜,服務(wù)生問女孩需不需要菜單,女孩聽到服務(wù)生的話,在即時語境認知層面就能夠理解他的意思,知道是叫自己點菜。然而,她沒有直接回答。服務(wù)生雖然沒有聽得女孩直接說“Yes”或“No”,但依然能領(lǐng)會并接受女孩的回答。這是因為一般人都知道既然在等人,就不會馬上點菜,要等人來齊后才會點。雙方都處在同一認知層面,即使沒有正面回答,簡潔的對話也可以使雙方領(lǐng)會彼此的意思。
3.2如果在交際中涉及比較專業(yè)或高深的知識,交際雙方要能達到共識,交際才能順利進行。交際一方談?wù)摿硪环揭粺o所知的東西時,就無異于“對牛彈琴”了。筆者認為社會文化認知層面比普遍知識認知層面要高,主要是因為社會文化知識的認知需要交際主體付出更大的努力。例如,網(wǎng)絡(luò)語言:灌水、QQ、3166、886等,不懂網(wǎng)絡(luò)語言的人聽了往往會弄得一頭霧水;而我們說到“上學”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聯(lián)想到:上學—讀書—考試—教育。社會文化認知的差異有時會使交際者陷入尷尬的境地。以下是某電視劇中一個場景:
例2:(一婦女熱情地與客人拉家常。)
女:你父母都還好吧?
客:(遲疑)都去天堂了。
女:(熱情地)真是好福氣呀!我和我家老頭子也琢磨著去玩一下,可說了好幾回都還是沒去了,脫不開身??!
客:(愕然)……
這位婦女不知道別人說“去天堂了”是指某人去世了,還以為客人說父母都去蘇杭一帶游玩去了,就羨慕起別人的好福氣來了,弄得客人哭笑不得。
4.交際主體對語境的反作用
在言語交際中對語境的建構(gòu)和操縱很大一部分都取決于交際主體的自身因素。交際主體在其喜好、習慣、性格、情感、意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在實際的言語表達中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交際主體可以順著話題談下去,也可以把話題轉(zhuǎn)向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在順著話題交談時,交際主體一般可以采用直說表達方式和隱含表達方式。
4.1說話者采用直說表達方式時,使人容易理解其話語意義,但這種直接有時使說話人顯得咄咄逼人,而使聽話者產(chǎn)生尷尬、緊張和不高興等負面情緒,甚至造成正面沖突。
例3:(推銷員Willy Loman與其鄰居Charley談話,Willy一向看不起Charley,認為他沒骨氣。)
Willy:What’re you doing up?
Charley:(sitting down at the kitchen table opposite Willy) Couldn’t sleep good.I had a heartburn.
Willy:Well,you don’t know how to eat.
Charley:I eat with my mouth.
Willy:No,you’re ignorant.You gotta know about vitamins and things like that.
Charley:Come on,let’s shoot.Tire you out a littler.
由于Willy本來就是一個驕傲自負的人,又輕視Charley,所以和他說話總是毫不顧及對方的感受。他不僅直接說出Charley不懂飲食,還說Charley無知愚蠢,顯示了自己的狹隘和盲目自負;幸好Charley有寬容的氣量,對于Willy的嘲諷,只幽默地說“我用嘴吃飯”;并馬上轉(zhuǎn)移了Willy的注意力,避免了正面沖突。
4.2說話人也可以采用隱含的表達方式,有意把話講得含糊晦澀,不明立場,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讓聽話人通過思辨、推理來確定話語意義,使說話者顯得語氣溫和、委婉、不強人所難和咄咄逼人。
例4:(推銷員Willy Loman的老板Howard想要解雇Willy)
Howard:Willy,you can’t go to Boston for us.
Willy:Why can’t I go?
Howard:I don’t want you to represent us.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 for a long time now.
Willy:Howard,are you firing me?
Howard:I think you need a good long rest,Willy.
Willy:Howard...
Howard不直接告訴Willy要解雇他,而只是說Willy不能再做公司在Boston的代表了。他不讓Willy留在總部,又不要他去Boston,Willy一聽就明白了Howard的本意,但心有不甘,就直接問“are you firing me”??紤]到Willy的暴躁脾氣,Howard避開了正面回答。他說“I think you need a good long rest”,這話聽起來似乎是在為Willy著想,而實際上是說Willy已經(jīng)老了,對公司沒有用了。Howard的委婉,顯得很尊重Willy,這樣Willy也就不好和他撕破臉了。Howard達到了交際目的。
4.3當交際主體不想就一個話題繼續(xù)談?wù)撓氯?,或者是想轉(zhuǎn)移矛盾時,往往會轉(zhuǎn)移話題,以此轉(zhuǎn)移另一方的思路。當話題變了時,交際雙方所處的語境也就隨之改變。
例5:(Willy和其妻Linda談?wù)撍麄兊拇髢鹤覤iff,Willy對Biff的前途非常擔憂。)
Willy(with pity and resolve):I’ll see him in the morning;I’ll have a nice talk with him.I’ll get him a job selling.He could be big in no time.My God!Remember how they used to follow him around in high school? When he smiled at one of them their faces lit up.When he walked down the street...(He loses himself in reminiscences.)
Linda (trying to bring him out of it.):Willy,dear,I got a new kind of American-type cheese today.It’s whipped.
Willy:Why do you get American when I like Swiss?
Willy對大兒子Biff懷著復雜的感情,對Biff以前在高中時的輝煌感到驕傲,同時對他的現(xiàn)狀非常憂慮和惱怒。Linda十分理解其夫的心理。她不想Willy為兒子的事所困擾,就試圖轉(zhuǎn)移話題,說自己做了“new cheese”。Willy此時心情浮躁,很容易就受了Linda的牽引,將話題轉(zhuǎn)移到“cheese”上去了,對Linda的“new cheese”大加斥責。話題轉(zhuǎn)移了,矛盾轉(zhuǎn)移了,語境也隨之改變了。
5.結(jié)語
在言語交際中,交際主體對語境的認知不是處在同一層面上的一個整體,而是具有層次性的;在不同的交際中,主體語境認知發(fā)揮作用的層次也不同;主體語境認知層次的不同會給交際帶來不同的影響。交際主體在語境中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交際主體的能動性給語境帶來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6.
[2]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nold(Published)Limited,1999.
[3]Levinson,S.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4]Arthur Miller.Death of A Salesman[M].Penguin Books,1979.
[5]周紅民.隱含表達與語境認知[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6]譚弘劍,周紹忠.近年來國外語境研究綜述[J].2002,11.
[7]張莉歌.語境與言語交際[J].外語教學,2001.5.
[8]謝少萬.語境理論的交際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2,(4).
[9]陳勇.淺談?wù)Z境場對交際的負面作用[J].外語學刊,2000,(4).
[10]胡壯麟,朱永生等.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