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物理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具體實驗案例,探討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 學生 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活動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jù)。各種類型的物理實驗,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糾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錯覺,從而達到了豐富學生頭腦中感性材料的儲存及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但在平時的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加之實驗設備配套不完善,實驗準備要較長時間,不少教師在主觀或客觀上并不十分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因此,切實加強實驗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應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對生活有意義的知識和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在觀察這些物理現(xiàn)象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整個物理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產生條件和特征等。如在觀察“摩擦起電”現(xiàn)象時,要提示注意:①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對碎紙屑有什么作用?②絲綢摩擦過的兩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別摩擦過的兩根塑料棒靠近些,它們之間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通過觀察,學生自己得出了“摩擦過的物體帶電及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的結論。對上述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不僅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帶領學生識圖、畫圖,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本中各種各樣的電路圖、滑輪組裝圖、物態(tài)變化圖像,等等,都是從識圖、畫圖及圖像與實物轉化的角度,訓練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的。換句話說,也就是靠想象來認識物理規(guī)律,然后靠作圖進行分析、判斷。如“電磁感應”這一節(jié),在學習“導體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這一內容時,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右手拿鐮刀割麥子”的情行。根據(jù)“右手定則”,磁力線方向(麥子)、導體運動方向(鐮刀)、導體中感生電流方向(四指)的關系就十分明確了。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學生頭腦中出現(xiàn)一些超乎他們自己經驗的形象,而想象的材料則來源于實踐,并與感知、記憶密切相關,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識圖、畫圖、觀察圖表和模型等,幫助學生對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產生清晰的表象,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擴大知識范圍,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三、教會學生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課本中安排的實驗,課外的許多習題,以及歷年來的中考,都在提醒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物理興趣小組的學生想探究:水平拋出的不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經過實驗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學生猜想:小球落地的時間可能與小球的質量、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以及小球下降的高度有關。教師提問:與這些因素都有關嗎?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歸納這些數(shù)據(jù):第1、3、4組實驗數(shù)據(jù)能說明什么?第2、5、6組實驗數(shù)據(jù)能說明什么?第2、4、7組數(shù)據(jù)又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經過分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小球從拋出到落地時間只與小球下落高度有關。
我們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歸納,不僅使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做好課外小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各種物理實驗,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制作的過程中,思維異?;钴S,學習欲望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地希望進一步探索問題。通過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就比較深刻、牢固。如課本中“紙盒燒開水”、“電鈴”、“樓梯開關”等小實驗、小制作,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講評。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對教師所講授內容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促進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相關聯(lián)的內容的學習。
五、完善實驗課教學,加強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中學物理實驗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因此,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每次實驗時,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弄懂實驗原理,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掌握讀數(shù)、計數(shù)和處理實驗結果的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在電學試驗中,教師要反復強調安培表、伏特表的連接特點及“+”、“-”極的接線位置,讓學生學會用歐姆定律正確估算量程,避免量程過大使測量值的誤差大,又避免量程過小使電流燒壞儀表。學生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就能獨立動手操作,打好實驗基礎,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觀察物理現(xiàn)象和模型,進行各種物理實驗,應用畫圖、識圖的訓練等,都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該把教學的主要精力從單純傳授物理知識轉移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和訓練上來,切實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2]楊久俊,吳永軍主編.從理解到行動.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