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農村富余勞動力越來越多,在嚴峻的就業(yè)壓力面前,偏遠山區(qū)的農民只得告別故土,走出大山,紛紛到大都市務工。以江津區(qū)塘河鎮(zhèn)為例,全鎮(zhèn)18000余人,僅2008年就輸出農民工6852人。家長大量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2007年、2008年,我校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人數(shù)已占全??側藬?shù)的53%左右。這部分孩子整體狀況令人擔憂:部分孩子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較差,缺少家庭溫暖,極有可能輟學;在校不服從管理,違法違紀傾向較大。根據(jù)這些實際情況,我校在“三創(chuàng)”學習教育活動中,結合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量大面廣的實際,展開充分的討論和調研,探索出了一條農村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以校為主、以班為家,細致入微地關愛留守兒童。
一、成立留守兒童管護小組。
新學期一開學,學校迅速成立留守兒童管護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生活老師任副組長,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為成員。利用報名時間對全體學生進行摸底,對班級中的留守兒童開展細致的調查,對他們的家庭、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和成長需要,建立檔案。我校共有在校學生685人,其中留守兒童363人,占53%。在深入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在各班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學校及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內容包括留守兒童姓名、家長姓名、外出地點、經濟收入、家庭住址、留守原因、家長聯(lián)系電話、留守后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電話、學生主要表現(xiàn)等,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要求生活老師和班主任能“一口清”,說出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便遇到問題能在第一時間與相關人聯(lián)系。
三、完善溝通渠道。
各班通過班會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交流,融洽師生、學生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拉近相互距離,增加彼此信任。同時學校提供電話,設立“親情專線”,讓留守兒童能夠隨時與家長聯(lián)系,加強學生、家長、臨時監(jiān)護人、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督促家長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學校以干部作風整頓為契機,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為著力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班內學生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特別是對住校的留守兒童更要關心,因其長期沒在父母及監(jiān)護人身邊,老師要充當起父母的角色,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他們渴望愛的心靈,讓其感覺到父母就在他們身邊。在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要制定留守兒童工作計劃,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視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對住校的留守兒童免費提供臉盆、毛巾、飯盒,安排專人管理,深入宿舍指導學生妥善安排一周生活,隨時了解學生情況,解決實際困難。并在社會中廣泛宣傳,讓全社會都來關心留守兒童,形成關愛的工作合力,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也能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五、從心理健康教育著手,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是心理問題,學校要求教師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施以更多的愛,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每個留守兒童,留意每個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進行有關心理健康知識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教師在和留守兒童交流時,要正確引導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珍惜現(xiàn)在難得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增強他們的是非觀、判斷力和責任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六、啟動關愛工程,結成幫扶對子。
發(fā)揮鎮(zhèn)、村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啟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選擇文化程度較高、社會責任心較強、家庭經濟條件教好的黨員干部作為“代理家長”人選。同時,發(fā)動農村、社區(qū)“五老”(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教師、老黨員、老模范)人員組建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隊伍,采取“五老”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組建“留守兒童之家示范點”等方式,切實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
七、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監(jiān)護能力。
開辦監(jiān)護人培訓班,讓“第二家長”了解照顧孩子的知識,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掌握培養(yǎng)孩子的本領。學校有針對性地挑選有事業(yè)心、責任心、愛心,并且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擔任“留守兒童”的臨時監(jiān)護人,并保證他們有條件代管、有精力工作、有機會培訓、有能力監(jiān)護,明確監(jiān)護責任,確保農民工“留守兒童”群體健康成長。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學校以“三創(chuàng)”精神為動力,努力探索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fā)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使留守兒童享受到同其他學生同樣的教育和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堅韌、獨立的個性,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茁壯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