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一個班集體中不可能全都是優(yōu)等生,也不可能全都是后進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而應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我們這里所說的優(yōu)等生或后進生是指他們的文化知識掌握程度而言的。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要做到:
嚴愛優(yōu)等生。說起優(yōu)等生,老師喜歡他們,家長、同學們都喜歡他們,但是其缺點往往容易被忽略。曾有一個優(yōu)等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某重點大學,但由于迷戀網吧,遲到、曠課成為家常便飯,最終被學校勸退。類似悲劇為數不少。也許我們多數人都有同感:你所寵愛的優(yōu)等生,大多數出了校門就不認識你這個老師了。對這類學生,我們做班主任的更應嚴格要求,時時提醒他們學會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積極向上的人,要求他們學業(yè)優(yōu)、人品更優(yōu)。
博愛中等生。中等生是班級中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既不像優(yōu)等生那樣具有優(yōu)越感,也不像后進生那樣在學習上不思進取。只要班主任信任、關心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變強,就能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再給予輔導,學生就能取得巨大的進步。
寬愛后進生。在班集體中,我們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讓后進生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和同學的友誼,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有一席之地。這就要求我們做班主任的要像父母愛孩子一樣對待后進生,因為他們是父母的寶貝,同樣也是我們的寶貝。我國傳統(tǒng)型家庭教育模式是“嚴父慈母”。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夠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慈母給了孩子一個心靈的避風港,同時嚴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如果父母是孩子第一監(jiān)護人的話,那么班主任就應該是孩子的第二監(jiān)護人。我們也應該像父母一樣,既做嚴父同時又做慈母,既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避風港,同時又不斷地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學生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我班曾有個叫謝東的學生,父母離異后跟著母親生活。由于母親忙,對其不能及時管教,他染上了一些惡習。我剛接班就了解到他有很多不良習慣,如抽煙、經常遲到。我找他談話,讓他談談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說說以后準備如何改正缺點。隨后,我開始密切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并在適當的時機表揚他。我還經常私下找他談話。通過一個學期的嚴格要求與關心,這個學生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方法呢?儒法思想結合的新加坡,既講民主又講法制,是值得推崇的。治理國家如此,管理班級亦應如此?!澳サ恫徽`砍柴工”,班級要先制定班規(guī),做到有法可依,班主任只起引導作用,把班級管理權放給學生。具體做法:可設班委及課代表共10人,各組設兩個小組長,一個抓本組學習,一個抓本組生活;值日班長一日一小結,每周一總結,由班長總結本周班級的紀律、生活、學習成績與不足;每月一評比,先由班委總結,班主任只做簡要點評,以樹立正氣,給學生鼓勵,將本月出現的問題及時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改正不足。這樣,達到了班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我再適時加以引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在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要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愛心去關注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會身心健康,班級凝聚力會增強,班主任工作也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