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慶之日,屆時我國將舉行盛大的國慶閱兵式。這次國慶閱兵,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舉行的盛大閱兵,是對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全面檢閱,這對于彰顯我軍有效履行歷史使命的能力具有重要軍事意義。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扎實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斗爭準備,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次閱兵涉及陸、海、空、二炮各軍兵種部隊,檢閱這些年軍隊武器裝備建設的成果;同時,這次閱兵還注重選擇具有光榮傳統(tǒng)和參與完成重大任務的部隊,安排有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典型個人參閱。閱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佳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共舉行過13次國慶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較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及新中國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慶典的5次大閱兵。筆者現(xiàn)將搜集的有關資料薦自如下,以飧讀者。
開國大典閱兵
(1949年10月1日)
這次閱兵活動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后的第一次軍事盛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辈⒂H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閱兵司令員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陪同下,檢閱了受閱部隊,并發(fā)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隨后,聶榮臻率領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隨后跟進的是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坦克兵和騎兵師。在步兵行進的同時,年輕的人民空軍各型戰(zhàn)機飛臨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
此次受閱官兵1.6萬余人,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飛機17架,軍馬2344匹。整個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xiàn)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
建國五周年慶典閱兵
(1954年10月1日)
這次閱兵是在全國轉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期,是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剛剛勝利結束的形勢下進行的。
10月1日上午1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的陪同下檢閱各部隊。隨后舉行了分列式檢閱,受閱部隊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受閱各方隊包括軍事院校、公安部隊、水兵、步兵、騎兵、摩托步兵、傘兵、炮兵、坦克、空軍部隊等38個方隊和4個飛行梯隊,受閱部隊共10384人。整個閱兵歷時63分鐘。
與開國大典閱兵相比,此次閱兵軍種齊全,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有較大提高。
建國十周年慶典閱兵
(1959年10月1日)
這次閱兵規(guī)模比以往大,準備工作也比較早。當時,天安門廣場已擴建一新。整個廣場較五周年國慶時擴大了兩倍半,達40萬平方米。
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宣布慶典開始。隨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林彪在閱兵總指揮楊勇的陪同下檢閱各部隊。受閱部隊由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組成,共11018人。受閱部隊官兵身著新式軍服,佩戴軍銜。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軍事學院方隊,之后依次為水兵方隊、步兵方隊、空降兵方隊和由144門各種口徑火炮組成的7個炮兵方隊、由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的裝甲兵方隊。同時,由155架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組成的空軍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整個閱兵歷時58分鐘。
這次閱兵與5周年國慶閱兵相比,受閱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國產的,這標志著中國軍隊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國三十五周年慶典閱兵
(1984年10月1日)
此次國慶閱兵,是中國人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內亂之后,在全面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勢下舉行的。這是繼1959年國慶之后,24年來又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
這次受閱部隊10370人,各種作戰(zhàn)飛機117架,導彈189枚,坦克裝甲車205輛,火炮126門,火箭布雷車18輛,輕武器6429支(挺),汽車2216輛,組成了46個方(梯)隊。
其中地面方隊42個,包括1個儀仗隊,6個軍事院校方隊,5個徒步方隊,水兵、空降兵、女衛(wèi)生兵、武裝警察各1個方隊,2個302反坦克導彈方隊,7個炮兵方隊,1個火箭布雷車方隊,1個523輪式裝甲輸送車方隊,3個六三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方隊,6個坦克方隊,1個海軍導彈方隊,2個地空導彈方隊,1個戰(zhàn)略導彈方隊,男女民兵各1個方隊。空中梯隊共4個,最大的機群為9機編隊,比10周年的空中編隊增加了4架飛機。
各種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其中19種是新裝備,具有現(xiàn)代水平,有的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充分反映了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成果。
10月1日上午10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坐閱兵車出天安門,過金水橋。閱兵總指揮秦基偉乘檢閱車,請鄧小平檢閱部隊。鄧小平首先檢閱了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儀仗隊,而后依次檢閱了各方隊。
整個閱兵式歷時56分鐘。在莊嚴隆重、氣勢恢弘、統(tǒng)一和諧的氣氛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壯美風采。
建國五十周年慶典閱兵
(1999年10月1日)
這次閱兵是共和國在二十世紀的最后一次國慶盛大閱兵,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盛大、最壯觀的一次大閱兵。
10月1日上午10時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的賈慶林宣布:“首都各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現(xiàn)在開始!鳴禮炮!”伴隨著國旗護衛(wèi)隊沿著天安門中軸線向國旗基座挺進的腳步,50響禮炮昂首齊鳴。在響徹云霄的轟鳴聲中,新中國走過了50載的風雨歷程。
緊接著,軍號齊鳴,引出一段高亢的旋律?;趾晷蹨喌臉非耋E然而至的海潮,匯成震天撼地的交響——“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激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奏響了世紀大閱兵的序曲。
一輛紅旗牌檢閱車駛出天安門。檢閱車上,站立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車過金水橋,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李新良上將驅車迎上前去,請示“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此刻,代表著共和國武裝力量構成的42個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這蜿蜒2公里長的受閱隊伍,是由一萬多名官兵和400多輛戰(zhàn)車組成的鋼鐵巨陣。千人軍樂團高奏閱兵曲,江澤民同志乘檢閱車徐徐向東。這是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三軍部隊。
11時13分,軍樂團奏完閱兵曲的最后一個音符,歷時1個多小時的閱兵式落下帷幕。
此次大閱兵國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主戰(zhàn)武器。而這些武器裝備絕大部分為中國自己制造,這顯示了我國雄厚的國防實力,標志著我國國防科技取得的最新成就。
50周年慶典的隆重閱兵創(chuàng)下了諸多之最:新中國歷次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閱兵方隊橫排面為25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最。裝甲陣容由坦克方隊、步戰(zhàn)車方隊、裝甲車方隊共100多輛戰(zhàn)車組成,是新中國歷次閱兵中最大的裝甲陣容;戰(zhàn)略導彈部隊的常規(guī)地地核導彈、中程地地核導彈、遠程地地核導彈等組成的4個導彈方隊,是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中第二炮兵導彈亮相最多的一次;25個車輛方隊由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四大軍種的400多臺車輛組成,方隊數(shù)量和車輛數(shù)量都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之最。
新中國歷史上的這五次較有影響的大閱兵展現(xiàn)了我人民軍隊的威風、豪氣,展現(xiàn)了新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昂揚的精神風貌。大閱兵凝聚了全體中國人民的驕傲,凝聚了幾代中國軍人的光榮與夢想,它作為一段鮮活的歷史,深深地刻在了共和國的碑石上。
[作者簡介] 周洪林,江蘇大豐市大中鎮(zhèn)廣播電視站。
[責任編輯: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