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師生關系是教學中最核心的關系之一。本文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幾個要素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師生關系 現狀 分析 對策建議
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關系之一。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新型師生關系調查及行動策略研究》中指出:“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師生關系問題,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保郏保輦鹘y的師生關系模式與現代的教育課堂不和諧的現象日益突出。我根據教學實踐,認為從觀念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教學藝術、法制保障四方面提高加強,可以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一、師生關系的現狀
首先,我國流行的師生觀主要有傳統和現代兩種,其中傳統師生觀占主導地位。它是以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為代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性,學生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這種教育模式造成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和創(chuàng)造性的局限。
其次,據我國學者呂昌順研究,學生喜歡教師與喜歡其所授課程的相關性很高,一致率可達95%;而學生不滿意教師與不喜歡其所授課程的相關性也很高,一致率可達80%。日本學者曾調查了702名學生,其中,因喜歡教師從而喜歡其所教的科目的學生占42%,喜歡教師但不喜歡其所教科目的學生占9%;雖不喜歡教師但喜歡其所教科目的學生僅占4%,因不喜歡教師從而也不喜歡其所教科目的學生占12%[4]。
再次,我經歷的一個小插曲讓我感觸頗深:我剛畢業(yè)不久,教高二生物。有次上午第一節(jié)課講了大約二十分鐘,便聽到有學生吃東西的聲音,我尋聲一看發(fā)現第一排靠墻的一位男生正貓著腰,低著頭吃方便面,可能發(fā)覺了我在看他,也可能是吃完了,他停住了,繼續(xù)若無其事聽課。下一周同一時間,又響起同樣的聲音,我頓時怒火中燒。但在那一剎那,我又想起自己上學時由于來不及吃早餐,也常在課上偷偷吃東西。其實,這并不是一種對于老師不尊敬甚至冒犯的行為。課上我沒有任何行動,而等講完課后,親切地問他是不是沒來得及吃早餐,還告訴他經常不吃早餐對身體很不好,尤其是學生。整整一個學期,他在我的課堂上再沒吃過東西,但還是能聽到其他老師對他在課堂上吃東西的抱怨聲。
最后,近些年,學生冒犯老師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2007年5月,北京發(fā)生了“海藝門事件”,課堂上,有學生到講臺上摘下70多歲高齡的老師的帽子,還有學生將礦泉水瓶扔向老師。師生關系處理不好,有時會上升為法律問題。據記者從北京市多家中學的了解,發(fā)現目前家長依據《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到學校對某些教師行為進行投訴的情形并不鮮見,“學生和家長的維權意識都很強,這和十幾年前大大不同”。[8]當前我國的師生之間沖突呈增加趨勢,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刻不容緩。
二、分析討論
(一)傳統師生關系不適應現代教育理念。
2004年5月至6月,武漢市教育局、武漢市教科院聯合調查組在全市開展了師生關系現狀的調查。調查發(fā)現,學生對師生交流與溝通現狀是不滿意的,情感交流困難傾向普遍存在。[3]可見,網絡多媒體的興起,除了給教育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外,也給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以強烈的沖擊,師生關系也隨之發(fā)生著悄然而巨大的改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提出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正是傳統師生觀的具體寫照,在人們心中已根深蒂固。傳統師生觀主張,教師作為主體有絕對的權威和地位,學生作為被教育者只能服從,不得質疑,更無權反對。教師的權威和尊嚴是有了,可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很大程度上卻被無形抹殺了,學生只是盛放知識的容器。
許多教師也希望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師生平等,發(fā)展學生個性等,但還是會受分數作為最主要評價標準的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尤其學校會根據學生的成績來定位教師的業(yè)績以及報酬?!皬男W到高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簡單化為一種分數關系。在分數之外,師生間沒有任何人生、理想等方面的交流,沒有感情溝通”。[3]這正是傳統師生關系的寫照。師生之間變得疏遠、隔閡甚至冷漠,很不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
(二)情感是師生關系的堅實基礎。
現代師生觀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成為學生的傾聽者、協助者。熱愛、信任、尊重學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堅實基礎。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保郏罚?/p>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指出,在人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重視、賞識、尊重。教師對學生信任、尊重會讓學生產生自信、正直、寬容的優(yōu)良品質。教師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深刻而久遠,甚至會影響其一生。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往往會使教育教學事半功倍。
由于年齡的差異,生活背景的差異,知識積累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與不同學生交往時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教。這就是所謂的教學藝術。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盡職盡責的教師惋惜地說;“對你們我真是恨鐵不成鋼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啊!”可謂苦口婆心,語重心長。這些教師雖然具有對學生的愛心、行動,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教學藝術,找到與學生最佳的溝通方式。
(三)健全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
在幾千年“師道尊嚴”熏陶下,教師們信奉“嚴師出高徒”,于是“嚴懲”不聽話的學生、頑皮的學生,甚至不惜施以暴力,這不僅給學生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最終也觸犯了法律。廣大教師應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構建和諧新型師生關系,嚴格依據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三、對策與建議
(一)根據我國教育現狀,教師應轉變觀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應意識到學生都是獨立個體,有著與教師完全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尊嚴;應重新審視師生關系,盡快適應自己只是學生學習助手的角色轉變。
(二)“師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功能”。[6]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且從內心真正地尊重、信任學生,并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應該對學生付諸誠摯、公平的純潔情感;師生之間應該形成以尊重、互助為基礎的和諧師生關系。
(三)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教學藝術技能,因材施教;應讓師生交往成為一種知識、智慧和意志共享的過程;應認真學習我國古代教育專著《學記》中針對師生關系提出的“知其心”、“安其學”、“繼其志”、“樂其友”,[2]并借鑒其教育藝術精髓。
(四)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要提高法律意識,規(guī)范自身行為;國家要加大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力度;學校應定期進行法制、法規(guī)學習和宣傳活動。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堅強后盾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新師生關系[J].廣東教育,2004,(1).
[2]蔣建微.《學記》中師生關系論的啟迪[J].今日充電,2007,(11).
[3]舒泰峰.“師道尊嚴”之辯[J].了望東方周刊,2008,(4).
[4]魏園華.教學中的師生交往[J].教學研究,2007,(35).
[5]薛燕.高尚的師德乃和諧教育之源[J].河南農業(yè)(教育版),2007,(11).
[6]梁炳香.關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35).
[7]吳增強.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訣竅[J].特別關注(專家視角),2007,(12).
[8]佟佳熹.師道——一個教師的1200米[J].了望東方周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