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高必須經(jīng)過日積月累,逐漸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提出教學要求。另外在練耳教學中還要把技術性練習和藝術性練習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記憶能力和音樂思維能力。
關鍵詞視唱練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
視唱練耳主要通過唱名來體現(xiàn)音樂的音高關系。通常使用的有兩種唱名法:首調(diào)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首調(diào)唱名法的特點是:唱名在鍵盤和譜表上的位置還可以自由移動,調(diào)式音階中各音間的 的音程關系固定而明確。運用首調(diào)唱名法視唱練耳,音程關系單純,調(diào)式感較強。固定唱名法的特點是:唱名在鍵盤和五線譜上的位置固定不變,唱名和音名一一對應,視唱時比較容易辨認。目前我們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大多采用首調(diào)唱名法。
1 視唱教學的要點和方法
1.1 分步驟地進行視唱教學
視唱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音樂教學活動。視唱教學從提出教學課題至完成教學任務,一般要經(jīng)過初步接觸、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按照綜合——分析——綜合這一整體性思維方式,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緊密相關的教學步驟:
(1)視唱前準備:使學生對視唱曲有初步、概略的了解,講明練習要求,激發(fā)學生視唱練習的興趣,教師有表現(xiàn)的范唱,簡略講解并識辨視唱曲中出現(xiàn)的樂譜符號,簡略說明視唱練習的任務和要求。
(2)分句視唱:在聽覺控制下進行視唱,做到音準、節(jié)奏無誤。在練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視唱能力。可先唱好第一個樂句,再唱第二個樂句,然后將兩個樂句連起來唱,按這一順序層層遞進,直至唱完全曲。
(3)有表情地視唱:激發(fā)學生音樂表現(xiàn)欲望,引導學生正確地表現(xiàn)出視唱曲的情感與風格特點。指導學生領會旋律中間亮、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表現(xiàn)特點。
1.2 眼、手、口、耳并用地進行視唱練習
視唱是一種在腦指揮下眼、手、口、耳協(xié)調(diào)運動的音樂學習行為。正確的視唱方法應做到眼看譜,用手擊拍,用口唱曲,用耳聽音,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任何一方面都會影響視唱練習的效果。
(1)用眼看譜:視唱是在一定時間內(nèi)進行的音樂活動,有效地攝取樂譜信息的前提。認一個音唱一個音必然會拖拖沓沓、唱不成調(diào)。因此要拓展學生的視覺范圍,做到眼先于口,提高創(chuàng)新對樂譜符號的反應能力。要提高看譜效率,首先要在視唱教學中加強樂譜知識的 教學。其次要有意識地進行眼先于口的訓練。方法是:將視唱曲抄于黑板上,教師在學生視唱的過程中,用手遮蓋住學生發(fā)聲唱的樂譜部分,不使學生的視覺長久地停留在所唱的樂譜部分。眼先于口的訓練范圍應逐步擴大,以一兩個音符擴大到一個完整的節(jié)奏型等,只要經(jīng)常地、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視野和敏銳性就會不斷提高。
(2)用手擊拍: 有效控制節(jié)拍速度是視唱中 組織樂句節(jié)奏的基礎,而且手擊拍則是保持節(jié)拍速度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擊拍方法主要有用食指按音位拍上下劃動,一上一下為一拍,為了便于觀察音符的時值變化,可在音樂下標上記號。點拍法,就是用手在 桌上輕輕點拍,根據(jù)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強拍用手掌拍擊,弱拍次強拍手指輕點。指揮法,就是按指揮圖示單手擊拍,手臂動作幅度較大,有較強的肌肉運動,易于表現(xiàn)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與拍點。
(3)用口唱曲:所謂視唱即先看后唱,眼睛所獲取的信息最終要通過嗓音來表達。因此視唱時要做到姿勢正確,呼吸自然,發(fā)音柔和,音量適中。視唱時應避免大聲喊叫,否則會干擾聽覺,使音高、節(jié)奏失去控制。
(4)用耳聽音:視唱時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是否準確都要憑聽覺的去驗正。要不斷督促學生在聽覺控制下視唱,不但要傾聽自己的聲音,還要傾聽同學的聲音。多聲部視唱時還可以采用默唱與出聲唱相結合的方法,讓一部分學生通過默唱在內(nèi)心演示出自己聲部的旋律,同時通過聽覺有效地感受其它聲部的旋律,了解聲部間的關系,使聲部結合更貼切。
1.3 穩(wěn)定、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視唱教學效率
視唱練習需要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聚精會神地用眼看譜,用手擊拍,用唱唱曲,用耳聽音,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如果教學形式單一,很容易疲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大腦皮層和神經(jīng)中樞形成相對穩(wěn)定和集中的興奮中心。常用的視唱教學的轉換方式有:發(fā)聲唱與默唱的轉換;放聲唱與輕聲唱的轉換;個別唱與集體唱的轉換。唱名唱與母音唱的轉換;有伴奏唱與無伴奏演唱的轉換;完整唱與“接龍式”的轉換;視唱與器樂演奏的轉換等。
2 練耳教學的要點和方法
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現(xiàn)是以音樂聽覺為基礎。從廣義上說,唱歌、欣賞、視唱等教學形式都具有發(fā)展學生聽覺能力,則有著更為直接的作用。練耳教學雖以聽為核心,但并不是簡單而機械的刺激反應過程,而是聽覺感受,嗓音表達,音樂注意,音樂記憶,音樂思維密切結合的生理、心理反映過程。其教學方式體現(xiàn)為:以聽為核心,唱、辨、記并舉。
2.1 聽唱
唱是發(fā)展音樂聽覺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聽唱教學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1)橫向序列聽唱:旋律音程為唱;音組聽唱,每組音以三、四、五個音不等。(2)縱向序列聽唱:和聲音程聽唱,大、小三和弦聽唱。
2.2 聽辨
音樂的聽辨能力是音樂聽覺能力的重要組織部門之一。聽辨練習可以三個方面進行:(1)聽辨音高變化;(2)聽辨旋律的時值變化;(3)聽辨不同性質的和聲音程及不同性質的三和弦音響變化。
2.3 聽記
聽記是將音樂音響轉換成樂譜符號的過程。教學可以以四方面進行:(1)聽記旋律音程。(2)聽記和聲音程。(3)聽記大、小三和弦。(4)聽記旋律短句。
總體來說,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高必須經(jīng)過日積月累,逐漸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提出教學要求。另外在練耳教學中還要把技術性練習和藝術性練習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記憶能力和音樂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