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校日常思想教育中,批評方法的運用十分常見和必要。然而,教育實踐一再表明,并非所有的批評都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某些批評甚至是“事與愿違”,會給學生心靈以巨大的創(chuàng)傷??梢?,批評也應該盡力追求其正效應。
關鍵詞批評正效應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
所謂批評,是指老師指出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并促使其改正的一種教育方法。它的運用結果有正、反兩種效應。一般來說,教師批評學生的方法得當,批評就能為學生愉悅接受,學生會信心倍增,并努力改正其錯誤,這時的批評所顯示的是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即是批評的正效應。相反,教師批評學生的方法不當,師生情緒對立,此時,批評非但達不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使學生傷心、痛苦,壓力重,這就是批評的負效應。批評導致何種效應,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批評方法所致。因此,提高批評的藝術價值,是取得批評正效應的基本前提。
1 講求批評的正效應要根除錯誤的批評方法
批評總是通過師生之間的語言、情感的相互交流進行,這樣,在批評過程中,教師往往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主觀偏見,尤其是教師在對待所謂的“特殊生”和“突發(fā)事件”上,其“自我因素”和“刻板印象”更盛,這時,批評最易失誤或失度??v觀教育實踐,常見的錯誤的批評方法大致有:
1.1 感情虐待型的批評方法
這類批評方法一般是指教師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情感和接受性,對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習慣性的指責和訓斥。具體表現(xiàn)有:(1)盛氣凌人式的批評。教師的支配欲極強,家長作風盛行,“嚴”得過分,“兇”而有余,對學生動不動就訓斥,實行“高壓”政策。(2)憤怒發(fā)泄式的批評。教師大有“恨鐵不成鋼”之心理,遇事一味怪學生,把怨氣、怒氣、惡氣全發(fā)給學生。(3)諷刺挖苦式的批評。教師對學生不會諄諄善誘,常用諷刺、挖苦的方式中傷學生,或講反語、潑冷水,打擊學生積極性和上進心。(4)疏遠剝奪式的批評。教師雖不用語言直接批評學生,但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示出對學生不聞不問,置之不理,甚至不讓學生參加某些活動。
1.2 隨心所欲型的批評方法
這類批評指教師主觀武斷,對學生偏見深,批評學生隨意性大,既不講究方式方法,又不注意時空環(huán)境。具體表現(xiàn)有:(1)強加于人式的批評。教師受心理定勢影響,無中生有,捕風捉影,聽見風聲便是雨,不給學生以辯解、說明的機會。(2)簡單否定式的批評。教師缺乏辯證觀,遇事不作具體分析,要否定就否定一切。(3)不分場合式的批評。教師不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區(qū)分時空,批評學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4)含糊其辭式的批評。教師批評學生泛泛指責,籠統(tǒng)訓斥,批評不得要領,學生不知所措,茫然失措。
以上種種批評方法,最終都將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對立面,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產(chǎn)生,教育走向反面。
2 講求批評的正效須堅持的原則
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和“面向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因此,它對批評方法的運用也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1)批評的正面性原則。批評的根本目的是正面指導學生改正錯誤,提高學生對是非、美丑、善惡的辨別、判斷能力,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2)批評的和諧性原則。教育的成功要以教育的和諧為前提。批評通過師生感情交流,在融洽的氣氛中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在愉悅的交談中使學生接受教育。
(3)批評的人格性原則。塑造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是素質教育內(nèi)容之一。所以,批評必須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基點,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落腳點。
(4)批評的寬容性原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學生犯錯是成長中的正?,F(xiàn)象。因此,教師要有原諒和諒解學生犯錯誤的能力,要有教育的耐力,當然,寬容不是遷就,不是縱容。
3 講求批評的正效應,要探索科學的批評方法
為了達到批評目的,取得批評正效應,教師必須努力探索科學的批評方法。教育實踐告訴我們,下列方法不失為批評的好方法:
(1)指導行為式的批評。教師批評學生,不停留在僅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學生行為的正確指導上,即讓學生既“曉之以理”,又對其“導之以行”。(2)情理交融式的批評。沒有感情的教育是枯燥乏味的。批評過程中,教師在動之以情之中讓學生曉之以理,情理相融,師生感情相通,批評的正效應就明顯。(3)平等待人式的批評。一是師生平等,暢所欲言,把批評當作師生交流思想、感情的過程;二是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體現(xiàn)教育的“全體性”。(4)激勵啟迪式的批評。教師批評學生 ,不死死纏住學生錯誤,而把重點放在啟發(fā)學生認識,激勵其改正,著眼于學生的未來。(5)關心愛護式的批評。批評學生,要使學生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感悟到教師并不是找毛病,確實是關心和愛護自己。教師的批評中肯,就能消除師生的對立情緒。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批評學生要出于一份愛心,流露一份真情,表現(xiàn)一份關心,表明一份癡心,體現(xiàn)一份熱情和理智,真正引導著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