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在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時就20個重大教育問題問計于民,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倍受關(guān)注。“支持派”和“反對派”都拿出了充足的理由,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至今無法達成共識。普通高中究竟該不該進行文理分科,究竟怎樣分科?作為在重點高中有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經(jīng)歷的一線教師,筆者認為,高中教學與高考密不可分,改革高考科目設置是解決高中文理分科問題的關(guān)鍵。因此筆者建議:高中應保留文理分科教學,但需文理兼修,各有側(cè)重;與之相配套,高考應文理分科考試,但文科生需檢測理科水平,理科生需檢測文科水平。具體的高考科目設置方案是:考試科目由語文、數(shù)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文科水平測試、理科水平測試七門組成,仍然分文理兩大類。文科生考“3(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滿分360分)+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三科,滿分300分)+理科水平測試(只考物理、化學、生物的基礎知識,滿分90分)”,理科生考“3(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滿分360分)+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滿分300分)+文科水平測試(只考政治、歷史、地理的基礎知識,滿分90分)”。
筆者認為,這一方案的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國家課程計劃的落實。由于九科文化課全部納入高考,考生必然重視各門功課的學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會更加全面、系統(tǒ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會得到同步提升,學生進入大學和走上社會以后適應能力會更強。同時,由于高考的指揮棒作用,必然推動中學全面落實新課改方案,避免各高中競相提前分科,使國家課程計劃得以全面實施。這里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高中屬于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姓“基”不姓“高”,也不姓“?!?,若只有文理分科教學而高考不作相應調(diào)整的話,學生很多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會出現(xiàn)缺漏,給學生留下難以彌補的缺憾。
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高中實行文理分科,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展了學生的興趣特長。在高考科目設置上,文理科考試科目不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學生的分科選擇。
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有人可能會問,考試科目多了,學生負擔不是更重嗎?其實不然。高考是一種競爭性考試,在招生規(guī)模相對不變的前提下,其考試科目的多寡與考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沒有必然聯(lián)系,減少考試科目并不能減輕學生負擔,相反,還有可能增加學生負擔。這就像體育中的單項和全能比賽,十項全能比賽項目多,訓練固然艱苦,但單項比賽也沒因項目單一而輕松。相反,由于選手們都將全部精力投入單項訓練,高手云集,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能更甚于十項全能。以湖北省為例,1977—1992年是大文大理的考試科目(文科考六科,理科考七科),1993—1999年是“3+2”模式(文、理各考五科),2000年至今是“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模式(文、理各考四科,實際是六科),考試科目沒有大的變化,但高考競爭愈演愈烈,學生負擔越來越重。由此可見,高考考試科目的多少與學生負擔輕重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如果考試科目雖多,但考試難度值降低,特別是增加檢測考生通用常識的水平測試,不僅不會增加學業(yè)負擔,相反還會使學生信心十足、心情舒暢地面對考試。
總之,解決高中文理分科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高考科目設置的改革。令人欣慰的是,少數(shù)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門也已取得共識,如山東省的高考科目設置方案與筆者的建議基本吻合。在此,希望筆者的建議能引起更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視。
(作者單位:1.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 2.湖北省十堰市第六中學)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