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語言教學新論迭出,與之相呼應,我國語言教學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與發(fā)展,各種教學法層出不窮#65377;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法中固化的教材#65380;枯燥的語法#65380;單一的訓練模式等等,使得教學雙方都深刻地體會到其弊端#65377;同時,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習者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反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是徒勞無功#65377;依據(jù)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語言學習遵循“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輸入的目的就是為了輸出,但聯(lián)系輸入和輸出必經途徑是吸收,吸收的效果又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故探討輸入法與情感過濾法是促進我國語言教學的重要策略#65377;
一#65380;輸入法與情感過濾法的理論依據(jù)
以克拉申(Krashen)為代表的許多名家對“輸入→吸收→輸出”這一過程都作過精辟的闡述#65377;在克拉申的監(jiān)控模式中,他認為,人們發(fā)展和應用第二語言或外語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過程:即有意識的學習過程和無意識的習得過程#65377;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是完全不同的#65377;語言學習是自覺#65380;正式#65380;明顯的學習,這包括語音#65380;語法#65380;詞匯等方面的知識;語言習得是無意識非正式#65380;自然的學習,是學習者積極參與下的真實語境中的學習#65377;他還認為學會外語主要靠自然習得#65377;根據(jù)克拉申提出的輸入假設,只有給學習者提供充足的輸入量,且輸入量大于學生以前的語言水平(用i表示),但不應遠遠超過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即i+2),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于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即i+0),語言輸入只有稍高于學習者的水平(用i+1表示),才會從i向i+1提高#65377;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特別強調可理解性輸入,即語言輸入必須是學習者可理解的,習得才能獲得足夠的語言攝入#65377;因為“輸入”和“攝入”是不同的,“輸入”是指學習者通過聽和讀接觸到的語言材料;“攝入”是指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真正理解井吸收的語言材料#65377;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攝入的只是輸入中的一部分#65377;因此,只有通過充分的#65380;合理的#65380;適合學習者水平的語言輸入,學習者語言攝入的量才會大,語言習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65377;克拉申認為要使外語習得成功,情感因素也非常重要#65377;情感過濾假設的內容為:如果習得存在情感障礙,給他輸入再合適的信息也沒用#65377;情感過濾在習得中扮演的是“阻礙者”的角色#65377;如果情感過濾值“低”,輸入便會被送達到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語言習得機制),使習得者增加語言能力#65377;如果情感過濾值“高”,輸入便達到不了LAD,從而使習得中斷#65377;情感過濾值高,指的是習得者的學習動力不強,信心不足,總認為學不好;情感過濾值低,指的是習得者專心致志地學習目的語,無心理負擔,不焦慮#65377;對克拉申的輸入法與情感過濾法的理論,國內知名學者如胡文仲#65380;戴曼純#65380;荊增林#65380;王守元等都有過論述,他們都沒否定輸入法和情感過濾法的作用#65377;
人們對語言學習中情感問題的關注由來己久#65377;20世紀60年代,以埃里克森(Erikson)等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出的一些理論和觀點對教育和語言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65377;英語教學史上先后出現(xiàn)的默教法#65380;暗示法以及社區(qū)語言學習法等等,都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的教育原則,都重視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65377;很多語言教學課程大綱的制定和教材的編寫也考慮了情感因素#65377;20世紀80年代,語言教學研究的重點從研究教師如何教轉向學習者如何學,其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是造成學習結果差異的學習者個體因素#65377;由此可見,人們非常關注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65377;
二#65380;我國當代語言教學現(xiàn)狀回顧
多年來,我國語言教學一直墨守著“教師主講#65380;學生主聽”的課堂規(guī)則,而且多數(shù)是大班上課#65380;滿堂灌的格局#65377;許多學習者在經過多年的學習之后仍然是開不了口,動不了筆#65377;究其原因,除了刻板的教學模式#65380;龐大的班級之外,還有一個更主要也是往往被大家忽略的深層原因,那就是我們學習者的信息輸入太少,輸入方式太單一#65377;而信息輸入的多少直接決定信息輸出的數(shù)量,少量的輸入當然不會導致大量的輸出#65377;筆者認為這才是語言學習費時長#65380;效果差的根本原因#65377;
即使是很簡單的語言信息輸入,也并非一定會吸收#65377;吸收與否與個人情感#65380;態(tài)度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65377;當習得者沒有學習動機#65380;缺乏信心#65380;心情焦躁不安或身體狀況欠佳時,情感過濾的程度很高,面對可理解性輸入的吸收率很低,這無疑會阻礙習得的進行#65377;通過筆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一般學校,學習者的情感過濾值比較高,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他們的學習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考試,覺得除此之外,別無他用#65377;同時,學習者認為大多數(shù)教師的上課模式單一,枯燥乏味,教師缺乏與學生交流,也是學習者失去英語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還有一部分學習者,由于各種原因,在學習之前就把自己歸為學不好的一類,認為自己沒有學習的天賦,因此就干脆放棄學習#65377;另外一類學習者,渴望學習,但又擔心自己學不好,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夾擊下,會產生一種焦灼不安的感覺#65377;所有這些消極的情感因素都會影響到可理解性輸入的吸收,從而影響語言教學效果#65377;
三#65380;如何利用輸入法與情感過濾法提高語言教學效果
語言學習是以學習者接受目的語語言輸入為起點,通過進行各種類型的運用目的語的活動,內化該語言體系的螺旋式發(fā)展過程#65377;語言學習需要輸入,否則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65377;筆者認為,增加信息的可理解輸入主要應以閱讀的可理解性為主,同時輔以其他的輸入方式#65377;
增加閱讀材料的來源為教師布置相關主題,學習者自選材料,材料的生詞控制在5%左右#65377;材料主要來源于近期的期刊雜志或互聯(lián)網(wǎng)等#65377;材料的內容應該是與生活相關的,并能引起學生興趣,如時事#65380;體育#65380;文化#65380;娛樂等各方面#65377;其基本步驟為:收集材料→篩選材料→分組閱讀→寫出提綱→全班陳述#65377;這樣才能實現(xiàn)輸入材料多樣化,輸入模式多元化#65377;在國內也有許多學者采用輸入法的語言教學策略,并且成績斐然,如:張思中教學法集中識詞,集中講授語法,閱讀原著,因材施教;許連贊強調大量閱讀#65377;他認為:“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大量增加詞匯量,只能靠大量閱讀”#65377;
除了以閱讀輸入為主外,同時還要輔以其他的輸入方式,要變一點輸入源為多點輸入源,譬如利用教學設備#65380;廣播#65380;電視等等#65377;同時學習者也是相互輸入源,他們可以互相交流,促進雙方的信息輸入#65377;還可以讓學習者聽英文歌曲,看英文字幕原聲電影,組織學習者進行課堂討論等活動#65377;這樣就可以織就一張立體輸入網(wǎng),從而改變單一的語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65377;
人的認知活動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時,人的自我創(chuàng)造潛能就得不到發(fā)展和實現(xiàn)#65377;而只有真正理解學習者的內心世界,才能激發(fā)起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65377;然而,傳統(tǒng)教育片面強調知識和智力,嚴重忽視與學習活動及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情感因素,從而導致學習者的被動與盲從,導致認知和情感的分離#65377;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只是語言知識的機械傳授,知識成為師生交流的唯一紐帶#65377;教師和學習者之間這種畸形的“獨木橋式”的關系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師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學常常陷入一種硬梆梆#65380;無生氣的狀態(tài)#65377;而采用以閱讀輸入法為主,學習者自選材料,同時輔以其他的輸入方式,這樣也可以使課堂模式多元化,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習者自主選材,自主閱讀,教師答疑#65377;教師以組織者#65380;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與學習者進行思想交流,以真誠#65380;接受#65380;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者,必然會營造一種充滿生機的學習者積極參與并自由表達思想#65380;觀點的課堂氛圍,進而降低情感過濾值,促進信息輸入的吸收#65377;
信息輸入量和輸入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習者語言學習的效果,同時,學習者的情感過濾值又會對其學習成績產生重大影響#65377;因此筆者建議,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增加語言信息輸入量,建立以閱讀為主的立體輸入模式,同時降低學習者的情感過濾值,促進語言教學效果#65377;
參考文獻
[1] 龍慧.“輸入—輸出假說”在外語教學中的理解和驗證.湘潭大學學報,2006.
[2] 王守元.評Krashen的習得-學習假設.外語學刊,1999(4).
[3] 孫莉娜.情感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教育探索,2004(9):75-76.
[4] 馬書紅.論J.Harmer的外語教學平衡論.外語界,2001(2).
[5] 何超蘭.中國環(huán)境下的語言輸出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
[6] 尤其達.淺談“輸入”與“輸出”.外語界,1997(4).
[7] 鄒平英.情感過濾法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株洲工學院學報,2004(3):150-151
[8]楊淑梅.調動學生自主性是加快輸入到輸出過程的關鍵.外語教育,Vol.24No.2.
[9] 陳玫.外語學習中“輸入”和“輸出”的研究與實踐;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2002.
[10] 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責任編輯 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