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在規(guī)范人類行為、提升人的道德素質、提高社會文明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方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希臘人創(chuàng)造的“體育精神”對文藝復興以來的資本主義崛起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育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密切,尤其是與體育行為有關的精神或品質都與民族的發(fā)展過程有著密切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對體育的精神價值進行探討,以便加以利用。
一、體育精神的概念及特征
1.體育精神是體育領域一個重要的道德概念
體育精神作為體育領域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道德概念,對其內涵的分析應當以道德原理為參照來逐步展開。所謂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并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的人格完善與調節(jié)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規(guī)范體系。而道德研究則屬于倫理學范疇,一般來說,倫理學是以道德現(xiàn)象作為研究客體的科學,具體是指人們處理相互關系時所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在體育界我們有“體育精神”,它是把“概念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的最適合的說法,它歸屬于體育倫理道德范疇,指的是在運動情境中,人們處理相互關系時所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因為無論是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或健身活動,還是作為閑暇時的娛樂活動或競技比賽活動,體育都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行為。在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產生多種復雜的聯(lián)系。為了實現(xiàn)體育的目的,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就要對這種聯(lián)系進行調節(jié),即對人們在體育過程中的行為和思想做出適當?shù)脑u價和調整,這是一種社會需要。
2.體育精神具有歷史性
體育精神的含義具有時代性,它的內容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在對體育精神這一概念進行分析時,要聯(lián)系其所處歷史階段的諸方面因素。體育精神是直接在人們的體育關系中并在一般道德的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首先,體育生活是人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階級社會中,人們的體育關系不能不受到階級關系的制約,任何進行體育活動的人都處于一定的階級關系之中,因此,體育精神不能不放射出階級的折光,曲折地反映和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其次,體育的社會職能和地位,影響著以體育為職業(yè)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們對生活、對人生和對世界的態(tài)度,他們對體育職能、地位和對自己社會義務的理解,對其整個道德觀乃至人生觀產生巨大的影響。再次,體育活動本身的特點,也影響著人們的志趣、愛好和習慣,影響人們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價值標準,由此而形成獨特的體育精神。從整個體育史來看,影響著體育精神形成和發(fā)展的前兩方面因素是不斷變化的,換言之,體育的社會職能、地位和人們對二者的看法,都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而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第三方面的因素相對較為穩(wěn)定。盡管體育的內容和方式因時因地而異,但通過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各種手段達到身心健康和娛樂這個本質的特點卻貫通古今中外的體育活動之中,它決定了體育精神固有特征。
二、當代體育精神的構建原則
構建當代體育精神既要反映其具體性、歷史性的一面,又要考慮其共同性和普遍性的一面。通過對體育精神的歷史性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雖然體育精神具有歷史性,但是體育運動畢竟有它的本質規(guī)律,體育關系也并不等同于階級關系。盡管在各個時代特殊體育精神上都可以發(fā)現(xiàn)時代和社會類型的影響,但這些“特殊”之中有“一般”,即各種體育精神所共有的因素。因此,我們在構建體育精神時,應從歷史角度考察其發(fā)展脈絡,探究其歷史的局限性與合理性,以對歷史及現(xiàn)實的深刻把握為基礎,展開對體育精神構建的研究和討論。
從體育精神本身就屬于文化意識形態(tài)角度來看,一方面,任何一種重要的精神導向或精神形態(tài)都以某種方式包含著人的類價值與類本質,都具有普遍性。但另一方面,任何一種精神形態(tài)或導向的價值表現(xiàn)又具有歷史性,它只有構成一個社會的時代精神,才能與社會現(xiàn)實進程相契合。從這雙重尺度出發(fā),我們既不應在中國建立西方精神的獨斷,也不應固守中國文化,妄自尊大。應當看到,體育作為人類的文化活動有其不同的文化發(fā)生環(huán)境和人文尺度,任何社會集團或個人都不可能勉強地、人為地為一個社會提供一種人文價值。作為外來文化的現(xiàn)代西方體育有其自身的文化淵源,源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西方現(xiàn)代體育的文化注解和思想主線,這是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而中國體育在引進和參與西方體育的時候更多的是從器物層面接受了它的形式,在思想層面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思維特點和模式?,F(xiàn)代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重視,并非是要歸返原始的天人合一,而是為在人與自然高度分化的基礎上重建二者的統(tǒng)一提供某種啟示。同時,中國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既要避免人與自然極度分化所帶來的消極歷史后果,又不得不在特定歷史階段以技術理性和人本精神來打破帶有原始性質的自在的天人合一觀念,為在更高層次上重建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奠定基礎。所以我們的體育思想除了體育觀在西方的本來含義之外,必然平添了中國人在自己的文化模式下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對外來文化進行批判吸收和糾正,又要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對當代中國體育思想發(fā)展做出貢獻。
三、當代體育精神的構建模式
文化精神構建是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總是牽涉到文化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從而會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形式。體育精神的構建不外乎兩種基本的模式:內在的轉化和外在的重建批判。一般來說,當一種文化內含著即將到來的新文化的要素并在自身之內具有諸文化要素間的必要張力時,它會采取內在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模式。而當一種文化與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沒有必要的契合點,并缺少內在諸文化要素間的必要張力以及驅動力,它則可能采取外在批判性的重建模式。
在21世紀經濟和科技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體育精神的構建不可能因循某種單一模式與路徑,而是要開拓自己獨特的模式。它應是一種自覺主動、交匯復合型的文化精神創(chuàng)新與構建,既有內變的主導因素,也有外引的背景因素。歷史已證明,完全照搬或簡單排斥西方文化,都是行不通的。改革開放以來,西方體育文化涌入中國,但大多局限于技術、物質層面,而其精髓,諸如公平公正精神、平等職業(yè)精神等,尚未融入中國體育文化。就中國體育文化而言,其優(yōu)秀傳統(tǒng)諸如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等觀念,也并未與西方傳入的科技、管理等融合為一體。中西體育文化在總體上還是油與水的關系,西方體育文化漂浮于上,中國體育文化傳統(tǒng)沉積于下,表面看來十分“現(xiàn)代化”,骨子里卻缺乏先進的現(xiàn)代文化支撐。因而,從理論上探討中西方體育文化融合問題,在實踐上解決兩種體育文化的結合點,才是探討中國體育精神構建的關鍵所在。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開始承認和接受進而消化和吸收西方體育文化,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們基本完成了借鑒西方體育的體系化建設,在更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我們完全按照奧林匹克的模式改造了中國體育。西方體育文化本土化的過程中,我們在器物層面消化良好,很多體育項目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西方體育所附帶的價值理念、意識形態(tài)還沒有深化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世界”。可以說中國是在一個“全盤西化”的領域,遵照西方的游戲規(guī)則,沿用西方的技術方法,實現(xiàn)了“升國旗、奏國歌”的愿望。
體育精神是一切體育事業(yè)的崇高目的,當然也應該成為體育教學的目的,以奧林匹克精神為代表的體育精神,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一切體育事業(yè)中最崇高的精神,一切體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弘揚體育精神、培養(yǎng)體育精神,而學校體育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場所。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與德育、智育相配合,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如果不在體育運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風貌,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競爭觀,即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就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應該成為我國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一種先進的文化精神為人們提供價值支撐、行為導向和力量整合,將失去穩(wěn)定的前進方向。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如果缺乏體育精神、缺少“魂魄”,也必將走向誤區(qū)。正是由于當代中國體育精神的缺失,我們需要構建體育精神,而且體育精神在西方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是我們可供借鑒的經驗。體育精神有助于社會病態(tài)情緒的及時修正和疏導,體育精神是體育發(fā)展的底蘊和原動力,是中國體育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體育精神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姚亞中,周寧.現(xiàn)代體育精神的構建.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3(6):149-151.
[2] 李力研.歷史進步的精神杠桿—古奧運會之后的“體育精神”及對歷史的影響.浙江體育學,2000(8):1-9.
[3] 胡小明.體育精神與改革開放.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109-121.
[4] 于濤.體育哲學雙語教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5-132.
(責任編輯 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