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教師為主導的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教育的新趨勢。音樂課堂實施合作學習需要給予重視的兩個問題:一是注意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的結合,二是加強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
一、注意生生合作與師生合作的結合
“生生合作”是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不過教師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筆者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音樂課堂的應用。但是除了對整個合作學習過程的設計之外,教師在“生生合作”開始之后依然要成為學習過程中的活躍因素。同是課堂的一份子,既然學生與學生間都形成了合作關系,那教師理所當然地要加入這個合作的群體,“生生合作”是在小組內部實現(xiàn)的,而“師生合作”的關系則屬于整個班級,是一位教師與幾十位學生間的合作。既然是合作,這種關系必然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層面上,既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又要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果教師堅持著合作的態(tài)度,那么在發(fā)表自己見解時就容易“減少作為知識提供者的權威作用”。特別是在音樂課堂中,審美意識本身就具個性化,因此教師的見解也不能作為標準答案要求學生接受,那么這就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表達的技巧。
教師的語言應該是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評價存在,而不要總帶有評判的色彩,這就是“合作”與“非合作”態(tài)度之間的區(qū)別。“由于合作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大多數(shù)的合作學習課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合作學習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體系的新教學策略,它的使用,自然也要求在管理上有相應的策略與措施為保障?!睂W生需要教師作為合作者給予他們幫助,教師也需要學生的配合才可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在音樂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時候,除了討論外,有時還有小組音樂表演的活動,比如根據(jù)音樂表演短劇、小組唱、或是表演樂器等。這些活動會使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有時也會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和時間的浪費。因此為了實現(xiàn)設想的教學計劃,教師也需要學生很好地合作。
二、加強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
1.組織能力
作為在音樂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師,如果沒有好的組織能力,那么所有的小組合作活動都可能無法正常進行。但是合作學習的“組織”并不把嚴肅地控制課堂作為手段,這種眾所周知的舊式辦法雖然有效,但它的效用只限制在課堂紀律,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并無好處,與合作學習的理念也不相符。筆者之所以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合作學習在音樂課堂的應用”也是基于了這種觀點。要想成為一個擁有較高組織能力的教師,需要的是計劃與技巧。約翰#8226;麥金太爾與瑪麗#8226;約翰#8226;奧黑爾在他們合著的《教師角色》中提到:“阿倫茲1988年的研究指出:過去30年的教育研究不斷表明,計劃是減少管理問題的關鍵因素。那些能將課堂組織和計劃好的教師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需要嚴格的紀律,因為他們的課堂和課程會沿著一系列活動和想法順暢地進行下去。”他們提出了組織者角色的三個核心能力:“目的設定”、“選擇教學策略”、“組織學生小組”。這三個核心能力是本文“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合作學習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都有所涉及。
2.選擇教學策略的能力
當你選擇好你的教學目標時,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選擇教學策略?!叭绻f目的或目標是一個教學單元預先設置的結果,那么選擇教學策略和活動就是達到這些結果的手段和方法?!苯虒W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教學策略的選擇。例如筆者想通過合作學習在音樂課堂的應用,實現(xiàn)“新音樂課程標準”的理念,創(chuàng)設開放、活躍的課堂氣氛,那么在選擇教學策略時必定要以“學生為核心”。如何設計出“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策略,對于教師來說就是一個能力的考驗。麥金太爾與奧黑爾認為“為了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你必須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經(jīng)驗,學生的需要和經(jīng)驗,教學內容和標準以及周圍環(huán)境和氣氛”。當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常常會忽略對教學策略的設計,僅僅把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的這一學習形式安置在音樂課堂里。由王安國、郭聲健、蔡夢老師主編的《走進課堂——音樂新課程案例與評析》中關于“國家級實驗區(qū)在教學改革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及其反思”對合作學習的實施有一句這樣的評價:“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逼鋵嵲谡n堂引進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并不難,難點在于如何根據(jù)這種學習方法和本學科的特色,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
三、加強音樂教師教學策略的實施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激發(fā)者,教師應了解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眲訖C是個體行動的意愿,當學生還沒有領會到學習的快樂與意義時,大多數(shù)人是由于學校與社會規(guī)定強制坐在課堂中的。如果說中考與高考讓大部分學生以無條件的毅力專心地坐在課堂里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而音樂課則不具備這個優(yōu)勢。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只能靠理解與技巧,而不是壓力。麥金太爾與奧黑爾認為理解學生的渠道有“提高學生的自尊”、“打破已有的心理定勢”。對于合作學習來說,小組活動帶來幾個學生共進退、互相幫助的優(yōu)勢,但是有時也會造成以一兩個優(yōu)秀學生為主角,其他學生成了配角的局面。在《走進課堂——音樂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對合作學習的評析中有這樣一段話:“由于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yōu)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更多的時候在做聽眾,即使他們發(fā)表了意見也不會受到重視,在小組回報時成績差些的學生的意見往往被忽視?!边@樣的情形維持不了多久,就會給部分同學造成心理壓力,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與信心。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機會均等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受到重視,也就是“提高學生的自尊”。
也許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執(zhí)行一種新的想法,但是周圍環(huán)境的阻力有時候會轉變?yōu)閮刃牡膲毫?,為?zhí)行新想法的能力建起一座圍墻。安靜的課堂一直以來是學校管理系統(tǒng)所標榜的,但是新的課標、新的教育理念對教學的要求必然對這個標榜形成影響。因此如果我們的教師要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就不能因為受舊有的評價模式的影響而舉步不前?!坝行У丶ぐl(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要求教師靈活而富有變化,靈活不僅表現(xiàn)在教學風格上,還表現(xiàn)在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上?!蔽覀兛梢耘θバ扪a新的模式所帶來的問題。
總之,“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應該是富有想象力的、經(jīng)驗豐富的和新型的;而一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則是循規(guī)蹈矩的、嚴厲的和謹慎的”。這句話對教師下了這樣的定義: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充滿魅力、受人歡迎,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則具備了不受學生歡迎的幾種特質。但是正如麥金太爾與奧黑爾說的“變化和革新通常會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人們直到確信變革會帶給他們好處的時候,才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或態(tài)度”。那么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就成了夾縫中的人物,人們既期待他們的創(chuàng)新成果又對他們的改變一直存在的舊模式的態(tài)度產(chǎn)生不滿。但是毫無疑問,學生需要教師的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本質也是進步的。麥金太爾與奧黑爾認為“具有革新態(tài)度的教師愿意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校環(huán)境,從而使他們能夠自信而且成功地成長”。那么在音樂課堂實施合作學習時哪些又意味著創(chuàng)新呢?也許我們可以說合作學習的應用就已經(jīng)是一個創(chuàng)新,但是畢竟教師做的只是引用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成果,真正體現(xiàn)他們個體創(chuàng)新的是他們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中填充的內容。
參看文獻
[1] 喻娟.讓所有學生從音樂中受益——英國人理想中的音樂教育.中國音樂教育,2004(4).
[2] 砰繆娥.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中國音樂教育,2004(5).
[3] 吳修林.在音樂教學中提高綜合能力.中國音樂教育,2004(5).
[4] 蔣笛.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心理學因素.中國音樂教育,2004(3).
[5] 張律.音樂課程的新領域——創(chuàng)造.中國音樂教育,2004(1).
(責任編輯 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