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間,詩意地棲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怎樣才能做到詩意地棲居,我認為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guān)系: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人自己的內(nèi)心。
像花朵一樣綻放你我內(nèi)心的美麗
人在本質(zhì)上是孤獨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交流也就顯得很有必要。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這樣一句詩: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如夏花般燦爛。在詩人的眼中,人的一生就應(yīng)該像一朵花一樣將自身的美麗最大限度地綻放。
花的開放是自由自足的,但如果沒有人類欣賞的加入,花的燦爛只能是寂滅的。明代哲學(xué)家王陽明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以上這則典故,曾被看作是唯心主義哲學(xué)思想的代表。其實,現(xiàn)代科學(xué)已經(jīng)證明,人與植物之間是有一種奇怪的感應(yīng)存在的。所以,不一定“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人類的心也不曾超出花的感應(yīng)之外。
每一個孤獨的人與人之間,也應(yīng)該像美麗的花一樣,通過互相真誠而善意的感應(yīng),將自己最美麗的一面相互綻放、展示出來,以此撫慰每一顆孤寂的靈魂。
無論古今、無論男女,不分中外、不分高貴或低賤,也不管親情還是愛情,一份善意的關(guān)懷,一句真誠的祝福,一個暖暖的微笑,一次輕輕的握手,匯聚起來,就是一股巨大的生存暖流,足以讓我們勇敢面對人生旅途中任何艱難的挑戰(zhàn)。
基于此,我寫下了短詩《問候》:
在一種百無聊賴而心思恍惚的
空隙,我希望出現(xiàn)一朵花的問候
或者,就讓自己變成一朵花
把歲月雕蝕不掉的美麗,通過
靜靜的綻放向你燦爛的展示
用一顆感恩的心與天光云影共徘徊
在好多次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我飽覽著一路的田園風(fēng)光,感受著迎面吹來的習(xí)習(xí)涼風(fēng),陶醉在大自然溫情的愛撫下。尤其在天晴的日子里,如洗般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棉絮似的白云,白云在遠遠近近的山上,在每一位行人的身前身后,留下了樹葉般巨大的陰影,從白云邊緣投下的炫目陽光激起了我心中一陣又一陣莫名的驚喜,使我不得不驚嘆于造化的神奇力量,讓我每天都能目睹一幅幅經(jīng)天緯地的杰作。我用短詩《云影》記下了天地造化給予我的感動:
那是長在天空中的枝葉無意篩下的
腳印。那是大團大團奔跑的棉花
所遺留下的片刻寧靜和溫柔
如果沒有明亮的陽光,沒有
地球漂亮的轉(zhuǎn)身,云影何在?
在這首短詩中,我要表達的不僅僅是一份感動,其中還蘊涵著我對大自然深深的感激,說準(zhǔn)確點,是感恩?!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我們往往只注意它的引申義,其實,詩句的字面意思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才是最本質(zhì)最恒久的。放棄人本主義的觀念,在大自然中,人和一棵草的地位應(yīng)該是平等的。眾生萬物都離不開地球緩慢的運轉(zhuǎn),都必須依賴于太陽無私的光照。正是地球與太陽之間形成的某種微妙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決定著眾生萬物的生老病死。所以我才這樣肯定地說出,“如果沒有明亮的陽光,沒有地球漂亮的轉(zhuǎn)身,云影何在?”也許不僅僅是“云影何在”,一旦缺少了地球“漂亮的轉(zhuǎn)身”以及太陽“明亮”的照耀,眾生萬物都將歸于虛無,歸于恒久的寂滅。
在最近幾天中午回城上班的途中,一幕幕人與自然無比和諧的場景從我眼前依次掠過。仍然是大塊大塊高原獨有的白云在我的頭頂輕輕移動,仍然是湛藍如洗的天空如穹廬般將我籠罩。剛種下秧苗一個月左右的稻田里,零零星星地點綴著一些人影,那是勤勞的人民在薅除稻田中的雜草。微風(fēng)拂動,滿視野的綠色禾苗搖曳出整齊動人的舞姿,齊跟深的稻田水被輕輕攪動,湛藍的天空、純白的云朵倒映在連成片的稻田水中,人影、云影、禾苗影、天空影,甚至微風(fēng)的影子,似乎全都融在了一起。我再次陶醉了,心中再次涌起莫名的驚喜和感動。
我就像一條魚兒穿行在如此空明的天地間,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沉浸到人與自然、人與萬物之間“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高度和諧的美中,我找不出任何言辭來描述我所感受到的美,我再次深深體驗到了莊子所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享受此刻,享受美好生命的流轉(zhuǎn)不息
連日來,我在捧讀印度哲學(xué)大師奧修的一本書:《天下大道》。《天下大道》的書名可能是編者出于吸引讀者的目的而取的,書的副標(biāo)題“道德經(jīng)中的哲學(xué)和智慧”才是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書中闡述了一個較為深刻的觀點:一個開悟的人不會執(zhí)著于過去與未來,而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那就是“此刻”,一種在空間和時間上沒有偏向的全然的“此刻”。真正沉浸到“此刻”中,你便會擁抱永恒,達到了“涅”的境界。
“涅”就是不死,不死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對流轉(zhuǎn)不息的美好生命的靜靜觀照。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人只有將自身騷動不安的內(nèi)心調(diào)服好了,才能獲得生的寧靜與和諧。人必須有靜下來的時刻,來將自身生命的奇跡充分體驗。用奧修的話說就是要做“靜心”的功夫,通過“靜心”去接近“道”,接近生存的本質(zhì)。
是的,就是此刻,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勉強作為,順其自然,你、我、他和她,我們都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反映著整體的宇宙。
我用《享受此刻》這首短詩將奧修給予我的啟示作了表達:
此刻,白云在藍色的天幕上
以一種不易察覺的速度移動
此刻,熱情的太陽正向大地潑灑
一大片一大片明亮的陽光
此刻,我以一種悠閑的方式
在鍵盤上隨意的舞動十指
此刻,一個沒有蝴蝶的夢境
正將我多年的憂傷輕輕覆蓋
我將白云享受成翅膀
陽光直接進入我空空的胃囊
靈活的鍵盤是我貼心的知己
我清醒的面對白天的夢境
我享受著此刻平靜的呼吸
我將靜靜的生命吸入又呼出
也許我的表達未能盡意,那是因為我的體悟還不夠深入,我將用我剩下的生命時光作進一步深入的體驗,真正使自身的生存達到“詩意地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