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擁有一支數(shù)量上充足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各國都需要應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教師的工資和工作條件不僅是影響各級教育教師供求的重要因素,而且也對吸引、培養(yǎng)和保留高素質和具有效能的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工資是學校教育中最大的單項支出。工資結構可以提供工資激勵和獎勵,吸引高質量教師從教,增加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提高績效。教師工資總量結構一般包括基礎性工資和工資額外支付兩大部分。
一、各級教育教師基礎性工資
教師基礎性工資屬于法定工資,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教師工資結構通常包括入職起始工資、有15年教齡的起點工資和薪級表最高級工資,以反映教師生涯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節(jié)點上的工資水平。起始工資指達到任職資格要求的一個專任教師每年平均預定稅前毛工資。15年教齡工資指符合任職資格要求并有15年教齡的一個專任教師的預定年工資。進行國際比較需要有國際可比的數(shù)據,人們通常將各國教師原始工資數(shù)據換算成國際可比的購買力平準美元(PPPs)進行比較,同時用入職起始工資、有15年教齡的起點工資、薪級表最高級工資、有15年教齡起點工資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和純教學小時工資5個指標測度和比較各國教師基礎性工資水平。本文主要依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2009年教育概覽》中的相關數(shù)據對部分國家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基礎性工資水平進行比較。
1 小學教師工資 小學教師入職起始工資OE CD國家平均為28687美元(PPPs,下同),有15年教齡的教師起點工資平均為39007美元,薪級表最高級工資平均達到47747美元。起始工資最高的國家是盧森堡,近595-美元;4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德國和瑞士;3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美國、丹麥、荷蘭、西班牙、澳大利亞、挪威、愛爾蘭、韓國和英國。有15年教齡的教師起點工資盧森堡仍然最高,達到近6.9萬美元;5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韓國、瑞士、德國、愛爾蘭;4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日本、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比利時(德語區(qū))和丹麥;不足2萬美元的國家有墨西哥、土耳其和匈牙利。薪級表最高級工資盧森堡達到了10萬美元,韓國87745美元,瑞士66906美元,日本61627美元,愛爾蘭60025美元。(見表1)
有15年教齡的小學教師的起點工資占人均GDP的比例韓國最高,達到2.21,日本1.45,蘇格蘭1.37。有些國家的教師起始工資低于本國的人均GDP,如挪威0.68,冰島0.71,匈牙利0.77,瑞典0.87,美國0.96。OECD國家平均為1.17,歐盟19國平均為1.14。
2,初中教師工資
初中教師入職起始工資OE cD國家平均為3.1萬美元,有15年教齡的教師起點工資平均為41993美元,最高級工資平均達到51470美元,從15年教齡工資增長到最高級工資平均要用24年時間。捷克、法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墨西哥、新西蘭、葡萄牙以及伙伴國家智利、愛沙尼亞、以色列和斯洛文尼亞人均收入和教師工資均低于OE CD國家的平均水平。韓國和西班牙人均GDP低于OE CD國家的平均數(shù),但教師工資卻與人均高收入的國家的水平大體相當。澳大利亞、英格蘭、愛爾蘭、日本、盧森堡、荷蘭、蘇格蘭、瑞士和美國人均收入和教師工資均高于OE CD國家的平均水平。15年教齡起點工資較高的國家是盧森堡(89864)、瑞士(6283)、德國(57978)、韓國(54671)、愛爾蘭(52972)、荷蘭(48818)、日本(48742)和蘇格蘭(48436)。(見表2)
有15年教齡的初中教師的起點工資占人均GDP的比例韓國最高,達到2.2,而有些國家的15年教齡起點工資則低于本國的人均GD P,如挪威0.68,冰島0.71,匈牙利0.77,瑞典0.90,美國0.97。OE CD國家平均為1.23,歐盟19國平均為1.19。
3,高中教師工資 大部分國家的教師工資隨著教育層次的升高而增加。高中教師人職起始工資oECD國家平均為32183美元,有15年教齡的教師起點工資平均為44782美元,薪級表最高級工資平均達到54440美元。起始工資較高的國家是盧森堡(71883)、瑞士(56166)、德國(51512)、西班牙(39367)、比利時德語區(qū)(36850)、荷蘭(35858)、丹麥(35011);較低的國家有新西蘭(19236)、土耳其(14063)和匈牙利(12855)。15年教齡起點工資較高的國家是盧森堡(89864)、瑞士(72990)、荷蘭(63169)、德國(62372)、韓國(54671)、比利時德語區(qū)(53233)和愛爾蘭(52972)。薪級表最高級工資較高的國家有盧森堡(124898)、韓國(87617)、瑞士(86732)、荷蘭(71738)和德國(71546)。(見表3)
有15年教齡的高中教師的起點工資占人均GDP的比例韓國最高,達到2.2,瑞典1.78;低于人均GDP的國家有挪威0.72,冰島0.90,瑞典0.96,美國和匈牙利均為0.97;OECD國家平均為1.30,歐盟19國平均為1.29。
各級教育教師工資結構中存在著遞延補償,例如,有15年教齡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的法定基礎性工資比起始工資分別高出36%、35%和39%。各國工資結構差異很大,大致可分為“扁平結構”和“陡峭結構”。有些國家的工資為“扁平結構”,呈“高原狀態(tài)”,工資從最低級到最高級增幅不大。例如,丹麥(除高中外)、挪威、土耳其以及愛沙尼亞和斯洛文尼亞教師的最高級工資僅比起始工資增長30%左右。從教師生涯三個節(jié)點間所需的年限看,澳大利亞、丹麥、新西蘭和蘇格蘭初中教師達到薪級表最高級工資用5~9年,同其他國家相比,金錢激勵的作用相對很快就消失了,而有些國家從年限上看,工資結構為“陡峭結構”,如奧地利、捷克、法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西班牙以及以色列,初中教師達到薪級表最高級需要30年或以上時間。個別國家工資結構在教師的整個生涯期內呈現(xiàn)扁平和陡峭混合結構,如德國和盧森堡的教師在生涯前15年工資增長幅度都一樣,但在以后增長幅度則大不相同:盧森堡的教師工資增幅較快,而德國的教師工資增幅較小。
4,教學小時工資
教學小時工資是指在純教學時間里每小時的工資。以有15年教齡的教師的起點工資計算教學小時工資,小學教師教學小時工資較高的國家有:盧森堡89美元,韓國73美元,日本69美元,德國66美元,丹麥62美元;最低的國家是墨西哥僅為23美元;OECD國家平均49美元。
初中教師教學小時工資較高的國家有:盧森堡140美元,韓國100美元,日本81美元,德國76美元,奧地利66美元,丹麥62美元;較低的國家有:墨西哥僅為22美元,匈牙利26美元;OECD國家平均61美元。
高中教師教學時間一般比小學教師要少,因而高中教師教學小時工資比小學教師要高。較高的國家有:盧森堡140美元,丹麥135美元,韓國114美元,日本98美元,德國87美元,比利時(法語區(qū))85美元;較低的國家有:土耳其僅為28美元,匈牙利為33美元。OEcD國家平均72美元,比小學教師高出42%。但在新西蘭、蘇格蘭和智利,二者的差距在5%或以下,而在比利時的法語區(qū)和法國則相差60%,丹麥相差100%以上。
但是,如果比較工作時間每個小時工資,二者的差異就不明顯。例如,葡萄牙小學和高中教師基礎性工資和在校工作時間(均為1261個小時)都一樣,只是小學教學時間(855個小時)比高中(684個小時)高出25%。
二、工資額外支付
工資額外支付包括各類補貼和津貼,主要是對教師承擔的額外責任、做出的貢獻和表現(xiàn)出的績效給予的補償和激勵,組成總體工資的一部分,OECD目前尚未收集工資額外支付方面的數(shù)據,僅是對此進行了歸類。工資額外支付主要有三種類型。
1,責任和地區(qū)補貼
這主要基于教師所承擔的責任或特殊工作條件給予的補貼,如承擔額外管理責任或在高需求地區(qū)、薄弱學校任教。大部分OE CD國家都對教師履行特殊責任或在特殊工作條件下任教給予工資額外支付,如在薄弱學校任教,特別是在那些經濟不發(fā)達和落后的學區(qū)任教,或是到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學校任教,如大部分學生講的語言不是教學語言的學校。這些學校的教師通常要面對其他教師一般不會遇到的許多文化和教學問題,這種工作通常很難吸引教師,而且任教的多是缺乏經驗的教師。約有2/3的OECD國家按年度給予這類工作額外工資支付。有11個國家對在教師短缺學科領域任教的教師提供額外支付,一般按年度支付。在OE CD國家,有關責任補貼、地區(qū)補貼和具體教學環(huán)境補貼的額外支付通常都通過年度支付或附帶性支付這樣的形式給予。
2,年齡和家庭狀況補貼
這主要基于教師的年齡特征和家庭狀況。約一半的OECD國家根據婚姻和子女數(shù)等家庭狀況及教師的年齡特征提供額外支付,這些國家有澳大利亞、奧地利、法國、希臘、日本、韓國、盧森堡、冰島、瑞士和土耳其等,大多數(shù)按年度支付。
3,資格、專業(yè)發(fā)展和績效補貼
這主要基于教師的資格、培訓和績效,如教師具有高于最低限度要求的資格水平,教師參加和完成了專業(yè)發(fā)展活動等。這種做法在OE CD國家及其他伙伴國家非常普遍。以教師初始教育和資格為基礎的額外支付的最普遍的形式是,初始教育和資格高于最低限度要求或是教師資格證明和專業(yè)發(fā)展培訓水平高于最低限度要求。有16個oEcD國家和伙伴國家對成功完成了專業(yè)發(fā)展活動的教師提供額外支付,其中有10國將此作為確定基礎工資的標準,但韓國和土耳其只是把它作為附帶性支付的條件。有15個OE CD國家和3個伙伴國家實施教學突出績效額外支付,這些屬于績效激勵工資范疇,其中約一半的國家將此作為附帶性支付,另一半的國家作為教師工資年度增加。在這18個國家中有12國(奧地利、捷克、丹麥、英格蘭、芬蘭、匈牙利、墨西哥、荷蘭、新西蘭、瑞典、土耳其及斯洛文尼亞)績效激勵工資由學校一級決定。各國評定突出績效激勵工資的方法和形式多樣。墨西哥計算突出績效工資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成就及教師的經歷、表現(xiàn)和資格。葡萄牙根據校長的評價;土耳其則由省級教育部門和教育部來評價。
三、結語
國務院常務會議2008年12月發(fā)布了《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這對于依法保障和改善義務教育教師特別是中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工資待遇,提高教師地位,吸引和鼓勵各類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2009年人類發(fā)展報告》,我國2007年人均GDP為5383美元(PPPs),僅為OECD國家的1/6,不難推斷我國的教師工資水平與發(fā)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
從以上的數(shù)據也可看出,各國教師的工資結構差異很大,主要有扁平和陡峭兩種結構,韓國和日本教師工資是陡峭結構的代表,盡管兩國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工資結構相同,但教師生涯三個節(jié)點間的檔級差非常大,特別是韓國的檔級差更大,韓國初中教師最高級工資比入職起始工資高出177%,日本高出126%,OE CD國家平均高出66%??陀^上說,韓國和日本的工資結構對吸引和鼓勵教師長期任教和終身任教有著積極的正向作用。國際研究也證實,投入盡管不是教育質量提高的絕對條件,但確是必要條件。教師工資水平與學生學習成就水平之間的關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韓國和日本教師高工資水平與其學生在大型國際學習成就測試(如PIsA)中的高水平表現(xiàn)是否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也值得研究,這對我國用國際維度評價和提高教育質量有很大的參考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