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丹①縣城往西行約5公里,就到了我的家鄉(xiāng)清泉村,村子西南角就是有名的佛山②。佛山綠野懷抱,山水相依,人文古跡遍布其間,是父老鄉(xiāng)親世代珍愛的風水寶地。佛山沐浴春風,生生不息,如畫如詩,是他鄉(xiāng)游子心靈品讀的綿綿琴弦。
風和景明的日子,我穿行在川流不息的人流當中走進佛山。那綠茵茵的田園、紅瓦白墻的村舍、彎彎的清泉河,像徐徐展開的畫卷將佛山美景呈現(xiàn)在面前。遙看佛山上下,人影如蟻,天地一佛樓依山矗立,直插云端;近聞大佛院內(nèi)木魚聲聲,誦經(jīng)嗡嗡。乘興拾級登臺,進山門,入佛院,見四周禪舍井然,游客如織,清香悠悠。最惹眼的,要數(shù)一對對善男信女虔誠上佛香,雙手合十、信誓旦旦向佛祖許心愿的場景。不上香的游客,或三三兩兩,或閑閑散散,或自由徜徉。有的指點著威武的泥塑金剛,好像竊竊贊賞;有的凝望著坦胸露乳的彌勒佛,好似朗朗爽笑;有的仰視著輝映碧空的泥塑坐佛,好似嘖嘖稱奇??傊杂傻?、閑適的、安逸的、休閑的人們,在佛香國里真是各尋其趣、各得其樂、優(yōu)哉游哉呀!
山丹大佛寺始建于北魏,明正統(tǒng)6年(1441)復(fù)建,又名土佛寺;萬歷9年(1581)重建;清光緒13年(1887)至14年(1888)重修;1971年再遭毀壞?,F(xiàn)址寺院的主持是名叫覺慧的和尚,他于20世紀90年代遠上香港大嶼山募化,由大嶼山上圣下一大師捐資500多萬元重建的。如今坐佛重塑(35米),佛樓重修(7層),金碧流光,煥然一新。千年絲綢古道,又增添新的璀璨明珠。
穿過佛院,順石級登上佛山,駐足于佛樓頂層回廊,則滿目山川形勝。南望焉支山,白雪皚皚,郁郁蒼蒼,北眺龍首山,昂首雄視,綿延千里。一泓清泉河像一塊藍寶石鑲嵌在萬頃良田之中,珍珠般的河水潺潺流到了佛山腳下,好似玉帶掛在坐佛的梳妝臺上,恰是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田園畫境。山美,水美,情更美!此時登高抒懷,吟前人贊美山丹之詩賦,則別有一番情趣。
匈奴歌謠
失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
幽州胡馬客歌(節(jié)選)
李白
雖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赪玉盤。
翻飛射鳥禽,花月醉雕鞍。
過焉支山寄杜位
岑參
焉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調(diào)笑令
韋應(yīng)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山丹道中
裴景福
祁連山畔石盤陀,半覆白云半綠蘿。
楊柳遮天迷紫塞,桃花滾雪下紅河。
胡兒觱篥悲風動,羌女胭支艷色多。
笑索銀瓶共一醉,那堪更聽隴頭歌。
……
焉支山,是中國歷代詩歌的精魂孕育出的文化山。佛山,是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時空縮影。遙想當年詩仙李白、岑參、韋應(yīng)物、陳子昂、王維、陳棐、段堅、林則徐、裴景福等游歷山丹,其詩情是何等激揚!雄秀崔巍焉支山,美麗矯健焉支女,牛肥馬壯焉支家園,在詩仙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魅力!美麗的山丹啊,讓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就著點燃的詩情,信步沿佛山山脊往前走,但見平緩處人影散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席地野餐,“火腿”“面包”“黃河”“莫高”③交錯一片,熱鬧彌漫著佛山,佛山歡騰了起來??鞓肥谴蠹业?,我自個兒也分享一份樂。獨自尋一方安靜處,或弛然躺下與藍天白云對話,或任神思暢游山丹八景——石峽封云、石燕高飛、東湖落草、西湖落月、二龍穿城、金刀落發(fā)、神鐘自鳴、龍眼應(yīng)雨,或遐想釋加牟尼涅磐于絲路重鎮(zhèn)張掖大佛寺、山丹大佛寺、武威大佛寺的千載緣情,或猜想國際友人路易#8226;艾黎誓把山丹當做第二故鄉(xiāng)的萬般癡情……
白云悠悠,神思悠悠,神游佛山真可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如果像白羽般飄然飛下佛山,忘情于清泉河邊,又是另一番情趣了。手拎了鞋子,卷了褲管,腳踩細軟的紅沙粒,淌著水自由地來去,油然撩撥起我兒時戲水的夢。一來一往的水波兒頑皮地咬著腳丫兒,心里癢癢的,饞饞的,鬧得我直想下水。扎幾個猛子,擊幾掌水,追逐戲水的伙伴,驚嚇覓食的水鳥,要數(shù)最開心的事了。把戲水的癮過了,游出清爽的河水,讓白生生、赤裸裸、光溜溜的身子平貼在熱烘烘紅沙層上,可算是一種難得的日光浴享受。頭頂一把花傘,讓靚麗的陽光盡情親吻我的全身。只有和諧的陽光,和諧的風兒,和諧的水兒輕吻沙粒的微響,仿佛整個世界進入了恬靜的夢鄉(xiāng),暖暖的,柔柔的,融融的,甜甜的,溫文爾雅的。
燦爛的、輕柔的、綠亮的、宏闊的水中央,賀師傅輕點一葉小舟,自由下網(wǎng),鮮活的銀鱗兒在魚簍里使勁地跳呀跳的!饞嘴的水鳥,依依不舍地緊隨著打魚的小舟,像吃奶的孩子親密地依戀著媽媽一般。
水的北岸,圓圓的山丘下就是“王家享堂”吧,那是明朝大將軍、甘肅總兵王允中的墓地。如今,殘存的石羊、石馬、石駱駝、石烏龜、石碑、石人像都移至南湖公園,成了公園一道古典文化風景線,成為山丹人民紀念隴人驕子的教育基地。
感慨之余,縱目西望,位于攔水大壩上的八角亭人頭攢動,我便信步向熱鬧處走去。登亭臨水,唯見一泓河水半映著佛山,水中的佛山倒影幻化為海市蜃樓一般,散作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光影,仿佛是國畫大師李可染筆下的山水大寫意畫境。側(cè)身西望,漢明長城橫亙東西,蜿蜒蠕動,隱沒在茫茫天際之下,煙樹深處的張掖正當落日熔金之時。下了八角亭,坐在高起的石頭上,或觀銀鱗兒躍出水面的精彩一跳,或挑一把長長的魚竿,“勝似閑庭散步”地垂釣。有時鉤沉了落日,卻能高挑鮮活的銀鱗兒晚歸,真叫往來行人羨慕不已。
憶想春季的河邊,又是另一番景致了。但見河邊翻卷了一個冬季的冰岸子,一天天悄然消融了起來。環(huán)河床的白楊樹林抹上了淡淡的新綠,在藍藍的河水邊梳洗打扮。盈盈的春波兒,像白生生的娃子,在藍寶石的河面上自由地扎猛子。風波澤國里野鴨子成片地游來,如同鄉(xiāng)親趕集一般,扶著老,攜著幼,唱著春光曲兒,熱熱鬧鬧、浩浩蕩蕩參加春天的芭蕾舞盛會。有時河邊偶有人經(jīng)過,受驚嚇的野鴨們便拍起雪浪花飛揚起來,先擦水疾飛,再回旋于高空,翕張著雙翼朝天宇下的一方水天云集,而后又飄然沒入浩浩蕩蕩的水鄉(xiāng),“哦”“哦”“哦”聽取鴨聲一片。放眼望去,美麗的佛山就在鴨聲最熱鬧的前方。
佛山是個風水寶地兒,有山有水,有情有趣,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里的山,呵護著彎彎的水妹子;這里的水,愛戀著綿綿的山哥哥;這里的鄉(xiāng)親父老,珍愛著他們的山娃子,珍愛著他們的水姑娘,珍愛著他們世世代代美麗的家園。
佛山,是家鄉(xiāng)的名片,它飽蘸著家鄉(xiāng)走向富裕之路的點點信息。
佛山,是家鄉(xiāng)的驕傲,她畫山繡水笑迎著天下的朋友。
佛山,是我心靈的綿綿琴弦,是我品讀不盡的思鄉(xiāng)曲。
注釋:
①山丹,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境內(nèi)祁連山、龍首山遙相對峙,焉支山虎踞東南,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
②佛山,原名碾盤山,位于山丹縣城西約5公里處,東西走向,為褶皺低山丘陵,海拔2030.3米。改革開放以來“碾盤山”易名為“佛山”,農(nóng)歷四月初八舉辦佛山民俗文化節(jié)。
③“黃河”“莫高”都是當?shù)厝藗兿矏鄣木祁?,“黃河”為啤酒,“莫高”為葡萄酒。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