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英語的魅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磨礪學生的意志,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隨著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如何把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滲透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呢?筆者認為,教師要注重在教學模式、教學情境、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進,以優(yōu)化教學結(jié)構(gòu),提高教學效果。
一、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培養(yǎng)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里,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學習。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時要貼近學生生活。所設計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經(jīng)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有話可說:必須面向全體,人人參與,體驗成功。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任務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任務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也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也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zhí)行共同的任務。兩種情況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長。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地和無意識地接受教育輸入。語言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并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zhì),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來突破語言點。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钴S。如筆者在教學各種水果時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帶小朋友們?nèi)ス麍@參觀”的情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不知不覺學會各種水果的英文單詞。隨后又設計了一個賣水果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賣水果的過程中把所學的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師也可以經(jīng)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介紹英美風情知識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jié)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智力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老師要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全身反應法”“兒歌說唱法”“游戲法”等,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1 角色扮演法
讓學生親身扮演文中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把所學的語言靈活運用到表演中去。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雨的形成”這一短文時,筆者就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有的學生扮演水蒸氣,有的學生扮演云,有的學生扮演水。通過各個角色的扮演,學生既能用英語表達雨的形成這一過程,又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表演欲望也進一步加強。
2 全身反應教學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是美國加州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的,是一種通過語言與行動的協(xié)調(diào)來教授語言的方法。這一教學法強調(diào)理解先于開口,學習應該從多聽有意義的言語開始,并允許以非語言形式回應,最后才要求用語言表達。如學習“window/door/table/chair”時,筆者自編繞口令,讓學生與筆者一起邊說邊做。筆者走到窗前,一邊開窗,一邊說“Openthe window”。接著,當筆者說“Open the window”時,不少學生立刻領悟了句意,躍躍欲試地做出開窗的動作。筆者以同樣的方式發(fā)指令“Close the door/clean the table/Sit on the chair”,引導學生理解“關門/擦桌子/坐凳子”。這種師生互動有效縮短了心理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降低了學習難度。
3 兒歌說唱法
針對孩子們活潑好動的特點,用英語歌曲導入來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愛表演,所以筆者給每首兒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在教材中,有很多學生很喜歡的c hant,筆者讓學生學說的時候,加上生動形象的動作,加深了學生對于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
4 游戲法
人人都喜歡游戲,因為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站在教學的角度,游戲的趣味性使它在教學中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教師可將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于游戲之中,把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在樂中思考。
四、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教學中應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等直觀的教學手段,都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
1 出示實物,貼近學生生活
如筆者教一節(jié)復習課,為了避免機械枯燥的復習,事先我讓學生帶好apple、pear、banana等水果,還有學生現(xiàn)成的文具。上課了,我先出示幻燈,讓學生逐一讀出單詞,然后再用“Show me……”的句型,讓學生舉起所說的實物,最后進行聽音樂傳實物的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的名稱。這樣,學生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漲,大大提高了復習效果。
2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等有效結(jié)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如在教學動物單詞這一節(jié)課,筆者就用CA I課件呈現(xiàn)了許多動物,配上了他們的叫聲。這些多媒體形象活潑、多姿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用計算機創(chuàng)設的與現(xiàn)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除以上幾點外,還要創(chuàng)造課外英語環(huán)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筆者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Hi!Hello!”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筆者,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筆者,養(yǎng)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好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縮短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活動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較快的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提高英語素質(zhì)。在新課程視野下,讓知識超越教材,讓教學超越課堂,讓我們的每位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擁有主動,擁有自己的空間!
(責任編輯:魯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