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飛 曹 飛
機械、簡單、重復地進行技術教學練習,已是一種落后的訓練手段。運用“運動表象念動訓練”,其效果遠遠超過機械、重復訓練的效果。并對此做出了不太完善的實驗,從中得出如下結果,為訓練改革提供一定依據(jù)。
1、采用運動表象念動訓練的機理分析
1.1運動感知知覺及其在腦中留下的運動表象是控制、調(diào)節(jié)各種肌肉骨骼活動的最直接的心理過程。
運動知覺在舉重教學訓練中有其重要的意義,在完成抓舉、挺舉技術的自身運動知覺中包含著上下肢協(xié)調(diào)用力感覺、起鈴、引膝、發(fā)力、支攆等用力感覺,及杠鈴運行路線軌跡感覺,整個運動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內(nèi)部器官活動變化的機體感覺等等,由此可見,如果離開了運動知覺就無法從事體育活動,因為人們所進行的體育活動不是單純的外部肌骨骼的活動,而是在心理活動控制下的隨意活動,運動知覺及其在腦中留下的運動表象是控制調(diào)節(jié)各種肌肉骨骼的最直接的心理過程。
而這正是運動心理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因此對于控制調(diào)節(jié)肌肉關節(jié)活動的最直接的心理過程——運動知覺及其運動表象的有意識的訓練,就有可能更快地、更好地促使運動員正確運動技能形式。
1.2運動員在進行技術動作表象時,皮質(zhì)中的相應中樞就會產(chǎn)生興奮,原有的暫時的N聯(lián)系就會溝通,N沖動會沿著早已拓通的暫時N聯(lián)系通知到相應的肌肉群,以便引出相應的動作。因此運動表象的反復練習進行,能使原有的暫時N聯(lián)系易于溝通。
少年運動員大腦皮質(zhì)N興奮和抑制不均衡,興奮占優(yōu)勢,易擴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運動表象念動練習的集中注意力練習,看想示范,自己描述動作過程。徒手練習等形式生動,多樣化,較適應少年運動員的系統(tǒng)特點。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正確動作表象練習的前提,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就能建立最適宜的興奮中心,抑制皮層其他區(qū)域的興奮,也就能準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支配肌肉群的活動,主動地將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完成動作的各相應的肌肉群上,這就便于技術動作的正確掌握。
1.3肌肉的反饋作用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
運動技能是通過練習形成。但練習不同于機械的重復。練習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習過程,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改變不合理的動作結構,不僅要讓運動員知曉練習結果,更主要的是在運動員的頭腦中建立正確的,以肌肉關節(jié)活動為主的動作形象,用自己的動作同動作表象進行比較,已知其同它的參差。把那些必要的,符合目的的正確動作保留下來,而把那些多余的。不合乎要求的動作拋棄掉。不斷強化正確的動作,糾正錯誤的動作,通過肌肉的反饋作用來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能。
2自身操作練習與表項訓練相結合的機能分析
本體感受性是形成運動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要正確地掌握動作,必須要形成正確而清晰的運動表象,在形成運動表象中,首先是通過視知覺來觀察他人的優(yōu)秀技術動作,以獲得視覺表象,借助視覺表象來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動作。此時由于動覺感受性較差??刂屏Σ粡?,盡管肌肉運動感覺同時發(fā)生作用。但不是處于重要地位,隨著肌肉感受性的逐漸增強,可以根據(jù)肌肉的運動感覺來判斷動作正確性。肌肉運動表象不斷清晰,穩(wěn)定,對動作的控制作用也不斷加強,只有依靠動覺表象才能了解人體的不同位置。
從運動技能形成來看。運動技能是在本體感覺基礎上形成的,借助于本體感受器,感知每一動作中肌肉,肌腱,關節(jié)和韌帶的收縮放松和拉緊的不同狀態(tài),如果沒有肌肉的轉(zhuǎn)入沖動(本性感受性沖動)條件刺激得不到強化,條件反射就不能形成,運動技能也就不能掌握。
光想不練,只有運動員自覺的視覺表象,技術動作的動覺表象是模糊的,還未達到明確化的程度,本體感覺相對就差,就不利于動作技能的掌握,同時盲目的,機械的重復練習,會把運動員已獲得的視覺表象與相應的動覺和過去已有的運動沖動相混淆起來,阻礙了精確而協(xié)調(diào)的運動表象,因念動表象訓練還不能夠形成正確的動作,最后還得通過本體感覺完善技術動作,兩者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所獲得的動作視覺表象與相應的動覺表象結合起來,通過練習。提高本體感覺能力,加速運動技能的形成。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運動表象念動練習”有利于縮短教學過程,有利于使運動員形成良好的正確的動力定型,有利于形成運動員良好的賽區(qū),賽場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緊張情緒,提高成功率,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
3.2建議
必須精心選擇,組編正當而明確的詞語進行誘導,表達技術動作特點,以利于運動員更快,更好地掌握運動表象念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