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海玲
摘要:對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進行調查分析,為體育教師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初中 體育教學 教師 學生 關系
1. 前言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已為人們所重視。在重視程度逐漸遞增的情況下,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較好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教學方法。而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必須是與教師有良好的關系。本文就初中體育教師應怎樣處理與學生的關系進行分析。
2. 文獻綜述
2.1師生之間的交往與關系有三方面的表現;(1)遷移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取決于對教師情感的程度。凡是深受學生尊敬和愛戴的體育教師,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熱愛遷移到所上體育課的熱愛,反之會使學生厭惡體育課。(2)定勢性:表現在學生與教師初次見面時,他們常會用自己的經驗來評價教師;從教師的體格去評判他是否像個體育教師,從教師的衣飾音量上去揣摩他的個性特征:從教師的講解示范和組織教學上推測他的功夫本事等。(3)遮掩性:表現在教師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容易受表面知覺!擇性的影響和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對學生的認識產生片面的印象和看法。
2.2建立相互信任、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的體育學科新型關系
(1)體育教師要愛生才能使學生尊師,我們知道教育的真諦在于促進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故體育教師自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切實改變評價學生的片面傾向,確立人才是多層次、多規(guī)格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學生心情,安排好教材內容,讓學生在良好的情緒下學到體育基礎知識。(2)體育教師要不斷追求新知,這對教師的知識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即應做到精深與廣博的統(tǒng)一。教師面對學生日益廣泛求知的挑戰(zhàn),應確立終身教育的觀點,不斷追求新知,形成自己多方面知識架構,同時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真正成為學生學業(yè)上的“經師”,道德上的“人師”。(3)體育教師要重視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擔負著傳遞社會文明的任務,起學識和品行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從這個意義上說,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書”,更要重視自身素養(yǎng),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獲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敬。
3 研究對象和方法
3.1研究對象:對比樂、中原、南洋中學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有關資料
3.2.2問卷調查法:共發(fā)放100份調查問卷對部分初中生進行調查?;厥?00份,無效問卷1份,有效問卷率為99%。具體問卷發(fā)放的情況如表一所示
3.2.3經驗總結法:根據自己在工作中怎樣處理與學生的關系進行歸納
3.2.4數理統(tǒng)計法: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數據分析。
4. 研究結果
4.1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處理好關系的重要性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如果處理得當,能夠與學生結合融為一體,那對教學效果將起到很好的作用,反之,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4.2在課堂外與學生的關系
從調查中發(fā)現,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關心不多,從表二看出,經常關心學生的體育教師占20.2%,偶爾關心一下學生的占66.7%,從來沒有關心學生的教師占了13.1%。大部分學生認為跟體育教師關系不是最好的原因在于對體育教師的了解不多,只限于體育課的40分鐘,以至于學生不能很好的跟教師進行接觸。
4.3 在課堂中與學生的關系
4.3.1課的內容安排
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教師除了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的要求外,只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及自身掌握的技能安排教學內容。并沒考慮到學生的愛好及體質情況。在調查的學生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希望教師在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后再安排教學內容。而當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征求自己意見時,有69.7%的學生認為教師這樣做很好。
4.3.2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時與學生的關系
4.3.2.1教師本身的能力
教師的能力包括在教學中的動作示范、講解、練習手段、指導方法等。教師本身的能力還包括除體育外的知識。如表四看出,學生希望自己的教師不但了解體育知識,也要了解其它知識的占74.7%,而光了解體育知識就行的僅占3.1%。同時,學生還希望教師在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最好也傳授其他知識給學生。表五看出,有5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體育課中傳授其他知識是重要的,而只有1%的學生認為這是不重要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
4.3.2.2教師在傳授知識時的情緒
傳授知識時的情緒包括教師從課堂外帶入的情緒以及在課中所產生的情緒。表六看出,學生對教師的不良情緒有著善意的見解,大部分學生認為,當教師帶著某種不良情緒進入課堂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教師的情緒還包括學生在練習時所產生的情緒,當一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動作時,有的教師表現出一種看不起學生的眼神,在這同時就體現出教師的不滿情緒,從而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卑以及對所做練習興趣下降。從表七和表八看出,學生是很希望能夠掌握體育知識的。
5 分析討論
5.1加強課堂外與學生的關系
在課堂外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劉詩教老師說道:“凡是深受學生尊敬和愛戴的體育教師,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熱愛轉移到對教師所上的體育課的熱愛。反之會使學生厭惡體育課。”
5.2課堂內容的安排多了解學生的興趣、征求學生的意見
教材內容與學生練習興趣有著密切聯系。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前,可召集部分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他們對課堂內容的見解,再安排教材內容。這種做法既能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又能使其積極主動,心情舒暢地進行學習,同時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為他們的利益著想,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程度提高,促進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5.3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楊顯生說:“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教育性、邏輯性,還要注意語言的生動和趣味性,使之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教師在課堂中應結合教材的內容,正確提煉生動的語言并富于藝術性的表達。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技術要點的理解能力,而且也易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5.4教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體育教師在課前應把自己的情緒調控好,這對師生保持良好情緒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為體育課本身就是輕松、靈活的課堂,孫洪濤說:“一個體育教師帶著厭煩的情緒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馬上會產生戒備的心理。學生這種消極情緒狀態(tài)反饋給教師,就可能形成一種不良的氣氛,進而影響交往的效果。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練習興趣”。
6. 結論
在素質教育的體育課堂,有多種因素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中師生關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6.1課堂外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影響師生關系;
6.2教學內容的安排對師生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6.3教師本身的能力影響師生關系;
6.4教師要正確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7. 建議
7.1體育課堂外多關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師;
7.2教師在安排教學時不但要考慮到教學進度和教學大綱,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
7.3教師應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不僅本身的專業(yè)突出,其他的知識也不能忽視;
7.4教師上課時應以一種良好的情緒面對學生,使學生在上課時有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
8.參考文獻
[1]吳旭東對中學體育教師教學觀的研究體育函授通訊
[2]孫洪濤,黃濱,彭雄輝體育教師人際行為對學生的影響
[3]王汝田試論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與管理安徽體育科技
[4]葉玉修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作者單位:上海市新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