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楊 毅
1.短距離跑途中跑的技術分析與訓練
途中跑技術的動作結構分支撐階段(前擺、垂直、支撐、后蹬)和擺動階段(后擺、前擺)。而二者又為互為影響的。然而,自然跑和競技跑的動作結構最大差別是后蹬離地后的大、小腿折疊和前擺時大腿高抬程度。為此在教學訓練最初階段應重點抓好幾個方面的教學訓練。
1.1大小腿的及時折疊技術:重點抓好蹬地腿離地轉(zhuǎn)入后擺時大、小腿的及時折疊程度的技術訓練。后蹬之后大小腿的及時折疊,足跟快速向臂部靠攏,能縮短向前提腿的重力臂,使整個腿對髖關節(jié)橫軸轉(zhuǎn)動慣量減小到最低限度,從而增加腿作擺動運動的角速度,這樣可以增加跑的頻率。
1.2大腿高抬快速前擺技術:在肌力相同的情況下,大腿向前方高抬得快而有力就能加大另一條腿后蹬時的支撐反作用力并且向前帶髖,增加步長。
1.3減小前蹬的制動力技術:在大腿加速高抬前擺的情況下,能積極前擺扒地,可把前蹬的制動力減小,相對地增加了向前跑的推動力。
1.4縮短支撐階段時間技術:當腳掌著地后人體處于遠端支撐,大腿后倒肌群收縮,使骨盆前移,推動人體向前移動,大腿抬得越高下壓扒地的力量就越大,向后下方的沖量也就越大,推動人體向前速度就越快,從而縮短了支撐階段的時間,加大了頻率。
2.途中跑各個環(huán)節(jié)技術順序的要求
2.1當?shù)诺赝鹊烹x地面后,大小腿及時折疊,腳跟直接靠攏臀部。
2.2大小腿折緊前擺,高抬大腿。
2.3大腿抬高后,積極下壓扒地。
2.4腿的擺蹬結合。
2.5兩臂擺動動作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3.在教學訓練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要按上述順序逐個掌握跑的動作技術,應注意運動員對上一個動作技術基本掌握的情況下,再提出下一個動作技術的要求。
3.2在開始教學階段,跑的速度不宜過快,用中等速度即可,這樣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術。
3.3在一次練習中,教練員注意不宜提出技術要求過多,一次練習,只能提出一個技術要求。在每一個技術教學前教練員應清楚講解技術動作要領,注意強度變化交替分段跑的實際應用。這種方法有效地處理了提高體力強度與掌握正確技術方法的矛盾。
具體做法:(1)30m中速跑+l0m快速跑+30m中速跑。(2)30m中速跑+20m快速跑+20m中速跑。(3)20m中速跑+30m快速+l0m中速。(4)l0m中速跑+40m快速跑+l0m中速跑。(5)l0m中速跑+50m快速跑。以上練習方法,逐漸縮短中速跑的距離,延長快速跑的距離,最后把各段快速跑連接起來,成為全程快速跑。
4.結語
短距離跑途中跑的技術教學是訓練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只要我們在教學訓練中精心設計,采用適宜少年兒童初學者的方法和手段,由淺入深,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一定會收到理想的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