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杰
(肇東市人民醫(yī)院,黑龍江,肇東,151100)
【摘要】隨著醫(yī)學科學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疾病都是通過手術達到治療,在各種大中手術中往往會出現(xiàn)體液的丟失,大出血以及休克等,要應對以上問題,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輸液通道,以往用金屬針頭及一次性頭皮針,經(jīng)常會因術中體位改變等因素而導致刺破血管,使液體滲出血外,影響輸液的速度,也影響手術效果。
【關鍵詞】套管針;手術室;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4-0162-01
我院手術室自2005年以來,在各種大中手術中使用套管針,有效地彌補了以上的不足,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手術室使用套管針共1563例次,占同期手術室補液人數(shù)的66%,其中手術過程中需要加快輸血,輸液速度1256例次,占使用人數(shù)的80%,搶救2出血性休克215例次,占使用人次的13.7%,所有搶救病例均因輸血輸液給藥及時,維持有效循環(huán)量,保證了手術的成功。
1.2方法各種大中手術前根據(jù)不同術式選擇較粗大的血管穿刺,多選擇在踝部的大隱靜脈,腕部的橈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及貴要靜脈,手背靜脈等。按常規(guī)局部皮膚消毒,進針前將套管針銜接處稍加松動,這樣便于穿刺后送針,防止因用力過度損傷血管,然后按靜脈注射法進針,見回血后固定針芯,將套管針盡量送入,一般保留0.5~1cm即可,小兒或血管彎曲者也可視情況適當送入,然后用左手中指及無指按壓套管針內(nèi)口,食指及拇指固定針頭,將針芯拔出,連接輸液管,針口復蓋消毒紗塊,并用膠布固定針頭。
2討論
手術過程中,往往會因體液大量丟失,大血及腹壓突然下降,臟器牽拉,麻醉藥作用等因素起血壓驟然下降,這都需要在極短時間內(nèi)補充足的血液或液體,以預防休克的發(fā)生,如以往用8號皮針一般每分鐘最快只能滴入21ml,這樣速度是以達到目的,而用lgG套管針(外徑1.3mm)最大速可達100ml/min左右,這樣快的滴速,基本上可到抗休克的目的。且套管針能很快調(diào)節(jié)滴速及有控制靜脈給藥。手術病人各種各樣,尤其是危重病人,神志清,躁動,或因麻醉效果欠佳,病人煩躁不安,不能作,以及術后病人過床等的搬動,以上各種因素,常使用各針頭或一次性頭皮針,都常常出現(xiàn)穿破管,影響液的輸入,而自從使用套管針以來,未發(fā)一例因上述原因而需要重新穿刺的。由于手術病人因術式不同,手術部位不同,選擇血管穿刺有限,多需選擇一些關節(jié)等部位粗血管,如踝關節(jié)的大穩(wěn)靜脈,腕部的橈靜脈等,只使用套管針才能保證穿刺針固定安全可靠,轉體才不會損傷血管。套管針的針面光滑,對血管的刺激性甚小,留時間長,一般3~10天。手術后病人一般有幾繼續(xù)補液及給藥,所以使用套管針可減少反復穿的痛苦。使用時待當天補液完后用肝素帽封閉可。
(收稿日期:200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