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摘要]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既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從轉變中專語文教育理念,重視挫折教育;強化學生的挫折意識,鼓勵中專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鍛煉中專學生心理耐受能力以及提高中專學生適應能力,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四部分提出了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中專語文;挫折教育;滲透;教學策略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zhàn)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边@是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厄運》中所引用的一句名言。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當代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具備在各種競爭中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強意志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還要有遇到失敗不氣餒的挫折意識和受挫能力,為迎接新的挑戰(zhàn)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雙重準備。目前中專生中存在著普遍的脆弱心理,有相當一部分缺乏堅強的意志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耐受力,這部分學生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當中可能會由于沒有耐挫力而顯得競爭力不足,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如何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是當前中專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 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挫折教育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語文承載著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非常重要,只有那些在競爭中能夠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學生,才能最終成為優(yōu)勝者。要讓現(xiàn)代中專學生能迅速適應社會、貢獻于社會,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他們迎接挑戰(zhàn)的堅強心理,這是適應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人生之路的坎坷,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在文學作品中都曾經一詠三嘆。李白就曾以變化莫測的筆法,在《蜀道難》一文中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痹诒菊n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力爭在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按煺邸辈粌H伴隨著我們每個普通人,像李白這樣才華橫溢、桀驁不羈的“詩仙”也會屢逢不幸,蜀道之景即為人生坎坷,功業(yè)難成的真實寫照。懷才不遇的遭際終使得詩人寄情山水,把酒言歡。所以,我們的學生即便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如考學難、工作難等,也應樂觀從容地去面對,永不言棄。
2、挫折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集合。換言之,擔當這一重任的語文課也應該是人文訓練、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的三維結合體。語文課涉及歷史、文化、哲學、政治、倫理、邏輯甚至自然科學知識,可謂內容博大,包羅萬千。所以說,語文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 中專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1、轉變中專語文教育理念,重視挫折教育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意見》中明確要求:“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中專學校必須樹立“心理育人,人人有責”的教育觀念,將學生的挫折教育落實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增強自身的挫折教育的意識,具備扎實的實施挫折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充分了解挫折教育的意義;其次,中專語文教師要把挫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通過具體文本,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最后,要優(yōu)化中專語文的挫折教育方式與方法。要充分認識到只有轉變教育理念,在中專語文教學當中滲透挫折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合格的中專職業(yè)技能人才。
2、強化學生的挫折意識,鼓勵中專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毛澤東曾經說過:“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好一些?!痹谥袑UZ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在處處充滿競爭、機遇和風險的現(xiàn)代社會,人才觀念己發(fā)生變化:一個合格的人才除了要具備德、智、體等素質及能力外,耐挫折能力也是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只有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才能面對突如其來的任何困難、挫折及失敗的侵襲。有些學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沒有遇到過大的溝溝坎坎,做任何事情都帶有完美主義傾向,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耐受觀。如何面對現(xiàn)實中的困境呢?《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他的人生感悟。即便外在的環(huán)境無法盡人如意,但生命是不應遭到破壞而發(fā)生改變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你就能坦然體會到人生的味道。同時結合雙耳失聰?shù)膫ゴ笠魳芳邑惗喾业睦?,讓學生體悟到文學藝術家們堅強不屈的人格魅力。母親的愛使作者在逆境中更加堅強,母親的命運、母親的苦難、母親的意志讓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學生們通過本課學習激發(fā)了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yǎng)了珍愛生命的意識。學到了這些還遠遠不夠,教師須趁熱打鐵,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及困惑,并積極尋找到能讓自己走出困境的動力源泉。
3、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鍛煉中專學生心理耐受能力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遭受挫折的經驗會影響他對挫折的承受力。個體對挫折的承受力和適應能力,也像其他心理品質一樣,是可以通過預演一定的挫折情境的教育、學習或鍛煉而獲得的?,F(xiàn)在的中專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很弱的,因為他們大都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沒有受過什么艱難困苦的磨難,對他們提供一定的挫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挫折情境,使學生經受磨難,取得直接的挫折經驗,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在講授知識時故意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利用學習上的困難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其克服依賴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在講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課時,讓學生們通過鑒賞文本感受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格魅力,一個有著嚴重生理缺陷的人尚且能笑對人生,那么身體健全的我們呢?隨即進行作文拓展練習,題目為《假如生活遺忘了你》,通過此項訓練,達到了學生與作者人生觀趨同的效果,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使他們樹立起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4、提高中專學生適應能力,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課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社會實踐活動能體現(xiàn)出學生是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主體,所以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實踐活動。語文課應該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去經歷困難,學會與人交往,戰(zhàn)勝挫折,鍛煉心理承受力。如讓學生利用假期參觀工廠,體會勞動的艱辛;組織學生到當?shù)孛耖g進行調查訪問,鍛煉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鄉(xiāng)間、社區(qū)幫殘疾人,讓學生從他人身上學一些應對挫折的能力等。在學生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并對未來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布置課后作業(yè)《設計未來》讓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提出合理的規(guī)劃,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挫折有較為成熟的心理預期。
當然,語文教學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挫折”不能一味地被放大,也不能采用灌輸說教的方法傳授人生觀、生命觀,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特點,在教授的過程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輸人文關懷思想。文學即人學,考慮了人性因素的語文教學定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陳選華.挫折教育引論[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
[2]林樹梓.挫折教育—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亟待加強的課題[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6.
[3]張麗麗,張桂苓.加強挫折教育,關愛高職生心理健康[J].西北職教.2007.2.
作者簡介:劉敏(1980—),女,漢族,陳經綸體育學校語文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