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趙銘 張玉環(huán)
[摘要]按照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的要求,今后任職教育將成為軍隊院校教育的主流,軍隊院校教育的重心目前正在由學歷教育向崗位任職教育轉變。我院自承擔大訓隊的任職培訓任務以來,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積極探索教學和管理的改進方式,對提高大訓隊的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大訓隊;培訓;教學;管理
一、大訓隊學員的主要特點和管理難點剖析
大訓隊學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與生長干部學員(即軍校內有軍籍的學員)和干部輪訓學員(各軍區(qū)部隊送到部
隊院校進行職業(yè)再培訓的干部)相比,他們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一是學員普遍存在心理困惑和不適應。大訓隊學員全部來自地方院校,對軍校管理教育的制度、規(guī)律不熟悉,對自身角色的變換也不適應,因而難以適應軍隊的生活。這種情況雖然在生長干部和輪訓干部培訓初期也會出現(xiàn),但與這兩者相比,大訓隊學員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二是學員思維活躍,但紀律觀念相對淡薄,自我約束力較差。學員對平時見聞喜歡各抒己見,想法和行為不愿受到約束,自主思維和行為能力極強,加上之前在地方大學的寬松環(huán)境中自身形成的思想體系很難馬上和部隊完全融合,因而與軍校在校生相比,他們的紀律觀念相對淡薄,自我約束力較差。三是對大訓隊的培訓目的認識不夠,存在消極應付現(xiàn)象。培訓初期學員學習興趣較濃,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員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甚至對培訓目的產生懷疑,因此出現(xiàn)消極應付現(xiàn)象。四是學員的身體素質普遍不強,體能訓練缺乏積極性。面對軍校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很多人適應不了,無法完成,即使是循序漸進的訓練也有人怨聲載道,加上很多學員未能準確認識體能訓練的必要性,因此主動訓練的意識薄弱,訓練積極性不高。
以上幾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既反映了大訓隊學員的特點,也是大訓隊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思想教育方面,由于學員的不適應和思想行為的我行我素,隊干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較難達到預期效果,日常管理工作也因此難以順利展開。在學習方面,學員的學習興趣減弱,加上對軍校授課方式的不適應,學員在課堂上開小差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盡管隊干采取了教育甚至處罰等措施,但影響課堂秩序的現(xiàn)象仍有發(fā)生。在訓練方面,許多學員在大學期間養(yǎng)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來到大訓隊,即使要求早起出操,很多人還是習慣晚睡,因為睡眠不充足,影響了訓練和學習的效果,訓練時也有人偷工減料,蒙混過關,種種因素導致大訓隊的體能訓練成績始終上不去。
二、教學、管理工作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
盡管大訓隊的管理存在瓶頸,但通過隊干的努力,很多問題和困難得到了有效解決。如何進一步完善大訓隊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教學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大訓隊這一年的任職教育,是學員上崗前適應性訓練的任職教育。在制定課程標準時,必須結合基礎教育后學員身心特點和學習需求,強化職業(yè)指向,貼近戰(zhàn)區(qū)、軍種和崗位實際,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重點的針對性和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時間少、內容多是影響和制約教學質量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須強調質量效益的思想,在精選教學內容、優(yōu)化培訓流程、運用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開發(fā)第二課堂上挖潛力、求發(fā)展。
1、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程設置
為完成正規(guī)、系統(tǒng)、完善的軍事學科主干課程教學,保證學員的學識水平達到軍事學學位標準,在教材的選定和課程的安排上要注重突出“銜接”,負責培訓任務的各專業(yè)教研室要主動做好“銜接”工作,吃透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主動了解各地方綜合院校的教育訓練程度,進而調整教學內容的重點,防止內容斷檔或交叉重復。同時要注重充分利用學員“4”的合訓階段教育成果,提高專業(yè)課程的訓練層次和科技含量,確保兩個階段教育內容的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在課程的設置上,突出“應用性知識和技能”課程和前沿性知識課程的比重,適當減少那些純理論基礎教學課程的比重,或者將這些理論性較強,或是與地方大學課程同質或內容相似的思想教育課程少開設或是不開設,也可將這些課程在課余時間以專題講解或是自學考核的形式組織學習;而對那些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應突出形象化教學和實驗性教學,引導學員把所學知識與部隊實際結合起來,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2、優(yōu)化教學過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一年的任職培訓中,教學時間上壓縮最大的是軍事課程,要在時間壓縮的情況下提高軍事課程的教學質量,搞好專業(yè)教育,就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要認真貫徹啟發(fā)式教育思想,大力倡導研討式、答疑式、學導式教學,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和規(guī)律,貫徹因人施教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員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學員反映比較突出的是教員授課方式比較單一,很難激發(fā)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員可積極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活動,在精講理論的基礎上,緊緊圍繞部隊建設和未來作戰(zhàn)中的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歸納出若干個專題交給學員去思考、研究,著力培養(yǎng)學員的獨立思考、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討中要鼓勵學員敞開思想,開拓思路,敢于標新立異,為學員營造一個運用所學知識探索新事物的廣闊思維空間,極大地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隊干也應積極配合教員的課堂教學,經常向教員反映學員的學習情況,做教員與學員溝通的橋梁,使教員能及時了解學員的想法,靈活調整教學方法。
3、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豐富學員課余生活
結合院、部、系、教研室課題組的科研項目,開展學術研究、多媒體制作、實驗室教育等工作,積極引導大訓隊學員參加,從而保持和激勵他們自我完善、銳意進取的熱情,鍛煉和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在許多學員的眼中,軍校的授課方式不如地方大學靈活,特別是對那些碩士畢業(yè)生和博士畢業(yè)生而言(大訓隊學員除本科生外還有部分碩士和博士),這種灌輸式的教學無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當授課內容與他們的專業(yè)和日后從事的工作關聯(lián)不明顯時,消極應付的思想就更加明顯。對此,可根據學員的專業(yè)結構,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對學員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開展學術研究,組織學習興趣小組,運用辯論、比賽等方式進行學習和交流,也可引導學員參與教研室的科研項目,培養(yǎng)他們的科研能力和銳意進取的熱情。在訓練方面,積極組織學員開展戶外活動,多開設戶外課,可運用靈活的訓練方式(如趣味體育競賽等)使學員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優(yōu)化管理教育方式,營造和諧管理氛圍
對大訓隊學員的管理教育,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管得太死,既要把他們當成一個兵,又要區(qū)別于一個兵,這需要在按規(guī)章制度嚴格管理的同時,關心理解尊重他們,深入到學員中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通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啟發(fā)自覺,增強學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1、 注重思想教育,打牢政治思想基礎
在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把政治教育內容與學員的思想實際相結合,增強教育的針對性;二是把理論灌輸與解決學員實際問題相結合,提高教育的說服力;三是把上級的有關指示精神與現(xiàn)實的思想教育相結合,把握教育的正確方向。在學員進隊初期要注重“過渡性”教育,結合學員思想實際,循循善誘,引導其逐漸轉變角色,對一些思想比較固執(zhí)的學員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導,不可強制命令,以免適得其反。在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方式方法,不能一味使用灌輸或命令的方式,要剛柔并濟,注重教育效果。另外要注重搞好培訓目標教育,引導學員充分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找到差距,看到自身的不足,克服和糾正學員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增強學員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從思想深處挖掘動力,激發(fā)潛能,使學員自覺主動地參與管理教育的全過程。
2、 嚴格規(guī)章制度,注重日常作風養(yǎng)成
針對學員紀律觀念相對單薄,自我約束力較差的特點,大訓隊應當建立健全適合學員學習和生活、符合任職培訓要求的管理教育規(guī)章制度,確保管理教育有章可循。要嚴格落實制度,堅持“全過程、全時制、全員額”動態(tài)管理,做到管理教育的經?;⒅贫然?、規(guī)范化,切忌隨意性。隊干也要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要求學員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員禁止的,自己堅決不違反。在管理中注重學員的作風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員的軍人素質。一日生活制度方面嚴格按作息時間行事,不搞特殊化(節(jié)假日或是特殊時期除外),增強學員的“哨音意識”和令行禁止的軍人作風;內務衛(wèi)生和軍政訓練方面注重宣揚先進典型,及時批評和糾正不良現(xiàn)象,在隊里形成一股“比、學、趕、幫、超”的風氣。另外,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積極性,發(fā)揮骨干的作用,實行按級管理,提高管理教育的透明度,調動學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相互管理和自我管理。
3、 豐富文化生活,營造和諧管理氛圍
注重發(fā)揮軍營文化活動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樂,讓學員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鼓勵學員積極參加,必要時隊里要做好配合工作。通過參與這些軍營文化活動,既可鍛煉學員的才干,也可增進與軍校在校生的友誼和相互了解,淡化 “地方”感,增強主人翁意識。在隊內也可以經常性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組織一些興趣小組,甚至可以把枯燥的體能訓練也采用一些靈活的方式(比如有獎競爭,勝者免訓或者將訓練變成文體活動中的懲罰方式等)進行,既豐富學員的業(yè)余生活,增進學員間的友情,也使學員達到鍛煉的目的。在組織活動時也可邀請一些教員參加,加強學員與教員之間的交流,寓教于樂,把“教”、“管”、“學”有機結合起來,營造管理教育的和諧氛圍。
軍隊進行地方大學畢業(yè)生崗前再教育培訓,必須根據其特殊性,努力做到嚴格的紀律約束與優(yōu)良的個性培養(yǎng)相統(tǒng)一,嚴密的封閉式管理與寬松的學習氛圍相統(tǒng)一,鮮明的軍營特色與濃郁的文化氛圍相統(tǒng)一,實用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與高新技術的學習相統(tǒng)一,通過寬嚴相濟、耐心細致的培養(yǎng)教育,使他們增強信心,找準方向,全面提高,在部隊健康成長,建功立業(yè)。
參考文獻:
[1]李元奎,馬立峰.軍隊院校任職教育與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
[2]方培元,郭發(fā)生.軍隊財務專業(yè)“4+1”任職教育教學機制研究[J].武漢: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07,增刊.
作者簡介:王趙銘(1982—),女,湖北天門人,現(xiàn)為軍事經濟學院軍隊財務系教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