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擴大學生識字量,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生字,還要巧妙地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漢字是一種文化,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是一個廣闊而充滿活力的學習漢字的天地。教師應該打破課堂、課本的局限,引導學生在沸騰的生活中自主識字。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tǒng)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讓識字走向生活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要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必須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產(chǎn)生駕馭文字的樂趣。比如把一些沒有學過的字拿來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多。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體驗讓同齡小朋友刮目相看的自豪??催^《西游記》的都認識“西”、“游”、“記”三個字;會下棋的都搶著認“將、士、相、車、炮、卒、馬”;什么“藍皮鼠”、“大臉貓”等等幾乎是所有學生都能異口同聲地喊出來的。當我故作驚訝問他們怎么認識這些字時,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經(jīng)驗告訴別人。有的說爸爸媽媽教的。有的說看電視的……我都一一肯定他們熱愛學習,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空前高漲。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掌握正確學習漢字的方法是提高生活識字效率的重要保證。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變“學會”為“會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1、貼一貼
陶行知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要與生活連在一起教?!弊R字與認物合二為一,是學生識字的好方法。我鼓勵學生給家里和學校的用品貼標簽。學生自制卡片、紙條,寫上字詞貼在物品上。例如在門邊貼上“門”字,床頭貼上“床”字。椅子貼上“椅子”兩個字,“電視機”貼上“電視機”三個字,將家中物品貼滿字條。班級的講臺、黑板、課桌也貼上自制卡片。在貼一貼的活動中,學生不但認識了許多字,而且點燃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2、認一認
剛?cè)雽W的新同學認一認各自的姓名也是難得的一次讓學生主動識字的機會。第一次發(fā)作業(yè)本,我就提出選拔小助手的“標準”:認識本組每個同學姓名的可以當組長,全班同學姓名都認識的就有資格當科代表。學生們都想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于是一下課就圍著班級人員名單認真識記。沒幾天工夫,許多同學能順利地幫助老師發(fā)本子了。由于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姓名近百個漢字輕而易舉就記住了。
其實識字無處不在,讓學生平時留心認一認廣告、電視、電影、招牌、物品的包裝上的漢字,既擴大了識字量,又感受到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我們只要做有心人,一定能讓孩子們學得自然,學得開心。
3、讀一讀
識字是為了應用。學生認了字,如何鞏固呢?如果用孤立的死讀硬背的方法,不僅效果不好,加重負擔。而且會使頭腦僵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個好主意。從兒童心理學來看,豐富多彩的認字活動,使學生識字最劇增,他們已不滿足于認單字單詞,不滿足于聽故事、看動畫片了。自己讀書已是他們強烈的愿望。我順其自然、不失時機地組織課外閱讀。有關(guān)童話故事、古詩詞、兒歌、謎語、繞口令都是適合少兒閱讀的內(nèi)容。學生都愛不釋手?!缎W生學習報》《少年兒童報》《智力開發(fā)報》每天必讀。學生在閱讀中認字。在認字中閱讀。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講故事、背古詩、猜謎語,以提高閱讀積極性。
實踐證明:讀一讀不僅鞏固了所認的字,增加了知識,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而且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又新認了很多字。這種認字,除了借助于拼音,查字典以外,是靠聯(lián)系上下文,靠字形聯(lián)系,其中“猜”、“蒙”也起很大的作用。我認為學生的閱讀應盡量丟掉漢語拼音這個拐杖。
4、比一比
生活識字名目繁多,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較法。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比較法:在字音學習中,進行同音近音的比較;在字義學習中。進行近義反義的比較;在字形學習中,進行形近字的比較等。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學生自然能聞聲、察形、明義、書正。如看到“油、評、盯”字時,會不由自主地與熟字“由、平、丁”聯(lián)系在_起。有同學推想它們讀音與熟字相近,“油”跟水有關(guān),“評”跟說話有關(guān),“盯”和眼睛有關(guān),如此比較使識字輕松容易得多了。有的還把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編成了順口溜。如以“青”為聲旁的字: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濃;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有蟲是蜻蜓,有米人精神。用比一比來識字,既增強了趣味性,又融想象為一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學生知識獲取的多少及學習能力的強弱。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上的一種自動化動作。生活識字的良好習慣應有如下的表現(xiàn):學生在校內(nèi)、在家里、在街上,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招牌、廣告……自主識字,只要見到字,就產(chǎn)生認一認的欲望,就能主動地記憶。比如帶學生去菜場買菜,孩子能對著各種蔬菜認真識記標牌上的“芹菜、茄子、黃瓜、西紅柿”這些字,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jié)合,是讓識字走向生活的良好途徑。教師對學生這種識字的積極性要大力宣揚,熱情鼓勵,以點帶面,以促使更多的小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