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平
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前就出現(xiàn)了繪畫,雖然當時的作品只限于記事記人之用,但其作品的造形能力已相當準確。而真正文人畫與院體畫有明顯劃分的時代在宋代,當時的文人畫家蘇軾、楊無咎、趙孟堅等人,畫水墨梅蘭竹石,筆墨灑脫,推陳出新,自成一體,名重一時,各顯所能,并且在畫中作詩,題跋,從此展現(xiàn)詩書畫結合的文人畫派先路,對以后的文人畫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漫長的陶瓷發(fā)展歷史中,官窯器因其制作精美,成本高昂,而占據(jù)主導地位,但其主要產(chǎn)品幾乎都是由中央政府出好樣本,由窯場的工匠按部就班,按照設計者的思想來生產(chǎn)制造,產(chǎn)品裝飾性極強。而民窯制品,則表現(xiàn)在實用,簡易裝飾為主適用就可,并無精細之作,自清末景德鎮(zhèn)官窯停辦后,官窯中大批優(yōu)秀的繪畫瓷藝人流入民間,使景德鎮(zhèn)的民窯無論技術與畫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各窯場生產(chǎn)制作水平大幅提高,民窯之間相互競爭,使陶瓷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所作產(chǎn)品不再受到宮廷約束,設計與繪畫方面可以隨心所欲,自由發(fā)揮,繪畫藝人受到重視,一些陶瓷繪畫藝人,均能在瓷器上按照自己的喜好,親力親為的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而不必按照籃本照樣描繪,使陶瓷作品各俱風格,當時最為著名的屬淺絳彩瓷名家程門、金品卿等人。
程門,供職于御窯廠,擅長山水人物,作品多取法唐宋元明各大名家,繪畫風格簡潔粗曠,用筆自如,把文人畫的寫意效果在陶瓷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行書題跋隨意而為之,游行自如,作品大氣,表現(xiàn)出文人畫家以筆墨取勝的技巧,他被視為陶瓷文人畫的代表。
金品卿,王少雄都曾供職于御窯廠。金品卿,擅長山水和花鳥,其中,山水受益于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甲,花鳥則學華新羅,筆致瀟灑,設色清麗,擅長行草,受董其昌影響。王少雄,擅人物,山水,筆墨簡潔,飄逸。
他們是陶瓷文人的開拓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行半個世紀的陶瓷文人畫彩瓷淺絳彩,由于所用顏料易磨損,掉色,作品不易保存,入民國后,逐漸被進口顏料淘汰,雖然只維持了幾十年,但陶瓷文人畫的概念,并末改變,后來陶瓷藝人改用更易保存,色域更寬的粉彩繪瓷,使陶瓷文人畫作品達到了一個更高境界。陶瓷文人畫由淺絳彩轉變?yōu)橛梅鄄实霓D折點上,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屬潘淘宇,汪曉棠、周小松、王琦等人,他們的風格與技法與淺絳彩迎然不同,作品或工或?qū)懀酉裰袊嫷男再|(zhì)。
汪曉棠,擅長工筆人物,風格像傳統(tǒng)工筆畫,作品細膩工整。潘淘宇作品像水墨寫意畫重神似而不刻意求工。
因粉彩比淺緙彩的色域更廣,表現(xiàn)能力也更強,更快。得到廣大市民的欣賞,有了比淺絳彩更為寬廣的市場,自汪曉棠和潘淘字等人的文人畫新粉彩瓷問市后,使鎮(zhèn)上大批藝人紛紛改變自己原有的彩繪手法,使新粉彩瓷作品更為豐富,表現(xiàn)為百家爭鳴。所繪作品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等無不入畫。
當時,最有名望的“珠山八友”中,王琦、王太凡精人,鄧碧珊擅畫魚藻,徐仲南畫竹,汪野亭擅畫山水,田鶴仙喜畫梅花,程意亭、劉雨岺畫花鳥。
王琦,人物最初以錢慧安仕女為藍本,后學“揚州八怪”黃慎畫風,寫意人物,筆法老道,草書詩詞長題,別俱風味。
王大凡,早年拜汪曉棠為師,受師影響頗大,晚年人物構圖與造型受海上畫派影響。
鄧碧珊,清末秀才,書法修養(yǎng)高,擅長魚藻,作品清秀,高雅。
徐仲南,擅畫竹,作品勁拔瀟灑,聚散得體,蕭疏縱逸,別俱風格。
汪野亭,晚期作品受清初石濤的影響,蒼古奔放,構圖嚴謹。
田鶴仙,成年后學繪瓷,專攻梅花,師法元代畫梅大家。王墨,作品用筆簡練,枝干粗壯,虬曲蒼老,梅蕊盈鬧枝頭,均自題詩句,在當時畫梅藝人中,當屬獨樹一幟。
程意亭,在江西瓷業(yè)學堂學畫時,在張曉耕門下,習山水花鳥,后往上海,隨花鳥畫名家和璋學習花鳥畫,作品以嚴謹,工秀著稱。
劉雨岑,為陶瓷淺絳彩瓷名家潘淘宇的弟子,擅長花鳥,自創(chuàng)水點桃花技法,使花頭顯得自然活潑,作品受新羅山人影響,形象生動,設色清新。
另外幾位成就也不在“八友”之下,何許人以古典手法在陶瓷載體上描繪雪景,意境幽遠,汪大滄的禿筆山水,用筆簡練沉著,筆墨豪放渾厚,其中,王步的青花用筆鮮明,濃淡層次分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二代文人派彩瓷藝人,雖身處亂世但他們使陶瓷文人畫真正走向軌跡。當今的大師及各名家都不同程度的受益于他們的教誨及引導,使陶瓷文人畫在陶瓷藝術中獨樹一幟。
現(xiàn)如今陶瓷文人畫在閨房手法中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綜合了各種裝飾手法,讓陶瓷文人畫又上了一個更高臺階。